- 年份
- 2024(7701)
- 2023(10979)
- 2022(9381)
- 2021(8862)
- 2020(7186)
- 2019(16311)
- 2018(15839)
- 2017(29191)
- 2016(15558)
- 2015(17282)
- 2014(16493)
- 2013(16275)
- 2012(14719)
- 2011(13543)
- 2010(13312)
- 2009(12565)
- 2008(11909)
- 2007(10150)
- 2006(9006)
- 2005(7991)
- 学科
- 济(62679)
- 经济(62618)
- 管理(42491)
- 业(37341)
- 企(30068)
- 企业(30068)
- 方法(27092)
- 数学(23650)
- 数学方法(23397)
- 中国(20434)
- 农(17668)
- 贸(14994)
- 贸易(14983)
- 易(14714)
- 环境(14444)
- 财(14438)
- 学(14337)
- 业经(13757)
- 农业(11701)
- 制(11559)
- 地方(10924)
- 和(10551)
- 划(10233)
- 银(9924)
- 银行(9897)
- 行(9556)
- 发(9393)
- 融(9380)
- 金融(9378)
- 理论(8935)
- 机构
- 大学(216803)
- 学院(216314)
- 济(94003)
- 经济(92460)
- 研究(82017)
- 管理(79444)
- 理学(68511)
- 理学院(67690)
- 管理学(66507)
- 管理学院(66146)
- 中国(62648)
- 科学(50756)
- 京(47140)
- 所(41512)
- 财(40540)
- 农(38525)
- 研究所(38253)
- 中心(36043)
- 财经(32641)
- 业大(32634)
- 农业(30485)
- 院(30347)
- 江(30188)
- 经济学(30109)
- 经(30082)
- 北京(29938)
- 范(28488)
- 师范(28136)
- 经济学院(27047)
- 科学院(25509)
- 基金
- 项目(151536)
- 科学(119764)
- 基金(111624)
- 研究(108757)
- 家(99837)
- 国家(99099)
- 科学基金(83521)
- 社会(71209)
- 社会科(67562)
- 社会科学(67545)
- 基金项目(57808)
- 省(56936)
- 自然(53337)
- 自然科(52046)
- 自然科学(52023)
- 自然科学基金(51092)
- 划(49676)
- 教育(48931)
- 资助(45844)
- 编号(41376)
- 重点(35393)
- 部(34113)
- 发(33654)
- 成果(33004)
- 创(31777)
- 国家社会(30968)
- 创新(29791)
- 课题(29697)
- 中国(29469)
- 科研(29222)
共检索到320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彬 胡健 马艺鸣
提高生态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准确评价生态承载力是前提。文章基于大气、水和土壤三个生态环境层面的自净能力和污染水平视角,采用生态支撑力和压力脱钩模型,测度和评价了中国生态承载力状况。首先基于生态支撑力和压力脱钩类型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框架,将生态承载力类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大类,每一大类有包含三个小类型。其次,采用脱钩模型对各地区总体和大气、水、土壤三个分类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整体生态承载力和分类生态承载力都呈现水平偏低,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明显和波动大的特征;西部地区的云南和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最好,而北京、湖南和四川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最后,文章从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差异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政策方面提出了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义 黄寰 邓欣昊
在深入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通过对生态弹性力、支撑力、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分析成渝城市群2006—2015年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地区差异的随机分布特征,生态支撑力对生态承载力具有主导影响,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家其 王佳 吴宜进 葛咏 王程昊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2)滇中城市群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占整个研究期的37.5%,且脱钩指数均在T6(2011~2012)或T7时期(2012~2013)达到最高值,脱钩程度及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以昆明和楚雄最为剧烈,曲靖和玉溪次之,而楚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滇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玲
文章综合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利用、管理以及污染情况,采用灰色关联熵法客观赋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构造支持指数和压力指数并通过支持-压力耦合机制测度水资源承载力,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从支持角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考察了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对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区域划分,综合评价中国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发现:(1)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WRCC状态划分结果差异较大。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青海和宁夏的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负荷状态,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以及新疆的水资源承载力非常接近警告线,其余省份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过剩。(2)总体而言,考察期内30个省份的平均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为“V”型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平均支持指数为“V”型变化,但呈下降趋势;平均压力指数为“倒V”型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平均压力指数的变化大于平均支持指数。(3)地下水供水总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供水总量/常住人口数量是限制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冠岑 刘友兆
针对农地生态承载力缺乏统一的概念和计量模型等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农地生态承载力概念,构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承载力计量模型,给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淮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并对淮安市1996-2004以及规划年的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淮安市农地生态承载力水平仍处于健康状态且不断提高。其中,生态弹性水平一直维持在非常健康状态,人类活动潜力逐步由亚健康状态过渡到健康状态,资源承载力水平则不断下降。以后应加强对农地生态承载力各指标进行优化,才能...
关键词:
农地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生态健康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兰叶霞 王书转 马彩虹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增加至2002 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 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 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 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 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 年和2015 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ha 和1.25...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崔晨 张秋菊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方式的市场化作为施政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娟娟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生态高地之一,近年来,在人文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甘南的生态环境迅速劣变。为了给甘南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依据,文章构建了包括压力、承载等状况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因子和地区承载力两方面对甘南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雪松 杨红
根据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上海市"908"专项)的调查数据及相关遥感图像、统计年鉴、学者近年研究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金山岛生态承载力进行分层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分析,以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数隶属度值,定量分析了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生态系统压力三者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金山岛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生态系统压力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36、0.48、0.86,等级均为优;总体生态承载力最大隶属度为0.49,等级为优。生态承载力大体上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正相关,与生态系统压力呈负相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凤 朱晓栋
环境承载力试图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坏境保护提供宏观准则,然而,尽管起源于生态学的承载力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环境承载力研究却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景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则是近些年提出来的,由于不同的学者对景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使得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定量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直到目前,景区环境承载力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本文将试图通过灰理论的方式,给予景区环境承载力更为科学的评价,从而促进景区环境中各因素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
灰理论 景区环境 承载力 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