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8)
2023(18672)
2022(15500)
2021(14338)
2020(11911)
2019(27209)
2018(26993)
2017(50920)
2016(27879)
2015(31110)
2014(31335)
2013(30716)
2012(28426)
2011(25620)
2010(26051)
2009(24171)
2008(22881)
2007(20392)
2006(18300)
2005(16839)
作者
(81460)
(67163)
(66516)
(63520)
(42861)
(32086)
(30380)
(26205)
(25866)
(24218)
(22887)
(22815)
(21600)
(21502)
(20957)
(20889)
(19863)
(19560)
(19434)
(19316)
(17008)
(16701)
(16406)
(15447)
(15129)
(15109)
(14928)
(14866)
(13688)
(13373)
学科
(111278)
经济(111151)
管理(77195)
(74407)
(60402)
企业(60402)
方法(41845)
中国(39698)
数学(35195)
数学方法(34734)
(32362)
地方(29885)
(29213)
金融(29205)
(28452)
银行(28396)
(28258)
业经(27491)
(27441)
(25353)
(24633)
农业(22010)
理论(19973)
(19422)
贸易(19399)
(18749)
(17665)
财务(17574)
财务管理(17537)
(17429)
机构
大学(386481)
学院(385266)
(151292)
经济(147697)
管理(146025)
研究(138150)
理学(124214)
理学院(122748)
管理学(120455)
管理学院(119764)
中国(108423)
科学(85433)
(85280)
(71848)
(70665)
(67183)
研究所(63999)
中心(63312)
(59954)
业大(57660)
财经(55810)
北京(54650)
(53754)
师范(53176)
农业(52263)
(50565)
(50555)
(49035)
经济学(44816)
技术(43086)
基金
项目(257117)
科学(200731)
研究(189947)
基金(182962)
(160109)
国家(158674)
科学基金(134851)
社会(117440)
社会科(111137)
社会科学(111109)
(101910)
基金项目(96133)
教育(87194)
自然(86532)
(85651)
自然科(84532)
自然科学(84509)
自然科学基金(82930)
编号(78661)
资助(75174)
成果(65398)
(58252)
重点(58119)
课题(55769)
(55420)
(53227)
创新(49613)
科研(48578)
项目编号(48144)
国家社会(47731)
期刊
(174861)
经济(174861)
研究(120956)
中国(87574)
学报(63533)
(62693)
科学(57469)
管理(56316)
(54520)
教育(52281)
(48083)
金融(48083)
大学(47846)
学学(44475)
农业(42438)
技术(34387)
业经(29402)
经济研究(27640)
财经(27133)
(23197)
问题(22635)
图书(22308)
(22274)
理论(18747)
科技(18612)
(18113)
技术经济(17736)
现代(17425)
实践(17114)
(17114)
共检索到603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大、发展质量高,经济地位重要,金融基础雄厚。但是,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仍有阻碍与瓶颈,表现为精准型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运行通畅性不够、区域金融体系的布局有待优化。金融体系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应继续深化该区域接轨世界、示范全国的功能与作用,接轨世界金融标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知识产权金融体系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中小微企业征信难问题的化解为服务重点,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同时,应注重发挥央企引领作用,发挥中央金融企业专业优势和中央实体企业行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要素积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孙伟  刘崇刚  刘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叶波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叶波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蒋文超  
以江浙沪皖三省一市41个城市作为空间节点和研究对象,从辐射效应、外向联系度与辐射网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数字经济辐射效应与外向联系均发生城市分异,呈现出“两超多强”和“东强西弱”的城市格局。经济辐射网络形成了双内核、三中心、四节点,多外延的“钻石型”嵌套结构。总结而言,长三角数字经济已经具备了产业分工协作、资源协同的雏形,但整体尚处于“高质量一体化”初级阶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静怡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一体化向更高质量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解析了其内涵,并从这五个方面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解读,相应地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通过对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研究,有助于长三角突破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国家强有力后盾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娜  郑军  汪发元  
加速推进交通高质量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之路。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为基础的综合立体骨干交通网基本形成,然而,也面临交通设施不均衡、区域交通网络缺乏协同性、交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省际间存在障碍壁垒等困境。因此,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交通投资规模,提升交通协同能力,健全交通服务体系,完善交通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李清娟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卫东  曾刚  朱晟君  曹有挥  孙斌栋  曹炳汝  崔璨  段学军  张京祥  孙伟  杨山  陈明星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雯  兰明昊  孙伟  刘伟  刘崇刚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谋划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本文首先解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四更”内涵,即更高战略定位的一体化、更高效率和水平的一体化、更加协调的一体化与更优空间形态的一体化。重点回顾总结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多以来开展的主要行动和工作成效,按照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逻辑,构建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2018—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状态。对照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从空间部署和重点领域等方面提出相关路径建议,以期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杨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带动全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江伟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11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非  袁露航  傅炜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单因素及复合因素对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与综合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单因素对市场一体化的直接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单因素对市场一体化的直接影响均表现为显著抑制;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三因素对市场一体化具有综合影响效应,且三因素综合影响效应优于单因素或双因素影响效应,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升级越快,对外开放对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越好。长三角区域应进一步提升三因素协同发展水平,加速经济要素内循环并逐步拓展到国内国际双循环之中,形成区域与我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新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栋  张宇婷  胡登峰  
文章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高质量发展理论要求,提出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我国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城市进行了组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数字工业型、数字人才型、数字基础设施型、综合型Ⅰ(数字基础设施主导)和综合型Ⅱ(数字人才主导)5条路径,且数字工业型是主要的驱动路径;通过改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形成吸引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是改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条件;工业数字化是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可行方法。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中数字经济因素间复杂互动的本质,对地方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道路有实践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