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6)
- 2023(16922)
- 2022(13626)
- 2021(12272)
- 2020(10421)
- 2019(23218)
- 2018(23042)
- 2017(43843)
- 2016(23771)
- 2015(26599)
- 2014(26499)
- 2013(25810)
- 2012(23391)
- 2011(20687)
- 2010(20360)
- 2009(18691)
- 2008(18245)
- 2007(16251)
- 2006(13788)
- 2005(12029)
- 学科
- 济(98319)
- 经济(98208)
- 管理(68279)
- 业(66880)
- 企(54079)
- 企业(54079)
- 方法(46565)
- 数学(41435)
- 数学方法(40946)
- 农(27664)
- 财(26190)
- 中国(26028)
- 业经(24296)
- 学(19585)
- 贸(19296)
- 贸易(19292)
- 易(18780)
- 农业(18619)
- 地方(17297)
- 制(17285)
- 务(16355)
- 财务(16305)
- 财务管理(16268)
- 企业财务(15444)
- 银(15115)
- 银行(15055)
- 产业(14748)
- 技术(14729)
- 融(14295)
- 金融(14292)
- 机构
- 大学(339382)
- 学院(338264)
- 济(137437)
- 经济(134826)
- 管理(132223)
- 理学(115513)
- 理学院(114265)
- 管理学(112090)
- 管理学院(111484)
- 研究(111041)
- 中国(82690)
- 科学(70980)
- 京(69869)
- 农(63208)
- 财(61335)
- 所(55913)
- 业大(55402)
- 中心(52921)
- 研究所(51547)
- 农业(50358)
- 财经(50106)
- 江(48855)
- 经(45698)
- 北京(42646)
- 范(42637)
- 经济学(42577)
- 师范(42053)
- 院(39859)
- 经济学院(38760)
- 州(38728)
- 基金
- 项目(239009)
- 科学(187825)
- 基金(175443)
- 研究(167000)
- 家(156560)
- 国家(155036)
- 科学基金(132295)
- 社会(107838)
- 社会科(102394)
- 社会科学(102364)
- 省(93344)
- 基金项目(93015)
- 自然(87581)
- 自然科(85626)
- 自然科学(85597)
- 自然科学基金(84063)
- 划(79097)
- 教育(76406)
- 资助(70458)
- 编号(66178)
- 重点(54058)
- 成果(52248)
- 部(51922)
- 发(50702)
- 创(49973)
- 科研(47037)
- 创新(46796)
- 国家社会(45932)
- 计划(45483)
- 课题(44480)
- 期刊
- 济(141128)
- 经济(141128)
- 研究(88196)
- 学报(60651)
- 中国(58538)
- 农(56534)
- 科学(52469)
- 财(48076)
- 管理(46089)
- 大学(44892)
- 学学(42584)
- 农业(38200)
- 教育(28707)
- 技术(28280)
- 融(27366)
- 金融(27366)
- 业经(24147)
- 财经(24087)
- 经济研究(23536)
- 业(21183)
- 经(20636)
- 问题(19094)
- 版(17961)
- 图书(17404)
- 统计(16802)
- 技术经济(16308)
- 科技(16163)
- 商业(16074)
- 策(15580)
- 理论(15407)
共检索到47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立平 夏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已进入蓬勃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观望全球,数字化支付方式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流,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数字化支付带来的生活便利。尤其是在中国,各种网购平台和数字化支付的使用,使人们消费水平和支付方式相比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并以家庭是否存在借款或贷款刻画家庭信用负债水平,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支付方式数字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升级;数字化支付方式会促进中、低等收入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但对高等收入家庭无明显影响;更高数字化程度的支付平台提供更多信用负债功能,缓解家庭消费流动性约束,扩大家庭消费预算;家庭现金持有量能够正向调节支付方式对家庭负债水平的影响。研究从支付方式多元化视角,为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数字化支付对家庭消费不均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能够显著缓解家庭消费不均等;心理账户是数字化支付缓解家庭消费不均等的重要机制,数字化支付通过心理账户降低了支付痛苦,提高了消费总效用,缓解了家庭消费不均等的状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地区、低教育水平、男性户主家庭消费不均等的缓解作用更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宗成,王春雷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静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分析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持有状况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收入、健康状况等变量之后,持有基本养老保险家庭的衣物支出和耐用品消费支出,无论是消费倾向还是消费支出额都显著高于未持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家庭,而养老保险持有情况对旅游探亲消费和教育培训消费的影响则不那么显著。另外,通过对户主受教育程度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以上学历户主的家庭消费倾向和消费支出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家庭。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家庭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静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分析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持有状况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收入、健康状况等变量之后,持有基本养老保险家庭的衣物支出和耐用品消费支出,无论是消费倾向还是消费支出额都显著高于未持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家庭,而养老保险持有情况对旅游探亲消费和教育培训消费的影响则不那么显著。另外,通过对户主受教育程度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以上学历户主的家庭消费倾向和消费支出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家庭。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家庭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李旋旋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支付方式,影响着居民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而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路径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用最大化。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价值最大化。研究发现:家庭使用移动支付对风险资产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无风险资产投资具有负向影响,且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果稳健有效;机制分析表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改善储蓄账户数目及家庭对金融知识关注程度两个渠道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身体健康、高等收入水平及高等受教育水平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金融知识关注度;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政府应积极开展数字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工作,持续推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强化金融监管,减少家庭投资风险。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家庭金融资产 资产配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田文涛 王晓全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商业保险持续与移动支付相结合,导致近年来移动支付对保险行业的渗透率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移动支付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选取网络购物经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显著提高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概率4.40%,而且显著增加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程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城乡地区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移动支付可能通过增加金融知识、促进社会互动和增强保险可得性途径促进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本文研究可为认识移动支付的作用、采取措施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支付 保险参与 数字金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黄丛洋 胡苏云
目的:研究多重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匹配权重法,研究多重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分析城乡异质性。结果:多重医疗保险能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并存在城乡差异。但与商业健康保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家庭消费,需推进城乡二元医疗保险制度融合,提高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扩大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并增加居民收入。
关键词:
多重医疗保险 家庭消费 匹配权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晶晶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养老金融发展、提高养老生活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动能。论文从数字经济参与的微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工具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参与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参与对不同家庭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参与可以显著提高养老金融资产规模、丰富养老金融资产种类、提升养老金融资产分散度,发挥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家庭参与数字经济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庭创业决策、提高金融素养水平,从而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女性户主和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优化作用更显著。因此,应通过促进家庭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活动、补齐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以及强化创业技能和金融知识教育培训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参与成为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翠香 晏冰
本文基于CHFS2011数据,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房产、预期房价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提高了家庭的房屋价值,进而通过"财富效应"促进了家庭消费。在整个消费分布上,住房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呈"U"型。对于无房家庭来讲,房价上涨促使其为了购房尽力储蓄压缩消费,从而对消费的影响为负。相对于无房家庭,房价上涨带来的房产增值会提高有房家庭的消费水平。家庭人口和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家庭消费 房屋价值 预期房价 条件分位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寒 孙文远 郑登元
本文将保险按照职能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构建Tobit模型并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商业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比重,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而参与社会保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同时,提高保险的参与程度会显著促进家庭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
关键词:
保险 资产结构 Tobit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晓彦 胡德宝
支付方式常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现金支付、信用卡、蚂蚁花呗、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金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刺激消费,其中蚂蚁花呗能够明显刺激消费金额增长,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鼓励移动支付发展、适度开发移动理财工具、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现金支付 心理账户 消费行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栗成强 代涛 朱坤
目的:了解支付方式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文献综述法。结果:理论上支付方式会对医务人员行为构成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文献综述显示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和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对医疗质量有影响,但不同支付方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不同。结论:支付方式确实对医疗服务质量有影响,但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带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尚需结合疾病种类和实施条件做出判断。建议:支付方式改革时综合考虑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混合支付方式。
关键词:
支付方式 医疗质量 文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