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5)
- 2023(17810)
- 2022(15322)
- 2021(14223)
- 2020(12082)
- 2019(27313)
- 2018(27421)
- 2017(52800)
- 2016(28628)
- 2015(32270)
- 2014(32324)
- 2013(31905)
- 2012(29595)
- 2011(26859)
- 2010(27364)
- 2009(25678)
- 2008(25016)
- 2007(22551)
- 2006(20349)
- 2005(18491)
- 学科
- 济(125683)
- 经济(125527)
- 管理(89127)
- 业(82313)
- 企(69120)
- 企业(69120)
- 方法(48753)
- 数学(41660)
- 数学方法(41236)
- 中国(34751)
- 财(32112)
- 农(31071)
- 业经(27529)
- 制(27267)
- 地方(27121)
- 学(26478)
- 技术(21842)
- 银(21369)
- 银行(21315)
- 贸(20496)
- 贸易(20477)
- 农业(20440)
- 行(20424)
- 融(20084)
- 金融(20076)
- 理论(20029)
- 易(19843)
- 体(19491)
- 务(18902)
- 财务(18822)
- 机构
- 大学(414525)
- 学院(411729)
- 济(172762)
- 经济(169002)
- 管理(159401)
- 研究(141890)
- 理学(136187)
- 理学院(134653)
- 管理学(132504)
- 管理学院(131741)
- 中国(108403)
- 京(89094)
- 科学(84073)
- 财(83908)
- 所(71523)
- 财经(65168)
- 研究所(64187)
- 中心(63472)
- 农(62995)
- 江(62725)
- 经(58876)
- 业大(57642)
- 北京(56972)
- 范(53704)
- 师范(53196)
- 经济学(52732)
- 院(51299)
- 州(50059)
- 农业(48973)
- 财经大学(48074)
- 基金
- 项目(267318)
- 科学(210171)
- 研究(199304)
- 基金(192794)
- 家(166824)
- 国家(165415)
- 科学基金(141830)
- 社会(126184)
- 社会科(119523)
- 社会科学(119493)
- 省(104464)
- 基金项目(101574)
- 教育(91452)
- 自然(89746)
- 自然科(87599)
- 自然科学(87576)
- 划(87143)
- 自然科学基金(86033)
- 编号(81331)
- 资助(79038)
- 成果(67905)
- 重点(59660)
- 部(59333)
- 创(58067)
- 发(57354)
- 课题(56980)
- 创新(53686)
- 国家社会(51704)
- 制(51401)
- 教育部(51203)
- 期刊
- 济(201453)
- 经济(201453)
- 研究(131865)
- 中国(86381)
- 财(65322)
- 管理(63548)
- 学报(62272)
- 农(57463)
- 科学(57170)
- 教育(48851)
- 大学(47744)
- 学学(44697)
- 融(40918)
- 金融(40918)
- 农业(38954)
- 技术(37118)
- 财经(33066)
- 经济研究(32747)
- 业经(31031)
- 经(28409)
- 问题(25714)
- 技术经济(21618)
- 理论(20649)
- 图书(20605)
- 科技(20049)
- 贸(20049)
- 业(19805)
- 现代(18847)
- 实践(18376)
- 践(18376)
共检索到63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小亮
21世纪初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再次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如何才能确保我国 2 1世纪初的快速增长 ,本文认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为此 ,本文以制度绩效生命周期与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 ,说明要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则必须进行新一轮体制创新 ,并在概括 2 0世纪末我国体制创新的特征基础上 ,提出了 2 1世纪初我国体制创新的原则和相应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绩效 体制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5月在北大百周年校庆的讲话,对高校的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进一步作了明确的阐述,给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由国务院转发的“教育振兴行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乃新
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5个新的趋势与特点,从而对我国提出了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作者提出必须与时俱进,以战略与策略的重点调整为中心深化经济国际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略重点和首选路径。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国际化 战略 深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庆 郭时君
水利投入在我国各个基础设施部门中强度最低,且长期欠账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大水利投入力度,是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主要包括:确立政府水利投资主体地位,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得到贯彻实施,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多管齐下,解决我国水利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素秋 巴殿君
21世纪初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妥协中发展的,双方是一种互补远远大于竞争的共存与双赢的结构。中日之间应发挥相互的互补性,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从而诞生21世纪的崭新的中日关系。这就要求对目前的中日间以“存同求异”为交涉基准的旧的模式向“存异求同”的新的模式转变,实现质的超越与突破。
关键词:
多领域合作 产业空洞化 贸易摩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长华
2001年是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一年。其原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台湾当局阻碍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等。本文认为,2002年要正面促进台湾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都不容乐观。
关键词:
21世纪初 台湾经济 衰退 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宋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正平,沈山,马晓冬
改革开放以来 ,徐连经济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但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而且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事关该经济带能否实现从低谷中崛起而成为发达的“东桥头堡地区”的远景目标。为此 ,2 1世纪初该经济带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继续贯彻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紧紧抓住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充分发挥连云港东桥头堡和徐州交通枢纽的优势 ,积极建设东陇海重工业带 ,大力发展陆桥经济 ,努力增强本带为我国陆桥中西部地区大开发和大开放的服务功能 ,使其成为具有龙头作用的“东桥头堡地区”。以此为指导 ,文中还就该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及其对策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徐连经济带 新亚欧大陆桥 21世纪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