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0)
- 2023(8027)
- 2022(6441)
- 2021(6079)
- 2020(4924)
- 2019(10880)
- 2018(10437)
- 2017(20399)
- 2016(10671)
- 2015(11832)
- 2014(11822)
- 2013(11527)
- 2012(10745)
- 2011(9656)
- 2010(10273)
- 2009(9918)
- 2008(9079)
- 2007(8587)
- 2006(7947)
- 2005(7129)
- 学科
- 济(39403)
- 经济(39372)
- 业(32849)
- 管理(32450)
- 企(26277)
- 企业(26277)
- 融(25774)
- 金融(25774)
- 银(23755)
- 银行(23755)
- 行(23145)
- 中国(21684)
- 农(15150)
- 财(14334)
- 地方(12804)
- 制(12784)
- 方法(12337)
- 中国金融(11194)
- 业经(10770)
- 数学(10765)
- 数学方法(10603)
- 农业(10408)
- 策(9662)
- 务(8830)
- 财务(8793)
- 财务管理(8783)
- 企业财务(8416)
- 贸(8119)
- 贸易(8107)
- 技术(8029)
- 机构
- 学院(143776)
- 大学(139964)
- 济(63061)
- 经济(61526)
- 管理(54903)
- 研究(49319)
- 中国(46542)
- 理学(45422)
- 理学院(45001)
- 管理学(44382)
- 管理学院(44095)
- 财(33617)
- 京(29312)
- 科学(25950)
- 中心(25919)
- 财经(24814)
- 江(23765)
- 所(23304)
- 经(22403)
- 银(21859)
- 银行(21146)
- 农(20491)
- 研究所(20432)
- 行(19923)
- 州(19834)
- 融(19790)
- 经济学(19435)
- 金融(19416)
- 北京(19108)
- 人民(18393)
- 基金
- 项目(87296)
- 研究(71459)
- 科学(69150)
- 基金(60840)
- 家(50518)
- 国家(49970)
- 社会(44587)
- 科学基金(43588)
- 社会科(42309)
- 社会科学(42303)
- 省(35505)
- 教育(32450)
- 基金项目(30736)
- 编号(30679)
- 划(28814)
- 成果(26692)
- 资助(25605)
- 自然(25082)
- 自然科(24483)
- 自然科学(24478)
- 自然科学基金(24044)
- 课题(22247)
- 发(20510)
- 重点(19581)
- 创(19431)
- 部(19377)
- 性(19277)
- 年(18812)
- 项目编号(18730)
- 创新(18061)
共检索到244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剑
金融助力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希克斯等学者就用“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这类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来强调金融对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在经典综述性文献中,良好运转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体系可以通过价格发现、风险分散等功能有效筛选、甄别、支持和监督创新研发项目,降低金融摩擦和信息不对称成本,
关键词:
政策选择 科技强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立波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相关因素制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工作现状、深入剖析相关问题基础上,从金融供给、生态构建、科技赋能、队伍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工作,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昨日,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资金支持。《意见》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金融部门应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坚持区别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昨日,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资金支持。《意见》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金融部门应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坚持区别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旭 金成晓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需要货币政策更加前瞻、有效、精准地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支持。回顾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发展历程,并与金融强国建设目标相比较,可以发现,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协同、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统筹,是提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质效的要点。未来,应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探索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流动性管理模式、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利率决定模式和以资金流向为重心的金融监管模式,增强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市场化引流能力、产业化蓄流能力、常态化渗流能力、数智化控流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定向支持政策体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勇 俞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文 蔡彤娟
“金融强国”的内涵体现在内外两个维度: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目前中国距离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可从三方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一是落实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特别是通过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提供高质量、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高质量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法制建设,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三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改革,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文挥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力书写金融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凯
金融科技(Fintech,是finance与technology两个词的合成)是金融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创造出的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金融科技可运用信息技术思维和手段重塑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因而会对金融市场形成重大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经贸往来的新动能。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的血液。金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发展中国家 政策思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钱昕黎 周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金融作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在其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深圳、泉州等地区在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做法对其他地区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制造强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云龙
<正>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任务。同时,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代表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金融强国建设的助力,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要求“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愉 王学凯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人才理所应当也是我国人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必须下大力气打造我国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加旺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举措和具体安排,勾勒出以高质量普惠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普惠金融的价值内涵进一步丰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正中 王晓晓 宋琼
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金融业呈现开源、开放、全球运作的数字工程生态特征,面对全球金融重塑的机遇期,立足目前中国金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须在制度开放领域走深走实,实现高水平开放的跨越式发展。未来我国金融业不仅要“走出去”“走进去”还要“走上去”,更要“引进来”“聚起来”“强起来”。本文基于中英金融开放合作的利益诉求,并结合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和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中英国际金融城这一战略构想,为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实现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
金融双向开放 中英国际金融城 顶层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曙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宏大战略视野和深刻历史洞察,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是指引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金融各领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将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