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8)
2023(7308)
2022(6126)
2021(6050)
2020(4851)
2019(10791)
2018(10562)
2017(20569)
2016(11525)
2015(12668)
2014(12746)
2013(12695)
2012(11863)
2011(10548)
2010(11009)
2009(10206)
2008(10365)
2007(9443)
2006(8644)
2005(7628)
作者
(30409)
(26056)
(25339)
(24554)
(16319)
(12355)
(11483)
(9817)
(9751)
(9464)
(8761)
(8413)
(8321)
(8168)
(8100)
(7701)
(7653)
(7529)
(7421)
(7119)
(6487)
(6476)
(6247)
(6126)
(5950)
(5911)
(5876)
(5545)
(5282)
(5159)
学科
(45716)
经济(45670)
(45350)
(44122)
管理(33200)
农业(29995)
(24299)
(22943)
企业(22943)
业经(14651)
中国(14447)
(13751)
地方(13252)
方法(13242)
财政(13104)
数学(12079)
(11906)
数学方法(11897)
(10731)
(10337)
财务(10323)
财务管理(10277)
农业经济(10050)
及其(9966)
企业财务(9761)
(9737)
政策(9557)
(9314)
农村(9307)
方针(9182)
机构
学院(157513)
大学(149346)
(69794)
经济(68355)
管理(61284)
研究(53976)
理学(52359)
理学院(51902)
管理学(51185)
管理学院(50897)
中国(45434)
(44844)
(39010)
农业(33677)
科学(30606)
(30369)
业大(27592)
(27269)
(26911)
中心(26671)
财经(26074)
研究所(23880)
(23530)
(20602)
(20094)
农业大学(20080)
经济管理(19838)
(19813)
师范(19704)
经济学(19419)
基金
项目(97788)
研究(78142)
科学(77091)
基金(69443)
(58563)
国家(57881)
科学基金(49845)
社会(49537)
社会科(46505)
社会科学(46495)
(40072)
基金项目(36191)
编号(34825)
教育(34293)
(31686)
自然(29567)
自然科(28836)
自然科学(28831)
成果(28734)
自然科学基金(28305)
资助(27917)
(27077)
课题(23292)
(22756)
(22396)
(21675)
重点(21411)
(20443)
(20344)
国家社会(19789)
期刊
(88771)
经济(88771)
(50828)
研究(50015)
中国(38051)
农业(34180)
(32803)
(22584)
金融(22584)
业经(20488)
学报(20481)
科学(20154)
管理(18453)
大学(17134)
学学(16514)
教育(15963)
(15479)
农村(13985)
(13985)
农业经济(13881)
技术(12948)
财经(12571)
问题(12540)
经济研究(11677)
(10673)
世界(10023)
(9639)
经济问题(9446)
农村经济(9088)
(8424)
共检索到257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立国安邦的根本,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过去八年,为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相关政策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成效如何,还存在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当前国民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对于遏制经济下滑、防止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困难已经过去,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剑君  叶青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失业率也在不断的攀升。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取向和运用对就业的影响入手,探讨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生  刘国艳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力度、调整方向、增量调节"的基本取向,将财政政策的重点调整到优化支出结构、推进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同时也为当前和今后中长期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力明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为此需要正确把握农民工市民化特定内涵,找出其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现行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理清城市政府制订准入条件背后的经济动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财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其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王敏  
本文结合山东省信贷、财政政策支农的实践,归纳分析了当前财政、信贷政策在服务三农方面协调配合的基本方式及运行现状,并对当前两政策的协同效果进行了评估,由此廓清了当前财政与信贷支农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配合模式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一、农业财政支持的范围和作用农业财政支持政策是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从现实看,我国农业财政支持范围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村救济费等。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迟慧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屏障之一。目前 ,尽管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因素较多 ,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缺陷较大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支出结构、财政补贴方式及农业税制等方面的分析 ,揭示了当前财政政策在“三农”问题上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凌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而农业的发展与财政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应该说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财政政策支农的形式、作用和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海燕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屏障之一,目前尽管影响中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因素较多,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政策错位和缺陷较大,不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三农”的财政政策的缺陷表现在: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支农支出比重逐年下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农民直接受益的支出较少;财政补贴方式不合理,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农业税制显失公平,农业和农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如何弥补财政政策的缺失,是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张深友  
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把它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探索出符合本省资源优势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对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财政支持政策应当大有可为。本课题以安徽省为例,在总结分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支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亚涛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问题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财政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有效利用各类农业财政资金,支持多种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坚持把发展农业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并重,优化农业财政资金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努力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