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4)
- 2023(4073)
- 2022(3328)
- 2021(2972)
- 2020(2393)
- 2019(5033)
- 2018(4819)
- 2017(9056)
- 2016(4520)
- 2015(5065)
- 2014(4223)
- 2013(4104)
- 2012(3354)
- 2011(2972)
- 2010(3086)
- 2009(3075)
- 2008(3104)
- 2007(2839)
- 2006(2345)
- 2005(1941)
- 学科
- 业(24229)
- 管理(24187)
- 企(23164)
- 企业(23164)
- 济(16440)
- 经济(16431)
- 技术(10360)
- 技术管理(8701)
- 供销(6322)
- 销(6322)
- 方法(6317)
- 业经(5584)
- 财(5101)
- 中国(4994)
- 数学(4817)
- 数学方法(4760)
- 农(3994)
- 务(3808)
- 财务(3799)
- 财务管理(3795)
- 理论(3697)
- 银(3675)
- 银行(3670)
- 制(3645)
- 企业财务(3580)
- 行(3510)
- 贸(3122)
- 贸易(3119)
- 融(3111)
- 金融(3111)
- 机构
- 学院(61655)
- 大学(59636)
- 管理(27911)
- 济(26394)
- 经济(26008)
- 理学(24409)
- 理学院(24219)
- 管理学(23973)
- 管理学院(23837)
- 研究(16979)
- 中国(13203)
- 京(11753)
- 财(11409)
- 科学(9243)
- 财经(9045)
- 江(8945)
- 经(8115)
- 商学(8088)
- 商学院(8006)
- 中心(7822)
- 经济学(7758)
- 州(7343)
- 所(7222)
- 业大(7143)
- 经济管理(7133)
- 北京(7131)
- 范(7126)
- 师范(7090)
- 经济学院(6855)
- 财经大学(6613)
- 基金
- 项目(42422)
- 科学(35347)
- 研究(32600)
- 基金(31480)
- 家(26715)
- 国家(26480)
- 科学基金(24392)
- 社会(22690)
- 社会科(21602)
- 社会科学(21597)
- 省(17739)
- 基金项目(16211)
- 自然(14993)
- 自然科(14709)
- 自然科学(14706)
- 教育(14477)
- 自然科学基金(14468)
- 划(13925)
- 创(12631)
- 编号(12449)
- 创新(11916)
- 资助(11564)
- 国家社会(9635)
- 新(9423)
- 发(9283)
- 重点(9171)
- 成果(9169)
- 制(9105)
- 部(8748)
- 课题(8587)
共检索到8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全立 赵伟
我国的企业必须加大学习和自身的研发力度,以便能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即不断从价值链的低端上移到其高端,从低附加值阶段,上移到较高附加值阶段,最后成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主导性的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旭冉
当前,国内企业在参与国际业务时多以代加工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如何有效提升自身价值链成为诸多企业在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会计稳健性及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价值链攀升显著正相关;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链攀升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能够增强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链攀升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创新能力 价值链攀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亚峰 赵叶
基于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三阶段的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自主研发、外部技术获取与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逻辑和机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三阶段创新价值链之间互动关系以及自主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对创新价值链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在区分不同区域创新过程中的协同性和挤占性基础上,利用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分区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等自主研发要素和国际科技交流、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等外部技术获取均对创新价值链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区域创新价值链方面,东部地区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性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铭
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中国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驱动力。选用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影响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视角,探析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作用机制显示:技术创新是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动力。门槛模型表明:人力资本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不存在非线性关系,但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存在非线性关系。空间模型显示: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嵌入程度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人力资本结构对邻近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大于本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基于此,应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传导机制、发挥地区强大示范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丽
当前中国人口结构进入关键转型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量结构变化;二是质量结构调整。其中数量结构变化主要是指劳动力年龄结构优势弱化,这一变化无疑会导致传统比较优势丧失,致使"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但劳动力年龄结构优势丧失会产生"倒逼"效应,从而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而质量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质量结构的优化,这一变化无疑会创造新的推进动能。综合来看,当前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会形成推动中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两种动力源,即倒逼效应和新动能。与单纯依托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形成的"要素驱动"力不同,这种新的动力机制本质上属于"创新驱动",这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并创造新的开放发展红利。基于1995~2011年WIOD与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所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判断。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人口红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研究全球价值链的新视角根据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新时代现代化的中国方案,研究全球价值链要有新视角:第一,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产业达到现代化水准的重要目标。十九大提出的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高端技术 创新驱动 一带一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巧根
随着CPTPP创造的贸易效应不断提升,势必引起全球供应链的变迁,并影响区域及全球价值链的未来走向,以及对整体的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动摇。CPTPP规则变化延伸出的区域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引发全球供应链变迁及相应的变迁管理。通过嵌入会计权益维护机制,积极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企业谋求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路径选择。同时,在对接CPTPP进程中借助于资产、收入与成本等会计要素的行为优化,合理配置相应的发展路径,积极谋划最佳的会计权益维护策略与跨国经营战略。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中需要在高水平贸易协定与高标准会计准则的融合方面探寻一致性的方案,进一步结合我国企业利益诉求的客观需要优化相关的经贸规则或会计政策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东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利用2008-2020年29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技术创新可促使价值链攀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数字新基建水平与人力资本较好的地区内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正向效应更为凸显。通过影响渠道研究得出,流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要通过区域专业化水平影响价值链攀升。文章最后指出,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应聚力创新要素,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优化制度供给,重塑政策环境;加大研发力度,重视自主创新,助力我国价值链快速攀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骏飞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通过匹配2000-2006年全球投入产出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等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说明企业创新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渠道。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越低端,从而导致"低端锁定"效应,抑制价值链攀升。同时,随着地区政企寻租关系加深,要素扭曲抑制了地方企业的研发支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最终影响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通过分组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更为显著的因素。
关键词:
要素市场 全球价值链 寻租关系 企业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日明 宋换换 李丹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所在。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质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投入服务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入服务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分投入服务来源后发现,投入的国内外服务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但国外服务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区分投入服务结构后发现,不同类型服务质量都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正向效应,但信息通讯和金融保险服务质量的效应更显著;区分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后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知识密集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是投入服务质量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作用渠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郑玉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一定的负向效应,但随着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负向效应明显下降;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本土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正向影响增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创新、知识和科技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国内创新体系效率;扩大高技能劳动力教育供给与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内中间产品R&D投入强度,逐步降低对G5发达经济体中间产品的依赖,释放国内巨大市场规模的效应,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莎 罗伟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实验室产出和产出市场化三个层面解释技术创新,探究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观察国内和国外双重市场激励下企业价值链攀升表现以及技术创新和价值链攀升间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间显著正相关;双重市场激励与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间显著正相关;双重市场激励显著增强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间的相关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含明
伴随价值链地理边界的不断扩散与日益深化,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脉。更加广阔的全球协同发展格局以及更加广泛的网络合作为企业内部能力发展以及跨国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尽管近年来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创新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已经成为制约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整合、集聚的重要障碍之一。有鉴于此,在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