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
2023(107)
2022(72)
2021(73)
2020(58)
2019(119)
2018(118)
2017(176)
2016(81)
2015(109)
2014(106)
2013(136)
2012(118)
2011(110)
2010(108)
2009(75)
2008(67)
2007(79)
2006(83)
2005(64)
作者
(280)
(278)
(245)
(234)
(139)
(113)
(105)
(104)
(98)
(89)
(88)
(82)
(81)
(75)
(74)
(73)
(73)
(73)
(68)
(67)
(63)
(61)
(60)
(60)
(59)
(58)
(56)
(56)
(55)
课题(52)
学科
(884)
经济(883)
地方(504)
(428)
金融(428)
中国(307)
(276)
(273)
(272)
银行(272)
地方经济(257)
事业(230)
农业(215)
(211)
业经(210)
管理(191)
发展(179)
(179)
(166)
(161)
中国金融(160)
(160)
方法(147)
农业经济(146)
数学(129)
数学方法(128)
财政(126)
(116)
(114)
及其(102)
机构
学院(1341)
大学(1277)
(794)
经济(773)
中国(715)
研究(564)
(499)
银行(485)
(469)
管理(451)
中心(426)
人民(391)
(380)
理学(357)
理学院(352)
管理学(349)
管理学院(346)
中国人(331)
中国人民(331)
国人(331)
人民银行(307)
支行(280)
科学(280)
经济学(276)
中国人民银行(264)
(263)
(261)
(260)
财经(259)
(251)
基金
项目(810)
研究(660)
科学(659)
基金(609)
(500)
国家(488)
社会(483)
社会科(453)
社会科学(453)
科学基金(425)
(330)
基金项目(309)
教育(253)
(248)
(239)
资助(236)
编号(230)
成果(224)
发展(217)
国家社会(215)
(215)
(208)
经济(208)
(205)
自然(200)
自然科(197)
自然科学(197)
自然科学基金(190)
课题(183)
重点(180)
期刊
(1093)
经济(1093)
(681)
金融(681)
研究(582)
中国(351)
(329)
(289)
管理(198)
学报(185)
科学(183)
经济研究(183)
农业(163)
农村(157)
(157)
财经(156)
学学(154)
大学(151)
业经(139)
(138)
问题(120)
武汉(105)
(105)
技术(102)
农村金融(99)
中国金融(96)
世界(91)
改革(91)
(91)
经济管理(88)
共检索到2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其林  李桂兴  
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支持农副业生产;为城乡人民生活;为大工业产品配套;为外贸出口服务;为建设中小集镇等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扬健  
改革旧的外贸体制,在生产和经营出口商品的工厂和外贸企业之间,在各个地区、口岸之间,打破条条块块形成的壁垒,充分利用乡镇企业的劳动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内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突破口,努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外向型经济横向联合,以扩大外贸出口量,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是势在必行的形式,对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保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熟市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85年末共有乡镇企业(包括村办企业,不包括小队工业和家庭工业,下同)3,300多家,务工劳力24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48%,拥有固定资产6.1亿元。自有流动资金近2亿元;1985年实现工业产值23.48亿元,比1984年增长67%,比1978年增长6.4倍,1985年实现利润2.12亿元,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竞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衡东县在粮食连年稳产高产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对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了大幅度调整,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农村经济日趋活跃。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4,503万元,“六五”期间每年平均递增8.3%;粮食产量在人均只有O.8亩耕地的情况下,人均占有粮食1,327斤;多种经营产值五年平均递增14.21%,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六五”初期的32.3%上升到55.36%;乡镇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洪昌  
一、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方向问题 纵观乡镇工业的发展过程,就会清楚地看到横向经济联合对乡镇企业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而今,全国乡镇工业已越过初创、发展阶段,步入调整、提高的新阶段,这就需要对横向经济联合的方向进行新的研究。具体说来;发展横向联合,应遵循以下4个方向: 第一,横向经济联合要围绕“优”字展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石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正在蓬勃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对金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从理论上回答,从实践上解决这些问题,将大有利于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文华  
今年3月18日至21日国家计委在浙江省余杭县召开了全国24个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经济协作办主任座谈会、会上异口同声称赞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这个“第二战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无穷的威力,“七五”期间全国实现的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3万个,通过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新增产值2152亿,新增税利329亿,京、津、沪、江、浙五个省市向八个贫困省区投资12亿。1991年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又有了新的发展,据全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钦  
我区各种协作联合体的发展,已开始突破了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和地区、行业内部的封闭状态,提高了工业组织程度,地区优势和综合潜力在一些地方得到进步发挥,乡镇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85年底我区有2,590个工业企业参加了各种联合和协作,占我区工业企业总数的26%。根据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组成了三百多个经济技术联合群体。85年内全区商定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290项,其中区外677项,区内613项;协作资金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质武  
一、引言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途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目前,横向经济联合在我国方兴未艾,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质上是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生产、流通、科技等领域相互开放,各企业、单位之间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组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或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体制下的僵化管理模式,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增强企业的活力,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那日  
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及其实现方式那日1979年以来,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得到广泛发展,联合的深度、广度及其影响都是空前的。一、横向经济联合的范围和基本内容1.东部、百部两大地带的联合。东部地区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赴前  刘国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亚林  
工业经济联合是以经济活动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着的经济单位,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取盈补缺、藉以使工业得到发挥和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组成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也是广大职工在公有制基础上结合成的联合劳动的共同体。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联合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冲破旧体制的束缚,不断发展壮大,已初具雏型,并越来越显示着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仅苏州市目前工业经济联合项目共有2278项,总投资达6.25亿元,其中外来投资2.74亿元,年内可实现总产值40多亿元,利润约4.5亿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叶焕庭  陈秉正  
一、横向经济联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横向经济联合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大量出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横向经济联合促使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最优化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横向经济联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常耀中  
横向一体化是既定合约规模下竞争者联合的组织形式,而非通常所认为的横向规模扩张。研究提出组织形式选择的静态模型:当经济组织趋于去横向一体化时,边际收益为正且递减为零、边际交易费用为正且递增,由此存在使净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如果制度变得有利于去横向一体化,边际收益上升、边际交易费用下降,均衡点朝去横向一体化移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以荣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的过程中,某些企业从微观效益来看是提高了,但从整个社会的宏观效益来衡量,却没有显著的提高;也有些企业,或由于生产条件变更,或由于竞争,苦于找不到出路,无论微观效益,还是宏观效益都不佳。这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企业之间关系,才能使微观和宏观,企业和社会都能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联合体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破土而出,特别是近两年来,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认识横向经济联合这个在我国蓬勃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