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2)
2023(14176)
2022(12096)
2021(10999)
2020(9452)
2019(21195)
2018(20576)
2017(39676)
2016(21759)
2015(24033)
2014(24222)
2013(24026)
2012(22678)
2011(20477)
2010(20535)
2009(19221)
2008(19111)
2007(17313)
2006(15024)
2005(13748)
作者
(67676)
(56629)
(56461)
(54038)
(36107)
(27589)
(25659)
(22216)
(21455)
(20179)
(19421)
(18829)
(18310)
(18108)
(18003)
(17747)
(17450)
(16760)
(16455)
(16412)
(14396)
(13984)
(13885)
(13059)
(12955)
(12719)
(12549)
(12459)
(11595)
(11463)
学科
(91915)
经济(91799)
管理(60461)
(59658)
(47755)
企业(47755)
方法(44709)
数学(39036)
数学方法(38661)
(26395)
(24515)
中国(23313)
(23070)
(21937)
贸易(21932)
(21397)
业经(18701)
(17396)
农业(16714)
地方(16074)
(15311)
财务(15280)
财务管理(15236)
(15231)
银行(15166)
(14681)
金融(14679)
企业财务(14466)
(14408)
理论(14378)
机构
大学(326433)
学院(321668)
(135142)
经济(132526)
管理(118816)
研究(114036)
理学(103251)
理学院(101997)
管理学(100097)
管理学院(99524)
中国(85415)
科学(73046)
(68736)
(65945)
(62454)
(60518)
研究所(55416)
业大(53965)
农业(52766)
中心(51527)
财经(50174)
(47982)
(45791)
经济学(43461)
北京(42822)
(40948)
(40380)
师范(40349)
经济学院(39571)
(37627)
基金
项目(217277)
科学(169613)
基金(160302)
研究(147749)
(144548)
国家(143391)
科学基金(120154)
社会(95774)
社会科(90840)
社会科学(90813)
基金项目(84559)
(83278)
自然(80613)
自然科(78813)
自然科学(78780)
自然科学基金(77453)
(71776)
教育(67751)
资助(66200)
编号(56224)
重点(49879)
(48711)
(45960)
成果(45384)
(44744)
科研(43119)
计划(42578)
创新(41979)
教育部(40984)
国家社会(40647)
期刊
(143276)
经济(143276)
研究(92832)
学报(63401)
中国(59236)
(57791)
科学(53649)
(49294)
大学(46182)
学学(44026)
管理(42290)
农业(38514)
(29307)
金融(29307)
教育(28026)
财经(25675)
经济研究(24990)
技术(23819)
(22140)
业经(21763)
(21299)
问题(19486)
(18014)
(17642)
业大(16345)
技术经济(15868)
科技(15411)
统计(15302)
商业(15208)
国际(14946)
共检索到471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张凌霜  徐舒  周聪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家庭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提高,且对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商业健康保险配置主要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缓解由支出不确定性、主观健康不确定性和客观健康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配置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特征样本家庭中存在明显异质性,在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背景风险较高以及所在城市金融可得性较低且受到金融排斥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志仪  毛慧晓  
中国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笔者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使用1990年~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相比收入不确定性,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大;2000年以前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最大,2000年以后住房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大,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和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锴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朱春燕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一直是近年来研究储蓄的主要理论框架。目前这一理论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The Theory of Precautionary Saving)所修改和补充。LC/PIH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为最大化其效用,家庭会在其生命周期内熨平其消费量。因此,他们在退休前以储蓄抵补将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春燕  臧旭恒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陈斌开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动机,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微观基础却研究甚少。本文以经验事实观察为基础,利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截面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它使得有大学生的家庭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12%,两年混合截面数据分析也有类似的结论。接下来在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下,引入教育支出,结合中国的发展实践校准相关参数,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高等教育改革对家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其对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在微观作用机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祚炎  
引入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解释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VAR模型分析说明,广东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广东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了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的消费水平使支出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减弱,改革过程中的非平稳性等。为化解高储蓄并促进消费的增长,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过快增长,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资产财富效应的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孟昕  黄少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  陈超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