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9)
- 2023(13288)
- 2022(11062)
- 2021(10350)
- 2020(8119)
- 2019(18326)
- 2018(17904)
- 2017(34121)
- 2016(18374)
- 2015(20493)
- 2014(20716)
- 2013(20757)
- 2012(19761)
- 2011(18097)
- 2010(18940)
- 2009(17734)
- 2008(17815)
- 2007(16351)
- 2006(15116)
- 2005(13973)
- 学科
- 济(100361)
- 经济(100280)
- 业(58858)
- 管理(51009)
- 农(50739)
- 企(35345)
- 企业(35345)
- 农业(33840)
- 地方(30211)
- 中国(29928)
- 财(28561)
- 方法(26939)
- 业经(24168)
- 数学(23660)
- 数学方法(23445)
- 制(20031)
- 发(16734)
- 学(16424)
- 银(16130)
- 银行(16121)
- 地方经济(16056)
- 行(15605)
- 融(15409)
- 金融(15409)
- 策(15060)
- 贸(14642)
- 贸易(14629)
- 财政(14215)
- 体(14184)
- 易(14096)
- 机构
- 学院(271552)
- 大学(264303)
- 济(127930)
- 经济(125372)
- 研究(100854)
- 管理(100691)
- 理学(84668)
- 理学院(83776)
- 管理学(82670)
- 管理学院(82158)
- 中国(80754)
- 财(62744)
- 农(57742)
- 科学(56113)
- 京(55681)
- 所(51120)
- 中心(46317)
- 研究所(45103)
- 财经(45067)
- 江(44649)
- 农业(43253)
- 经(40604)
- 业大(39994)
- 经济学(38805)
- 范(36362)
- 师范(36118)
- 北京(35775)
- 院(34881)
- 州(34759)
- 经济学院(34483)
- 基金
- 项目(164269)
- 科学(129658)
- 研究(128325)
- 基金(116935)
- 家(99466)
- 国家(98431)
- 科学基金(84176)
- 社会(84139)
- 社会科(79396)
- 社会科学(79379)
- 省(65890)
- 基金项目(60438)
- 教育(56513)
- 编号(53740)
- 划(53028)
- 自然(48656)
- 资助(47547)
- 自然科(47433)
- 自然科学(47425)
- 自然科学基金(46550)
- 成果(44954)
- 发(42383)
- 课题(37798)
- 部(36886)
- 重点(36668)
- 发展(35607)
- 展(35037)
- 国家社会(34683)
- 性(34004)
- 创(33610)
- 期刊
- 济(165183)
- 经济(165183)
- 研究(92522)
- 中国(65191)
- 农(62317)
- 财(49553)
- 农业(41774)
- 管理(36294)
- 科学(36154)
- 学报(35838)
- 融(35466)
- 金融(35466)
- 业经(29962)
- 大学(29392)
- 教育(28815)
- 学学(28031)
- 经济研究(25242)
- 技术(23968)
- 财经(23147)
- 问题(21865)
- 经(20019)
- 业(19273)
- 世界(17157)
- 农村(16137)
- 村(16137)
- 农业经济(15764)
- 技术经济(15312)
- 经济问题(15162)
- 贸(15134)
- 版(14053)
共检索到452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萍 张杰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和谐发展。针对制约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应以人为本,对政府职责合理定位,明确财政的支出责任,建立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加大支农支出,优化支出结构。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和谐发展 财政支出 税收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小萍
一、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涵义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2)农村经济系统内部的和谐,包括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经济运行与经济制度的和谐,产业发展之间的和谐,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城乡发展之间的和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然保证。财政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瓶颈 财政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符涛 喻后勇
目前,分析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非常重要。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或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再分配,以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措施包括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扩大农业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调整农业转移支付范围;扩大使用“因素法”转移支付的范围;加强农业转移支付的法制化管理。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农村经济 支持 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修颖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以谋求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人地观应成为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处理各种人地矛盾的全新的人地观。人地非和谐问题在我国集中体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运用全新的人地和谐发展理论正确认识并解决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PRED协调问题是当务之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教兴农、加强宏观调控、合理使用农资,是谋求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人地和谐理论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一、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全新要求从20多年的财政实践看,我国倚重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波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变化,原有政策惯性对历史路径的依赖开始受到冲击,政策所产生的沉淀成本对经济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必须抓住新时期财政发展的重要转机,进行财政政策目标层次、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基于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作用联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0-2014年中国的时序数据,分别对农村财政金融的子系统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和三者总体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财政金融子系统中,财政支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不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耦合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关系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进一步发挥出农村财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农村 财政金融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洪丹 朱显平
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然而,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尊重市场的作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渐协调。然后,实证检验了1952-1977年、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三个不同的市场化进程阶段的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逐步显现,且作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制度和结构的分析结论。最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少平 梅建平 张新宇 张曙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国友 朱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侯惠杰 张程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包括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和农村中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办企业或村办企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农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但目前基础仍比较薄弱,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分析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问题和成因,有助于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演变 成因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阳
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阶段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强力支持,合理实施财政政策以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并最终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制度。目前,我国的碳财政政策存在投入力度不大、财政政策通过市场机制的激励和引导不足、资金使用和管理绩效不高、政府采购政策示范作用不强、税收政策不完善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稍显滞后等问题,需要由政府在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两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财政政策 转移支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昭春 梁永国 张浩杰
新农村文化是建设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继承、创新和积淀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新农村文化包涵了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民主管理文化、伦理文化、文娱文化等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实施文化战略,改革文化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竞争力,以先进文化理念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