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7)
- 2023(4220)
- 2022(2677)
- 2021(1948)
- 2020(1182)
- 2019(2487)
- 2018(2503)
- 2017(4752)
- 2016(2430)
- 2015(2890)
- 2014(3041)
- 2013(3160)
- 2012(2861)
- 2011(2762)
- 2010(2609)
- 2009(2494)
- 2008(2352)
- 2007(2041)
- 2006(1828)
- 2005(1760)
- 学科
- 济(16812)
- 经济(16810)
- 管理(8611)
- 业经(8430)
- 信息(7876)
- 产业(7708)
- 总论(7527)
- 信息产业(7511)
- 业(6702)
- 方法(6573)
- 数学(6014)
- 数学方法(5962)
- 企(5881)
- 企业(5881)
- 银(4323)
- 银行(4320)
- 行(4192)
- 贸(3879)
- 贸易(3875)
- 易(3815)
- 融(3697)
- 金融(3697)
- 中国(3675)
- 财(3267)
- 制(2883)
- 农(2555)
- 图书(2400)
- 理论(2356)
- 书馆(2352)
- 图书馆(2352)
- 机构
- 大学(44922)
- 学院(43533)
- 济(19340)
- 经济(18875)
- 管理(16967)
- 研究(14334)
- 中国(14305)
- 理学(14099)
- 理学院(13984)
- 管理学(13731)
- 管理学院(13660)
- 财(9585)
- 京(9569)
- 科学(7962)
- 中心(7932)
- 财经(7652)
- 融(7400)
- 金融(7321)
- 经(7044)
- 经济学(6864)
- 所(6700)
- 经济学院(6319)
- 北京(6244)
- 银(6154)
- 研究所(6011)
- 财经大学(5972)
- 银行(5960)
- 江(5936)
- 州(5532)
- 业大(5478)
- 基金
- 项目(29955)
- 科学(23800)
- 基金(22738)
- 研究(21153)
- 家(19893)
- 国家(19780)
- 科学基金(17348)
- 社会(14510)
- 社会科(14031)
- 社会科学(14029)
- 基金项目(11014)
- 省(10558)
- 自然(10457)
- 自然科(10225)
- 自然科学(10224)
- 自然科学基金(10052)
- 资助(9599)
- 划(9147)
- 教育(8812)
- 编号(8179)
- 国家社会(6996)
- 重点(6525)
- 成果(6470)
- 创(6272)
- 部(6028)
- 创新(5914)
- 发(5852)
- 科研(5680)
- 项目编号(5535)
- 大学(5466)
共检索到67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正>支付系统的数字化催生出数字货币从概念上看,数字货币可分为广义的数字货币和狭义的数字货币。就广义概念而言,任何形式的数字化支付工具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数字货币;狭义的数字货币往往由技术开发者自我界定和命名,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开发出来的数字货币才是数字货币,别人开发的都不是,所以往往就有争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卜又春 赵其伟 陈强 王捷
本文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架构方案以及数字货币背景下的支付体系总体架构、具体实现机制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应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总体框架下,通过运用联盟链等技术,搭建类中心化的架构,并应构建与数字货币相适应的支付体系。
关键词:
数字货币 支付体系 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生福
中国在Fintech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这种赶超在支付技术创新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系统梳理了与数字化支付相关的研究文献,区分电子货币、电子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等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发现,电子货币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电子支付提高支付效率,数字货币改变货币发行模式,三者均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带来巨大的挑战。尽管现有文献已经做出不少开创性贡献且达成一定共识,但尚无研究系统探究各种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均有待完善。未来研究可以从进一步明确广义口径数字化支付概念、揭示数字化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构建相关数理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及提出货币当局应对数字化支付时代挑战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寻找突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潘拥军
当前,各国央行与重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发展。有些央行已率先将这种新型货币形式试点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中国、巴哈马、瑞典、乌拉圭等国和东加勒比国家组织。还有些尚未决定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积极试验,以备不时之需。近日,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七个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发布联合报告,阐述了它们对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的看法,迫切表达自身对涉及相关标准和理念的立场与态度。诚然,货币是一个国家(或货币联盟)的官方支付手段,法定货币是货币的一个关键属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国平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时代货币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虽启于民间,或兴于国定。尤其是近年来,社会无现金支付加速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法定(央行)数字货币竞相推进。据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的调查显示,在全球66家央行中,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较2018年增长10%。其中,专注于批发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开发的占15%,专注于零售型CBDC开发的占32%。另外,被调查的中央银行近半数则在同时着手批发型和零售型CBDC的开发和研究。数字货币丰富和发展了现行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强化金融与科技有机融合,促进金融在更广范围和限度内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数字货币发展也有望打破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现有格局,推动国际货币跨境交易的通信和支付更加安全、高效和公平、公正。
关键词:
数字货币 主权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传伟
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数字货币(DC/EP)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DC/EP的技术特性究竟怎样?它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根据公开渠道信息,梳理央行DC/EP核心特征并推测DC/EP设计,在与"断直连"前后的第三方支付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DC/EP对支付和货币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宛洁茹 吴优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与实践如火如荼,但主要集中在国家内部的零售层面,鲜有涉及不同国家间的跨境支付探讨。为更好理解CBDC的跨境支付,本文首先分析其主要动机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结算风险等动机,以及取代本币、削弱金融稳定性等风险;其次,总结全球CBDC跨境支付项目的实践进程。当前,大多数项目集中于批发型CBDC,且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加强兼容性、CBDC系统相互连接,以及整合成单一系统;最后,深入探讨CBDC跨境支付的前景。藉此给CBDC跨境支付研究带来一定借鉴,也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东民 宋爽
数字货币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点,被迅速运用到银行、证券、跨境支付等各个金融领域。但是上述特点也为数字货币的监管带来困难,于是法定数字货币被多国央行提上日程。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具有极大潜力,其点对点的传输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跨境支付耗时长、费用高的问题。而且基于法定数字货币建设跨境支付网络,将推动当前从完全由发达国家掌控的高度中心化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转变为更多发展中国家都能平等、自由参与的适度中心化的体系。当前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以SWIFT
关键词:
跨境支付 IMF 数字货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钟红 于梦扬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需求场景日趋丰富,这对跨境支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CBDC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使得支付系统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在全球支付体系中,CBDC跨境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从而规避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此外,CBDC跨境支付改变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当前,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着力研发跨境CBDC支付体系,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应当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赵真真
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倒推着支付体系的更新换代,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支付工具应运而生。基于流行的货币支付属性构建货币效用模型研究支付工具的新旧交替,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如何通过替代现有支付工具开启支付系统新格局,并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央行数字货币取代现有支付工具的过程。研究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现有支付工具的程度由货币转化成本和支付属性决定,计息央行数字货币的替代力强于无息央行数字货币,现金支付被取代的程度更深,存款支付被取代的规模更大。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未来主流的支付工具是大势所趋,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设计应允许其支付属性随时代发展而灵活变换;且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从对市场冲击力最小的无息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的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晴 陈诤直
电子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导致传统货币体系中的基础货币界定变得困难。货币乘数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约束逐渐减弱。本文从乘数范式基础、货币工具杠杆支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三个方面 ,阐述了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乘数范式的冲击 ,提出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体系的深刻影响 ,是信用经济迈向新阶段的必然
关键词:
电子支付系统 货币乘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轶强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重要研究领域。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以往研究均忽视了金融基础设施——支付系统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并不像先前专家们研究得出的"呈下降趋势",而是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大额支付系统试点前,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趋势;但在大额支付系统推广期间,货币流通速度中止了下降趋势;而在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全国推广后,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轶强
在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情况下,支付系统发展提高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的效率,增加了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为达到相同的货币供给量目标,支付系统运行效率越高,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的基础货币可越少。此外,支付系统的发展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支付系统发展将弱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效果。本文还探讨了支付系统发展对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支付系统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操作效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媛
与传统货币跨境支付类似,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也需要有与之配套支付系统来连接支付各方、传递支付信息、完成支付流程。在变革现有支付系统抑或构建全新支付系统的诸多方案之中,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实验呈现出多主体协同参与、从概念验证迈向系统雏形、强调系统兼容和系统治理的总体趋势。与此同时,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构建将面临参与主体有限、系统互操作性不足、各国监管制度差异和系统治理机制匮乏所带来的挑战。为此,各国应在凝聚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及跨境支付系统构建共识的基础上,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跨境支付系统国际标准建设,以创设央行数字货币国际软法、技术搁置争议等方式协调各国法律和监管制度差异,完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在系统运营、风险应对和系统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构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宋鹭 李佳林
全球跨境贸易的快速增长对跨境支付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形态特征,从“互操作性”的视角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对传统跨境支付的效率改进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零售支付领域和参与批发型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应用拓展经验。本文认为,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具备基础优势和环境支撑,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跨境支付体系的双重制约。因而,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和监管体系,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发展,优化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并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国际合作,为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拓展跨境使用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跨境支付 数字人民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