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
2023(1009)
2022(830)
2021(854)
2020(794)
2019(1965)
2018(1955)
2017(4325)
2016(2398)
2015(2874)
2014(2726)
2013(2790)
2012(2442)
2011(2054)
2010(2070)
2009(2029)
2008(2234)
2007(2075)
2006(1928)
2005(1737)
作者
(5882)
(4974)
(4826)
(4517)
(3249)
(2319)
(2292)
(1824)
(1805)
(1798)
(1649)
(1606)
(1585)
(1577)
(1516)
(1510)
(1478)
(1438)
(1401)
(1400)
(1263)
(1171)
(1137)
(1133)
(1130)
(1113)
(1070)
(1042)
(987)
(958)
学科
(16530)
企业(16530)
(16387)
管理(13636)
(9679)
(9662)
经济(9642)
(8880)
财务(8878)
财务管理(8867)
企业财务(8668)
方法(5850)
数学(5169)
数学方法(5163)
公司(5019)
(3814)
(3308)
体制(3150)
业经(2321)
(2009)
金融(2009)
(1962)
组织(1789)
经营(1776)
技术(1702)
(1696)
银行(1696)
中国(1671)
(1654)
(1623)
机构
大学(32385)
学院(32185)
管理(15070)
(13290)
理学(13228)
理学院(13158)
管理学(13055)
经济(13047)
管理学院(12996)
(9314)
中国(8276)
研究(7424)
财经(7117)
(6490)
(6275)
财经大学(5442)
商学(5384)
商学院(5364)
会计(4948)
(4438)
公司(4319)
中心(4043)
北京(3999)
(3687)
(3673)
会计学(3661)
经济管理(3650)
工商(3571)
金融(3542)
经济学(3513)
基金
项目(18028)
科学(14753)
基金(14168)
研究(13105)
(11571)
国家(11457)
科学基金(10825)
社会(8760)
社会科(8354)
社会科学(8354)
基金项目(7941)
自然(7599)
自然科(7423)
自然科学(7422)
自然科学基金(7316)
(6440)
教育(6333)
资助(6130)
(5334)
编号(5133)
(4655)
成果(4572)
人文(4367)
教育部(4328)
(4151)
重点(3857)
(3823)
(3820)
项目编号(3789)
科研(3692)
期刊
(14283)
经济(14283)
(10697)
研究(9509)
管理(6617)
(5755)
金融(5755)
中国(5510)
财会(4583)
会计(4156)
财经(4034)
学报(3378)
(3256)
会通(3169)
通讯(3169)
科学(3168)
大学(2880)
学学(2821)
经济研究(2215)
(2122)
业经(1981)
(1972)
技术(1924)
之友(1801)
国际(1766)
经济管理(1756)
问题(1679)
(1626)
月刊(1606)
现代(1560)
共检索到5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哲  何佳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1998-2001年四年内被实施ST的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通过实施频繁的资产重组对ST公司的支持行为,旨在找到ST公司成功摘帽的决定因素,以及“摘帽”能否说明公司价值真正得到了提高。结果表明,重组次数更多、重组规模更大的公司摘帽的可能性更大,进行了资产置换的公司摘帽的机率明显增加,盈利能力更差、负债更严重的公司摘帽的机会更小。无论成功摘帽与否,ST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改进,“支持性重组”本质上只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秉成  徐鑫波  
本文以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差异。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不同。具体来说,政府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要大于非政府控制人,而地方政府控制人的支持程度要大于政府控制人。支持理论认为,当公司陷入困境时,大股东将提供支持。本文研究结论对支持理论的发展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将对困境公司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不是相同程度的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琼  柯大钢  
ST公司在脱离困境后的长期绩效如何,是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以ST后第一年就实现了摘帽的35家公司为样本,选取这些公司摘帽前一年、摘帽当年和摘帽后第一年至第三年共五年的财务指标,运用定比和环比分析方法考察了其长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ST公司虽然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过重组达到了摘帽的要求,但实际上在重组摘帽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其业绩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艳玲  钱锐  
ST公司的摘帽方式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同的摘帽方式对ST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分析ST公司的各种摘帽方式及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平  
文章选择2009—2018年被ST处理上市企业前、中、后年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ST"摘帽"成功概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管理者报酬动机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企业被ST后,盈余管理确实能提高企业成功"摘帽"的概率,但是这一结论只在非国有企业存在,在国有企业不存在;企业在ST前、中、后盈余管理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说明ST企业并不存在主动"戴帽"的现象。此外,管理者报酬动机对盈余管理对企业成功"摘帽"概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文莉  何闻伟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摘帽与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背景、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显著影响公司摘帽,但是市场化指数、盈利能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还发现公司在摘帽后业绩普遍出现下滑,表明它们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维持较好的业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晓铃  雷雨嫣  
ST类公司的摘帽一直被大家所关注,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方式调节净利润达到"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正"的目的从而实现获得ST类公司摘帽已经并不新鲜。2012年7月颁布的新股票上市规则取消了非经常性损益对摘帽条件的限制,这是否会对摘帽ST类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耀杰  李杰刚  史本山  
以2004~2015年的ST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ST摘帽对公司价值和股价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摘帽公告可以引起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而且,摘帽的部分信息含量可以被市场提前预期到,并立即反应到股价上。因此,仅从摘帽信息的股价反应速度看,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市场。此外,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显示,ST摘帽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具体而言,摘帽事件可以同时显著地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账面价值。这些结果都基本符合ST制度的政策预期。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在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和倾向值匹配后,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乐  田高良  何畅  
本文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特别处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对ST公司"摘帽"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增强,支持了制度引导假设;政治关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制度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三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ST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其"摘帽"均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ST公司、审计师、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也有所裨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文  
在现阶段国内证券市场风险预警揭示和退市制度环境下,ST企业出于"扭亏摘帽"保市动机而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和未来成长能力,反而会因关联内幕交易、优质资产出让等"杀鸡取卵"、"寅吃卯粮"行为的集中操作实施,为企业后续长期运营埋下祸根隐患,极大地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以ST厦工为例,揭示剖析ST企业"摘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法,并提出治理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江寒  张横峰  
本文以我国汽车制造业著名的上市公司*ST夏利公司为例,研究认为:规范ST公司摘帽乱象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制度设计与监管落实,但"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ST公司以公司战略的眼光,从规范公司主业经营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以不断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最终实现公司业务的转型发展与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孟焰  袁淳  吴溪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某些重要市场交易活动中(如再融资、撤销特别处理),监管者对盈余构成中的非经常性利得经历了一个从没有限制到做出限制的制度化过程。以往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制度化对特定信息使用人(公司和监管者)的行为具有积极的约束作用。本文进一步考察了监管制度化对更广泛的信息使用人是否具有重要性。利用1999~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ST公司摘帽的实验环境,我们发现,制度化之前(1999~2001年间),ST公司在年报公布日报告的非经常性利得幅度越大,市场的负面反应越大;而在摘帽宣告日,非经常性利得幅度越大的ST公司伴随的市场正向反应越大,这意味着市场原本理性的预期受到了不完备监管的扰动。与制度化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