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1)
- 2023(14151)
- 2022(12391)
- 2021(11764)
- 2020(9787)
- 2019(22576)
- 2018(22699)
- 2017(43873)
- 2016(24363)
- 2015(27411)
- 2014(27677)
- 2013(27166)
- 2012(25188)
- 2011(22731)
- 2010(22839)
- 2009(20956)
- 2008(20393)
- 2007(18019)
- 2006(16021)
- 2005(14117)
- 学科
- 济(90607)
- 经济(90490)
- 管理(69345)
- 业(63316)
- 企(52834)
- 企业(52834)
- 方法(41033)
- 数学(35326)
- 数学方法(34857)
- 农(25455)
- 财(25053)
- 中国(24826)
- 学(22770)
- 业经(19880)
- 制(19806)
- 地方(18676)
- 贸(17944)
- 贸易(17938)
- 易(17397)
- 理论(17122)
- 农业(16448)
- 银(15559)
- 银行(15490)
- 和(14952)
- 策(14851)
- 行(14815)
- 务(14668)
- 财务(14591)
- 财务管理(14562)
- 融(14336)
- 机构
- 大学(342085)
- 学院(340385)
- 管理(131622)
- 济(130954)
- 经济(127759)
- 研究(120216)
- 理学(113036)
- 理学院(111711)
- 管理学(109608)
- 管理学院(109021)
- 中国(89832)
- 科学(76434)
- 京(74256)
- 财(62548)
- 所(62317)
- 农(61097)
- 研究所(56751)
- 中心(53887)
- 业大(53568)
- 江(51584)
- 财经(48888)
- 农业(48174)
- 北京(47231)
- 范(45741)
- 师范(45209)
- 经(44461)
- 院(44020)
- 州(41526)
- 技术(38174)
- 经济学(37895)
- 基金
- 项目(231383)
- 科学(179716)
- 研究(167688)
- 基金(165430)
- 家(145857)
- 国家(144609)
- 科学基金(122022)
- 社会(101717)
- 社会科(96052)
- 社会科学(96025)
- 省(90859)
- 基金项目(86944)
- 自然(81315)
- 自然科(79349)
- 自然科学(79324)
- 自然科学基金(77907)
- 划(77350)
- 教育(77346)
- 资助(69583)
- 编号(69085)
- 成果(57708)
- 重点(51979)
- 部(50507)
- 发(48909)
- 课题(48903)
- 创(47527)
- 科研(44420)
- 创新(44251)
- 计划(42666)
- 教育部(42570)
- 期刊
- 济(147036)
- 经济(147036)
- 研究(103534)
- 中国(68956)
- 学报(59223)
- 农(55302)
- 科学(52619)
- 管理(48875)
- 财(46687)
- 大学(43836)
- 教育(42380)
- 学学(41195)
- 农业(37951)
- 融(33334)
- 金融(33334)
- 技术(29142)
- 业经(23985)
- 财经(23473)
- 经济研究(23392)
- 经(19973)
- 业(19182)
- 问题(18644)
- 图书(18426)
- 理论(16788)
- 科技(16676)
- 版(16526)
- 技术经济(15512)
- 实践(15425)
- 践(15425)
- 业大(15424)
共检索到511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庞贞燕 王桓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由于支付是货币的基本属性,支付技术直接影响了货币的可接受性、使用的制度条件和范围、货币结构、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而由于支付体系带来的货币变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为货币政策实施前提的货币当局对于货币形势的判断、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对...
关键词:
支付 支付体系 货币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王桓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却是外在的,但这种外在影响是重要的,需要中央银行在调整货币供给模型时加以慎重考虑。
关键词:
支付 支付体系 货币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春田 高蓓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危机根源的已有研究多从"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等方面进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另辟蹊径,从"货币"角度层层剖析危机成因,并提出现行货币体系的不完善是最终引发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货币体系改革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改革方案,并对我国在未来改革中可行的作为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赵真真
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倒推着支付体系的更新换代,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支付工具应运而生。基于流行的货币支付属性构建货币效用模型研究支付工具的新旧交替,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如何通过替代现有支付工具开启支付系统新格局,并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央行数字货币取代现有支付工具的过程。研究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现有支付工具的程度由货币转化成本和支付属性决定,计息央行数字货币的替代力强于无息央行数字货币,现金支付被取代的程度更深,存款支付被取代的规模更大。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未来主流的支付工具是大势所趋,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设计应允许其支付属性随时代发展而灵活变换;且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从对市场冲击力最小的无息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的功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玉全 万红 刘柏宏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数量型并重转型,当前我国急需尽快培育有效的基准利率,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构建的基准利率,必须是一个包含长短期利率的组合基准利率体系;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的要素,但是在基准利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们可以7天回购作为政策利率、以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应加快完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培育Shibor的基准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Shibor 回购利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生福
中国在Fintech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这种赶超在支付技术创新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系统梳理了与数字化支付相关的研究文献,区分电子货币、电子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等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发现,电子货币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电子支付提高支付效率,数字货币改变货币发行模式,三者均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带来巨大的挑战。尽管现有文献已经做出不少开创性贡献且达成一定共识,但尚无研究系统探究各种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均有待完善。未来研究可以从进一步明确广义口径数字化支付概念、揭示数字化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构建相关数理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及提出货币当局应对数字化支付时代挑战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寻找突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轶强
在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情况下,支付系统发展提高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的效率,增加了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为达到相同的货币供给量目标,支付系统运行效率越高,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的基础货币可越少。此外,支付系统的发展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支付系统发展将弱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效果。本文还探讨了支付系统发展对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支付系统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操作效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根庆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步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渠道的传导对社会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为主线,全景介绍各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体系建设的影响,认识到金融创新就是增加了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新的可选资产,进而引申更多更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要有动态时空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体系建设 金融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洪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以后,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对外贸易总额持续扩大,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又有政府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其中,金融体系作为国内投资活动中资金不足者和资金剩余者之间的中介,在提高国内储蓄,增加资金供给,稳定经济增长,平衡国内外经济关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志国 徐德财 赵晶
本文基于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价格体系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传导机理。结果表明,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构成了中国价格体系短期下行的动力;虽然中国价格体系对美国投资市场收益率的波动具有短暂免疫性,但随后会形成具有差异性特征的冲击;M2主导的美国市场流动性对中国价格体系形成显著且持续性最长的正向溢出,而路径主要为贸易、信贷、利率和预期等渠道。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必须基于外部冲击表现出灵活性和针对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霖
本文按照货币政策选择的中介目标 ,将各国货币政策体系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汇率型、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型、通货膨胀率型、隐含中介目标型。在对这四种体系介绍及比较的基础上 ,说明了政策的透明性与可解释性对体系的成功运行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样才能做到“有约束的相机抉择”。但如何才能做到透明性与可解释性则因各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环境及历史而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体系 中介目标 透明度 可解释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珏 王稳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利率、资产价格和信贷这三个渠道各自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不是平行地、各自独立地发挥功能,而是形成有机的整体。然后,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现状,认为仅仅改善和疏通信贷渠道并不是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关键,建立货币政策传导体系是迫切的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瑾璞
尽管 1 998年以来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从 1 999年下半年开始 ,货币政策实施却存在着实际上的机制紧缩 ,突出地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持续下降 ,贷款增幅趋缓 ,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不多。这种货币政策的机制紧缩效应既与银行体系关系重大 ,与股票市场的关联也在增强。中央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调整改革思路 ,加快商业银行改革 ,关注股票市场发展 ,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的覆盖面 ,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体系 股票市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宋元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汇率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闯 曾志雄 金一 龚驰原
本文通过构建引入货币运行成本的搜寻模型,探讨了不同流动性场景和央行数字货币付息类型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流动性场景下,私人会选择经过自身承担货币运行成本调整后名义回报率更高的那种货币形式,最优货币政策是调控该占优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使之为商品交易带来的福利边际增加等于其造成的货币总运行成本的边际增加。央行数字货币占优能提高社会福利,该福利水平不受数字货币付息类型的影响,而数字货币占优的条件是其净名义利率要高于一个负的阈值。差异流动性场景下,在两种货币形式可互相替代的场景中,何种货币形式占优决定了整个经济是呈现只有一种货币形式被使用的单形均衡,还是两种货币形式并用的混形均衡。均衡类型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其中,对数字货币付息并进入混形均衡带来的社会福利最高,此时最优货币政策能同时确定最优的通胀率和数字货币名义利率。本文的研究为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的货币政策问题贡献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