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0)
2023(14115)
2022(12170)
2021(11566)
2020(9668)
2019(22165)
2018(22068)
2017(42477)
2016(23372)
2015(26181)
2014(26123)
2013(25719)
2012(23979)
2011(21689)
2010(21794)
2009(19959)
2008(19319)
2007(17288)
2006(15442)
2005(13383)
作者
(68490)
(56745)
(56478)
(53851)
(36315)
(27119)
(25585)
(22249)
(21739)
(20636)
(19513)
(19210)
(18290)
(18041)
(17782)
(17675)
(16991)
(16982)
(16516)
(16198)
(14297)
(13997)
(13853)
(13065)
(12769)
(12724)
(12670)
(12605)
(11565)
(11306)
学科
(87287)
经济(87189)
管理(69577)
(61232)
(50781)
企业(50781)
方法(38100)
数学(32428)
数学方法(31988)
(26046)
中国(24384)
(23020)
(22333)
地方(20397)
环境(20269)
业经(20059)
农业(17116)
(16057)
(15974)
贸易(15967)
(15892)
理论(15565)
(15510)
(15062)
(14663)
技术(14377)
(13875)
财务(13800)
财务管理(13776)
(13564)
机构
大学(325919)
学院(325370)
管理(127766)
(124172)
经济(121124)
研究(113083)
理学(109780)
理学院(108543)
管理学(106557)
管理学院(106010)
中国(84177)
科学(72765)
(71112)
(58001)
(57437)
(56738)
研究所(52424)
中心(51741)
业大(51110)
(49328)
财经(45327)
北京(45300)
农业(44474)
(44332)
师范(43858)
(42057)
(41130)
(39990)
技术(36076)
经济学(35512)
基金
项目(224394)
科学(174605)
研究(163779)
基金(160116)
(140633)
国家(139421)
科学基金(118365)
社会(99816)
社会科(94276)
社会科学(94247)
(88338)
基金项目(84855)
自然(78672)
自然科(76643)
自然科学(76618)
自然科学基金(75219)
(74939)
教育(74860)
编号(67721)
资助(66496)
成果(55623)
重点(50611)
(48735)
(48307)
课题(47423)
(46050)
科研(43092)
创新(42885)
项目编号(41244)
大学(41101)
期刊
(140372)
经济(140372)
研究(96375)
中国(65919)
学报(54767)
(51350)
科学(49352)
管理(46762)
(42359)
大学(40757)
教育(40614)
学学(38036)
农业(35844)
(29137)
金融(29137)
技术(28090)
业经(23562)
经济研究(21369)
财经(21162)
图书(20251)
(18163)
(17974)
问题(17971)
科技(16527)
理论(15820)
资源(15603)
(15313)
技术经济(14938)
现代(14836)
实践(14678)
共检索到485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仕洪  欧阳昌永  张平  
一、广西环境存在的问题(一)生态系统退化。1.森林面临的问题较多。一是森林林龄结构和树种结构不合理。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广西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多,林龄结构不合理。此外,由于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导致树种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二是森林面临的各种危害较多。2.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和实际调查结果,广西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杨  林家彬  周宏春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晓波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看,生态、资源和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长期超负荷的生产和开发使其生态和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甚至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辽宁生态和环境改良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通过对辽宁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近期解决辽宁生态和环境问题可行的财政税收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杨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主要目标及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淑惠  
中国“渐进式”的转轨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状况却在进一步恶化。由于我国的环保政策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及转轨初期制定的,因此已不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当前应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生态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我国处于转轨阶段的特殊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生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勇  
洁净煤技术对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池进  
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旅游区经济发展战略 ,并提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应当考虑的几个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燕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庆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大好时机。为解决现行环保管理体制中建管分割、城乡分离的体制性弊端,必须构建重庆市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统筹管理体制和具体运行机制,完善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补偿机制、节能减排、环境立法与评估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旺生  朱文华  罗典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龙岩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该市应紧紧依托当地的森林资源优势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旅游文化资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善闽西农村的生态环境。本研究拟就闽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龙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宁夏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文章紧密结合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总结宁夏在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宁夏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文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因而,应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以保护和改善我国本已相当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宁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绿色发展也成为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关键词。这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更好地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指明了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瑾  刘志强  申卫博  
道路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枢,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不但造成沿线的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城市开放空间的自然生态过程,妥善处理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已迫在眉睫。文章以南方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仰义至阁巷)为例,从地表植被、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