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0)
- 2023(12058)
- 2022(10594)
- 2021(9989)
- 2020(8250)
- 2019(19011)
- 2018(19185)
- 2017(36460)
- 2016(19642)
- 2015(21968)
- 2014(21762)
- 2013(21410)
- 2012(19532)
- 2011(17467)
- 2010(17361)
- 2009(15618)
- 2008(15111)
- 2007(13342)
- 2006(11582)
- 2005(9981)
- 学科
- 济(75455)
- 经济(75384)
- 管理(63307)
- 业(63211)
- 企(55126)
- 企业(55126)
- 方法(34992)
- 数学(29425)
- 数学方法(29098)
- 技术(22394)
- 中国(20095)
- 农(19835)
- 业经(18625)
- 财(17725)
- 地方(15848)
- 学(15754)
- 理论(14584)
- 技术管理(14032)
- 农业(13688)
- 贸(13556)
- 贸易(13546)
- 易(13167)
- 和(13065)
- 制(12939)
- 划(12482)
- 环境(11870)
- 务(11806)
- 财务(11738)
- 财务管理(11721)
- 企业财务(11093)
- 机构
- 学院(273805)
- 大学(273743)
- 管理(115609)
- 济(105903)
- 经济(103457)
- 理学(100825)
- 理学院(99757)
- 管理学(98244)
- 管理学院(97721)
- 研究(87251)
- 中国(63069)
- 京(58190)
- 科学(54450)
- 财(45648)
- 所(42371)
- 业大(40098)
- 农(39465)
- 中心(39437)
- 江(39306)
- 研究所(38785)
- 财经(37288)
- 北京(36704)
- 范(36408)
- 师范(36112)
- 经(33894)
- 州(32366)
- 院(32161)
- 技术(31170)
- 农业(30697)
- 商学(30147)
- 基金
- 项目(191651)
- 科学(151553)
- 研究(143355)
- 基金(137810)
- 家(119106)
- 国家(118082)
- 科学基金(102679)
- 社会(88781)
- 社会科(84148)
- 社会科学(84126)
- 省(76279)
- 基金项目(74071)
- 自然(66932)
- 教育(66061)
- 自然科(65392)
- 自然科学(65381)
- 自然科学基金(64236)
- 划(63515)
- 编号(59201)
- 资助(55489)
- 成果(47235)
- 创(44392)
- 重点(42341)
- 部(41665)
- 发(40905)
- 课题(40777)
- 创新(40551)
- 项目编号(37011)
- 教育部(35960)
- 科研(35910)
- 期刊
- 济(114158)
- 经济(114158)
- 研究(78874)
- 中国(52159)
- 管理(44631)
- 学报(39817)
- 科学(38871)
- 教育(35686)
- 农(35285)
- 财(33189)
- 大学(30453)
- 学学(28377)
- 技术(27645)
- 农业(25353)
- 融(19692)
- 金融(19692)
- 业经(19647)
- 经济研究(17505)
- 财经(17244)
- 科技(16865)
- 图书(16347)
- 技术经济(15363)
- 经(14632)
- 问题(14262)
- 理论(13855)
- 业(13749)
- 现代(13099)
- 实践(12916)
- 践(12916)
- 坛(12876)
共检索到39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一、攀钢技术创新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一)攀钢技术创新的历史回顾纵观攀钢的发展史,人们不难看到,攀钢是靠科技起家,靠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我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攀钢的兴建、创业和发展,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条件下,走了一条独立自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建国48年(1949~1996)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致力于发展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我国只生产15.82万吨钢,居世界第26位。经过恢复和发展,1957年产钢535...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惠永正
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简要追述了创新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史,然后结台90年代我国产业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环境的特点,提出为搞好产业技术创新必须:1.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2.分析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秦远建
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秦远建技术创新战略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一个企业把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替代现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寻求技术突破,这种战略方式称为“技术突破”方式。例如,半导体代替晶体管,CD代替传统的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云彪
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源动力,没有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专利战略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产生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反之,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又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是由若干相对应的环节构成的一个体系,整个系统构成一个价值链。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导入专利战略。本文通过分析专利信息,了解国际国内和汽车行业专利工作的水平、态势、优势和差距,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布局决策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专利分析 技术创新 汽车行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涛,郑海涛
本文应用增长极理论考察了广东省专业镇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在分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对发展专业镇的示范、扩散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根据增长极理论因地制宜地实施广东不同区域专业镇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 增长极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陈一华 黄洁明 张璇子
目前,国内外已有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多聚焦于实现赶超的动力机制以及技术演化特征识别,存在分析视角单一、决策支撑数据碎片化等局限性,技术创新战略综合分析框架较为欠缺。本研究构建了创新者特质、技术演化、市场拉力三要素协同,创新追赶或领先、创新获利、技术系统理想度提升三动因融贯权衡的综合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剖析不同创新主体在技术演化各阶段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战略。将分析框架应用于生物识别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为企业实现技术赶超、创新获利和技术系统理想度提升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志兵,郭俊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季鹏
本文立足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综合运用高阶理论和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通过理论和逻辑推演构建了"高管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用我国深交所316家中小板上市的民营制造业企业2012-2014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了高管政治关联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并解释了技术创新战略在其中扮演的中介性作用。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基于此,文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一定要在鼓励和激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上
关键词:
政治关联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季鹏
本文立足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综合运用高阶理论和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通过理论和逻辑推演构建了"高管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用我国深交所316家中小板上市的民营制造业企业2012-2014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了高管政治关联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并解释了技术创新战略在其中扮演的中介性作用。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基于此,文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一定要在鼓励和激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上多下工夫;民营企业要对创新有不断追求,要注重从政治战略向市场战略的转变。
关键词:
政治关联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成春平 禹献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知识联盟,通过整合各种优势知识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整合过程基础上,结合知识创新内容探讨联盟知识整合模式,即基于标准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与基于模块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并引入定位理论深入分析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成员准确定位有助于明确其技术创新方向,优化配置各种知识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刚 樊菁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企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有的"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向外部的思想和知识融合开放,使一切创新资源在企业及相关组织间快速流通和共享。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一种机制,使原来互相竞争的企业达成合作,让过去技术占有方(科研机构)和市场主导方(企业)的资源互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功效系数法,实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的双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战略 战略联盟 创新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