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0)
2023(12169)
2022(10038)
2021(9517)
2020(7745)
2019(17223)
2018(16989)
2017(31872)
2016(17724)
2015(19521)
2014(19272)
2013(18716)
2012(17415)
2011(15365)
2010(15707)
2009(14333)
2008(14451)
2007(13403)
2006(12001)
2005(10581)
作者
(48298)
(40204)
(39863)
(38259)
(25718)
(18953)
(18021)
(15505)
(15067)
(14810)
(13660)
(13352)
(12990)
(12987)
(12959)
(12429)
(11971)
(11742)
(11554)
(11447)
(10153)
(9847)
(9636)
(9406)
(9165)
(9040)
(8935)
(8827)
(8296)
(8153)
学科
管理(63190)
(58094)
经济(58017)
(54911)
(48761)
企业(48761)
(32803)
(21953)
税收(20503)
(20334)
中国(20022)
方法(19925)
(17875)
技术(17013)
(16962)
(15944)
财政(15807)
(15751)
财务(15714)
财务管理(15669)
数学(15579)
数学方法(15315)
业经(15251)
企业财务(14914)
理论(13684)
环境(13633)
地方(13498)
(13347)
银行(13315)
(13098)
机构
学院(236155)
大学(232553)
(94100)
经济(91943)
管理(89584)
研究(79779)
理学(75750)
理学院(74962)
管理学(73848)
管理学院(73381)
中国(63270)
(58795)
(48518)
科学(47716)
财经(40794)
(40037)
(39660)
中心(36875)
(36691)
(36470)
研究所(35338)
业大(31464)
(30724)
北京(30559)
(29745)
财经大学(29554)
(29547)
师范(29400)
农业(28146)
经济学(28143)
基金
项目(149883)
科学(118830)
研究(114809)
基金(106660)
(92313)
国家(91470)
科学基金(78930)
社会(71525)
社会科(67745)
社会科学(67729)
(61383)
基金项目(55185)
教育(52655)
(50721)
自然(49190)
自然科(48079)
自然科学(48063)
编号(47583)
自然科学基金(47226)
资助(42169)
成果(41047)
(36798)
课题(34422)
重点(33834)
创新(33484)
(32694)
(32158)
(30359)
项目编号(30147)
(29551)
期刊
(111568)
经济(111568)
研究(79344)
中国(55397)
(50080)
管理(36157)
学报(34858)
(33597)
教育(32341)
科学(31466)
大学(26372)
(25588)
金融(25588)
学学(24776)
农业(22032)
技术(20890)
财经(20047)
(18161)
经济研究(18134)
业经(17913)
(17247)
(15970)
税务(14219)
问题(13256)
科技(12774)
会计(12483)
财会(12317)
(11689)
(11437)
技术经济(11213)
共检索到381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俏彬  白雪苑  李贺  
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全方位的政策助力加持,财税政策即其中之一。然而,“双碳”与财税这两个复杂系统之间的贯通和支持还比较薄弱。在回顾已有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财税方盒理论模型,通过将“双碳”抽象为“高碳—低碳—零碳”的正负外部性变化过程,将财税政策定位于矫正外部性,以此打通两个系统并形成“任务—手段”之间的匹配对应关系。应坚持“长短结合、突出共性、双侧用力、协同并进”的原则,执行中长期预算管理规划,适时出台碳税和财政激励政策,并加快与国际上主要碳市场实现互认,以期构建涵盖“全链条、多工具”的“双碳”财税政策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叶金育  计欣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天然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引擎。考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案中的财税政策工具,不难发现财税政策工具虽然类型多元、内容多样,但存在组合性不强、功能使用不足、内生动力受阻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工具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需以绿色、协调、经济原则为指引,以挖掘整体经济利益为动力,构建一个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场域的财税政策工具体系。在该体系之内,财政支出、税收优惠、项目基金、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财政补贴、补助和奖励等政策工具将会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经济体”,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是在城镇化加速期、碳排放整体仍处于爬坡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曲线陡,是涉及技术、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系统性变革。相关测算显示,我国实现"30·60"目标需要百万亿元级的巨额绿色低碳投资。除政府资金投入外,其中绝大部分资金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通过金融体系投融资来实现。金融业要加快转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彰纯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式,明晰了现代产业战略性升级方向。在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安排能发挥资源要素配置职能,引导产业间形成良性配置,为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带来积极效应。在此宏观背景下,本文从财政与税收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现状,并分析“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面临的挑战。据此,从要素链、流程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四维传导路径出发,构建“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创新驱动体系,以期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辜胜阻  王敏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现行政策在制度设计、调节引导、激励机制、贯彻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调整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和结构、完善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创新人才的财税激励机制和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纯  刘建民  
碳预算是一项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财政制度创新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工具。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还不具备实施碳预算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实施碳预算会加重经济发展的成本负担。本文认为,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必须与国际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博弈进程相配合,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借鉴英国"碳预算方案"的整合效应和分解效应,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规划中,构建碳减排目标约束下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使财税制度安排契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给全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各行业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国大力推行节能减碳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排碳“大户”,转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建筑全过程降碳已是势在必行,对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绿色发展意识不够、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质量体系监管不健全、绿色建筑发展城乡地域不平衡等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视角下,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意识提升、制度指引、技术创新,完成建筑的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斌  
住房金融类绿色金融,主要是服务于客户以住房为中心在吃、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包括消费者一般要融资消费的大型消费品,诸如房屋、电动汽车、冰箱、空调、集中空调与净化系统以及家装建材等。国外住房金融类绿色金融的经验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大多都是由银行零售部门与政府的绿色相关部门来共同推进:政府主要负责"绿色"的认证、列举节能设备目录,或者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银行的绿色贷款提供政策支持;银行主要负责为相应的住房、消费、能效等各类贷款需求,以及绿色银行卡和个人账户等提供住房金融类服务。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晋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双碳”行动方案,确定“双碳”战略时间表与路线图,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顺利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现实需求。浙江省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对策研究。吴伟光教授是国内最早关注“双碳”问题的学者之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远  史作廷  石敏俊  杨德伟  龙如银  周宏春  林思佳  郭瑞芳  王宇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以关键性问题为导向,从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多维发力,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的能源生产、转化和管理方式转变;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领域;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楠芝  戴芳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实施了一系列碳中和财税政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上述国家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碳中和财税政策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应健全高耗能、高排放领域的减碳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多元化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力度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纳新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既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促进信息化建设、推动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聂颖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体系中,财税政策工具共同作用于行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当中,每项政策工具的着力点不同。本文针对这些政策工具对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机理、综合效应及政策工具的实施特征,将主体投资行为模型纳入到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综合体系当中,旨在从创新主体的需求角度来探求财税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适用环境,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刘军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但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新形势,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期专题反映了财政部门近年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