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8)
- 2023(14053)
- 2022(12110)
- 2021(11350)
- 2020(9299)
- 2019(21104)
- 2018(21085)
- 2017(40800)
- 2016(22140)
- 2015(24989)
- 2014(25032)
- 2013(25127)
- 2012(23051)
- 2011(20564)
- 2010(20615)
- 2009(18379)
- 2008(17883)
- 2007(15809)
- 2006(13846)
- 2005(11889)
- 学科
- 济(90549)
- 经济(90458)
- 业(72797)
- 管理(68361)
- 企(51191)
- 企业(51191)
- 农(48012)
- 方法(39761)
- 数学(34910)
- 数学方法(34573)
- 农业(31885)
- 财(31633)
- 中国(23513)
- 业经(23408)
- 学(19954)
- 地方(19399)
- 技术(18666)
- 制(18118)
- 环境(17688)
- 务(16112)
- 财务(16046)
- 财务管理(15997)
- 企业财务(15225)
- 贸(15056)
- 贸易(15050)
- 易(14666)
- 财政(13850)
- 策(13756)
- 理论(13628)
- 和(13518)
- 机构
- 学院(315402)
- 大学(312993)
- 管理(128850)
- 济(127281)
- 经济(124615)
- 理学(112702)
- 理学院(111582)
- 管理学(109811)
- 管理学院(109263)
- 研究(103821)
- 中国(77532)
- 农(68750)
- 科学(65887)
- 京(65672)
- 财(60811)
- 业大(54583)
- 农业(52782)
- 所(52381)
- 中心(48045)
- 研究所(47610)
- 江(46074)
- 财经(45883)
- 经(41897)
- 北京(40714)
- 范(40085)
- 师范(39753)
- 经济学(36757)
- 院(36755)
- 州(36467)
- 经济管理(35918)
- 基金
- 项目(221216)
- 科学(173863)
- 研究(162897)
- 基金(160605)
- 家(139856)
- 国家(138651)
- 科学基金(119329)
- 社会(102467)
- 社会科(96894)
- 社会科学(96867)
- 省(87574)
- 基金项目(86503)
- 自然(77506)
- 自然科(75657)
- 自然科学(75644)
- 自然科学基金(74258)
- 教育(72712)
- 划(72394)
- 编号(67669)
- 资助(64625)
- 成果(52922)
- 部(48952)
- 重点(48904)
- 发(47779)
- 创(46477)
- 课题(44659)
- 创新(43364)
- 科研(42193)
- 国家社会(42045)
- 教育部(41432)
- 期刊
- 济(140542)
- 经济(140542)
- 研究(90391)
- 农(69327)
- 中国(61578)
- 学报(51490)
- 财(47854)
- 科学(47724)
- 农业(47525)
- 管理(42242)
- 大学(39287)
- 学学(37337)
- 教育(31075)
- 技术(28363)
- 业经(27929)
- 融(25948)
- 金融(25948)
- 业(22531)
- 财经(21519)
- 经济研究(20178)
- 问题(19468)
- 经(18251)
- 科技(17024)
- 技术经济(16861)
- 版(16650)
- 图书(15754)
- 资源(15067)
- 理论(14947)
- 业大(14425)
- 农业经济(14380)
共检索到45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伟伟
研究目的:识别农田利用方式转型期支农财政、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评价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效率,提出减排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构建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指标,通过估计核密度函数揭示其区域分布,基于加入交互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核心变量对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增加,区域差异扩大;单位产值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减小,区域差异缩小;支农财政倾向于提高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效果与种植结构相关;与资源禀赋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减排效应,并有利于降低支农财政的促排效果,该交互作用亦与种植结构相关。研究结论:支农财政政策应关注由其产生的环境压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推动与资源禀赋相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等途径促进农田利用碳减排,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修静 张振华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调整成为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我国节能、低碳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表征我国节能低碳环境规制力度,放松技术进步中性假设,测度经济系统对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性,并运用纠正怀特异方差的全局最小二乘法对节能低碳规制政策的技术进步偏向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对碳排放的偏向性最高,能源次之;节能规制政策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较小,在节能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边界、探索可能性;碳减排规制对技术进步二氧化碳偏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规制效应有待提升,需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
关键词:
节能低碳 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 政策量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娟 嵇锐冰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超越对数函数,测度中国30个省(市)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分析其内在演化规律,并考察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2005—2018年中国整体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劳动使用和碳要素节约型。(2)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由碳要素使用型向节约型演化,并呈“梯队式”转变特点。(3)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其中表现出劳动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资本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本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能加剧邻地碳排放。因此,应根据区域技术进步碳要素偏向特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图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维刚 欧阳建勇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而提高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并优化结构、提升绩效,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绝对水平不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实证考察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呈现显著的直接负相关关系,财政纵向失衡扩大的同时公共财政支农支出也显著增加,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间接抑制效应。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同时完善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良性竞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聂飞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199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投入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技术进步溢出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层面的农业碳排放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财政支农投入不仅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而抑制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3)中国省级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通过财政支农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不仅能通过提高本省农业技术进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而且由于技术进步溢出机制的作用还会促使邻近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王雪友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农业技术进步呈现劳动节约型,这并不符合诱致性创新理论下中国应有的技术进步方向。分区域看,相对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有悖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特征;相比于主销区和平衡区,主产区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则部分支持了主产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海良 张格琳
运用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碳排放效率,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与VAR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且前者明显小于后者,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性逐渐降低;(2)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都呈收敛态势;(3)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资本与技术等非能源要素对碳排放效率的长期作用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岳立 韩亮
目前对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晰,为从技术进步方向找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动力,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super-SBM模型测算区域碳排放效率,同时通过区分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利用全局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区域碳排放效率动态变化及其构成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识别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研究发现:(1)大多数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只有北京、上海、广东和新疆处于有效水平,均值最低的是宁夏、波动程度最强的是山东、表现最稳定的是甘肃;(2)总体上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能源富集区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源贫乏区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碳排放效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变化引起的,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均显著抑制总体和能源富集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均显著促进能源贫乏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由此,从发挥资本效应、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产业链和投资政策等五方面提出通过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采用空间SARAR模型验证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中国农业部门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健;农业部门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