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1)
- 2023(3485)
- 2022(2568)
- 2021(2378)
- 2020(1889)
- 2019(4286)
- 2018(4242)
- 2017(8077)
- 2016(4148)
- 2015(4755)
- 2014(4781)
- 2013(4632)
- 2012(4243)
- 2011(3747)
- 2010(3729)
- 2009(3503)
- 2008(3462)
- 2007(3286)
- 2006(2996)
- 2005(2484)
- 学科
- 济(17900)
- 经济(17757)
- 管理(10562)
- 业(9289)
- 中国(8665)
- 企(8470)
- 企业(8470)
- 方法(6431)
- 业经(6063)
- 农(6030)
- 和(5232)
- 理论(5080)
- 地方(4729)
- 社会(3927)
- 农业(3751)
- 财(3738)
- 学(3660)
- 制(3572)
- 数学(3414)
- 数学方法(3391)
- 教育(3155)
- 经济理论(3108)
- 企业经济(3066)
- 发(3001)
- 技术(2901)
- 银(2646)
- 银行(2646)
- 贸(2612)
- 贸易(2608)
- 行(2550)
- 机构
- 大学(58462)
- 学院(57152)
- 济(23981)
- 经济(23428)
- 研究(21177)
- 管理(20712)
- 理学(17485)
- 理学院(17244)
- 管理学(16961)
- 管理学院(16848)
- 中国(16116)
- 京(12894)
- 科学(11926)
- 财(11716)
- 范(10080)
- 师范(10033)
- 中心(9666)
- 所(9651)
- 财经(9006)
- 江(8997)
- 研究所(8573)
- 北京(8372)
- 师范大学(8177)
- 经(8175)
- 经济学(7879)
- 院(7867)
- 社会(7405)
- 农(7297)
- 州(7001)
- 经济学院(6885)
- 基金
- 项目(37811)
- 科学(30671)
- 研究(30156)
- 基金(27634)
- 家(23459)
- 国家(23241)
- 社会(22319)
- 科学基金(20172)
- 社会科(19761)
- 社会科学(19751)
- 基金项目(14541)
- 教育(13818)
- 省(13642)
- 编号(12354)
- 划(11941)
- 自然(11090)
- 自然科(10829)
- 自然科学(10828)
- 成果(10805)
- 自然科学基金(10634)
- 资助(10042)
- 国家社会(8946)
- 部(8792)
- 课题(8769)
- 重点(8409)
- 发(8182)
- 创(8051)
- 教育部(7853)
- 中国(7605)
- 制(7538)
共检索到92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又饱含着对深圳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殷切期望,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提出了未来几年127项最重要的工作。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深圳的万丈雄心,以及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项目。看点一:各区的新定位根据文件,深圳各区的排序和新定位是:"做大做优都市核心区,聚焦金融、文化、教育等核心服务功能建设福田中央活力商务区,打造具有创新资源集聚辐射枢纽功能的南山中央智力区,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燕坤 王喆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实现"五个率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指明了改革方向。深圳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推进更具突破性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建设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城市民主法治环境、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城市文明、治理有效和保障有力的社会主义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绿色安全的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宇阳 刘伟
深圳被视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拥有中国最好的金融服务业。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深圳先行示范作用,彰显核心引擎的格局、胸怀与担当,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服务祖国发展大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成为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基于岭南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弘扬特区精神,塑造健康湾区,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助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大湾区建设支撑体系的关键节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使中医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关键词:
深圳 粤港澳大湾区 中医药 医疗产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刘业青
高等教育外部治理,尤其是政府与高校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其高等教育已在规模和质量、社会服务、合作办学与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高原多、高峰少",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困境。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深圳高等教育存在办学条件、招生培养、办学自主权受限等深层问题,其根本症结指向外部治理的府学关系,也折射出国家治理的基本矛盾。当前,深圳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其高等教育突破外部治理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大学外部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深圳高等教育需要调整顶层设计,联动高校内部改革,培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 外部治理 深圳 先行示范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使命和目标。自2019年发布以来,深圳“图书馆之城”致力于“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在精神理念上对标国家大局和深圳城市定位,协助政府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地方法律、发展规划及标准规范,通过政协提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市区各馆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在中心馆引领下共同践行“全城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形成了以统一服务为代表的重大建设成果。自主研制“图书馆之城”核心管理系统ULAS,开展智慧图书馆探索与实践,持续推进科技赋能行业创新。打造了以南书房、讲读厅、悠图书馆、灯塔图书馆、南山书房等各具特色、深受读者欢迎的新型文化空间和以“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南书房夜话”“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等为标杆的阅读品牌系列,提升了服务品质,涵养了城市文化土壤。引入社会力量,创办深圳捐赠换书中心,联合学校建设青少年阅读基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构建“图书馆之城”生态圈。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图书馆之城”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收获了良好的“城”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建设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史忠良现代化文明国家有两个标志:一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二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精神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增强,人民物质生...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立东
以问题引领,以方法带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的建构。在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上,不仅会遇到普遍问题,也会遭遇特殊问题。升华中国智慧,需要以扎实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真实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反映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特色今年7月是我参加金融教学工作60周年,回顾60年来的教学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实践是建设中国金融学科和金融业的源泉。要用金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研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问题,开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12年7月,我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从事金融教学60周年的历程时,把经验和教训集中到一点,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必由之路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的经济、金融理论和经验,对于建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对于金融业和金融学科的建设2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毅
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课题之一。目前中国进入社会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均获得高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特点、分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并以之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改革的进一步工作,找到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社会发展动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发展动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文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启了超越中国千年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历史转轨。邓小平从中国8亿农民的实际国情出发,尊重基层探索,尊重农民首创,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明确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路径,包括实施先富起来的"大政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主线与历史逻辑。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业大国 中国特色 现代化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