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
2023(960)
2022(717)
2021(663)
2020(486)
2019(1155)
2018(1141)
2017(2410)
2016(1333)
2015(1397)
2014(1340)
2013(1465)
2012(1439)
2011(1413)
2010(1418)
2009(1254)
2008(1182)
2007(1049)
2006(986)
2005(981)
作者
(3212)
(2726)
(2593)
(2535)
(1734)
(1322)
(1244)
(1053)
(979)
(941)
(933)
(932)
(927)
(901)
(863)
(851)
(837)
(808)
(777)
(769)
(676)
(664)
(627)
(607)
(603)
(601)
(584)
(574)
(565)
(541)
学科
(5805)
经济(5804)
方法(3575)
数学(3449)
数学方法(3442)
管理(1973)
(1757)
金融(1757)
(1671)
银行(1671)
(1611)
(1561)
(1377)
企业(1377)
理论(1371)
中国(1263)
(1165)
(1125)
(1108)
贸易(1106)
(1097)
业经(1001)
(975)
(937)
货币(926)
制度(759)
(759)
关系(726)
(716)
财务(716)
机构
大学(18667)
学院(17551)
(10029)
经济(9819)
中国(7744)
研究(6529)
管理(5521)
(5285)
金融(5242)
(5215)
(4897)
银行(4798)
理学(4400)
人民(4392)
(4388)
理学院(4361)
管理学(4303)
管理学院(4272)
财经(4197)
经济学(4066)
国人(3989)
中国人(3963)
中国人民(3949)
(3925)
经济学院(3742)
中心(3737)
(3408)
财经大学(3346)
人民银行(3297)
(3113)
基金
项目(10092)
科学(8029)
基金(7912)
研究(7861)
(6608)
国家(6575)
社会(5637)
科学基金(5541)
社会科(5431)
社会科学(5430)
资助(3874)
教育(3860)
基金项目(3777)
(3016)
自然(2938)
编号(2908)
(2886)
自然科(2864)
自然科学(2864)
自然科学基金(2833)
(2808)
成果(2726)
教育部(2672)
国家社会(2595)
(2463)
社科(2386)
中国(2377)
人文(2341)
重点(2292)
大学(2251)
期刊
(9571)
经济(9571)
(8353)
金融(8353)
研究(7726)
(3687)
中国(3303)
财经(2468)
国际(2211)
经济研究(2178)
(2112)
学报(1907)
管理(1889)
科学(1710)
大学(1648)
学学(1575)
(1460)
世界(1404)
教育(1338)
问题(1274)
理论(1242)
上海(1229)
(1225)
实践(1090)
(1090)
世界经济(1062)
国际金融(1031)
技术(961)
统计(930)
中国金融(920)
共检索到30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潘红宇  
本文梳理了名义汇率直接和间接影响贸易差额的各种可能性,指出贸易差额可能受名义汇率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本文采集了2005年7月到2008年12月月度数据,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方法检验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关系。协整方程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成反向关系,且参数估计显著。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名义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差额的原因。由于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都没有发现名义汇率与贸易差额有正向关系,说明中国政府无法依靠"操纵人民币汇率",令人民币低估以扩大净出口。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王静娴  杨敏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在中美人民币汇率现实争端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IMF协定》关于"汇率操控"的定义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中美两国贸易实践的理论分析,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汇率操控"的指控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带来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的责难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的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等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欣  孙刚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当代汇率的二重性特征出发,基于二重性汇率决定理论,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以及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并非导致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主导因素;在政府的干预下,人民币实际汇率不仅未被低估,反而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这一现象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尤为明显。因此,中国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干预,但是不能将其认定为汇率操纵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兰纪平  
发展和改革自2003年夏季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加大。我国则在重申把建立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作为改革目标的同时,作出了人民币暂不升值,也不改变现行汇率机制的回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柏  
汇率的决定是个理论问题,应该理性地评估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各种观点;汇率调整又是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决定和操作也应是理性和主动的。全球经济失衡不仅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贸易、国际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的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的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等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仅仅是导致贸易顺差的众多要素中的一环。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这个特性,决定了选择汇率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支点,经济的调整成本最小。从长期而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结构趋于成熟,资源价格趋于合理,人民币将逐渐升值,但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苟小菊  
1998 年下半年以来, 东南亚各国外汇市场基本稳定, 经济进入复苏阶段,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起到了稳定亚洲经济的作用, 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进入1999 年以后, 中国国内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要不足、出口增速下降, 失业人口增多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进行改革, 并简要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思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6月11日,《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第53期发布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会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丁剑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总经理张生举、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围绕"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主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就人民币汇率是否需要关注"7"这个整数关口以及人民币贬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分析,本刊汇总整理了部分精彩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成  
近十多年来,人民币汇率研究持续高涨,积累起大量文献。梳理这些文献,揭示过往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方法谬误,对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价值和促进今后研究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关系。在详尽论证他们之间本质区别的基础上揭示了过往研究中混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而引起的方法谬误。在批判如上方法魔障之后,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处理理论模型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两类主流观点,并指出其各自的不足之处。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是人民币汇率研究有效进行的必备前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鮀华  
一国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应是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的协调运行。印度与中国具有大致相同的有关汇率制度变革需求的现实背景,但是印度货币当局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保持了卢比汇率的基本稳定,值得我们借鉴。目前,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强势的坚实基础。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应该根据中国在全球金融经济链条中的民族利益而不是屈从于某些大国政治利益而确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建波  
一、改革前人民币汇率的两大特点 (一)稳定。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之前,人民币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1955~1973年期间,主要依据外国政府公布的汇率来制定人民币汇率。比如从1955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2.4618元人民币的水平,直到1971年底美元贬值时,人民币才作了一定的上调,为1美元兑2.24元人民币。从1973年到1980年,则采用钉住货币蓝子的汇率制度,根据货币蓝子平均汇率的变动来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格非  吴昌鸿  
本文探讨了真实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水平 ,由此认为人民币目前尚不存在贬值的压力 ,近年我国的资本外逃和通货紧缩与所谓的人民币汇率高估并无高度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王家庆  
短期看,人民币可能仍然维持震荡贬值的局面;从长期看,中高速的实体经济增长是推动人民币长期币值稳定乃至上升的关键因素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了解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把握其波动规律,认清人民币汇率的新常态,将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规避汇率风险,顺势而为,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和管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三大特点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力量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就意味着,只要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或热钱进出发生变化,外汇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最近,国外舆论对人民币是否升值众说纷纭,国外学者也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本刊特从《经济学家》、《银行家》等杂志和相关网站上编译、摘编几篇有关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志超   麦金农   关志雄   何帆  
2003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组织召开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研讨会。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日本产业政策研究所关志雄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张志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做了会议发言。他们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还是升值,当前的人民币应该继续保持固定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还是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发表了不同见解。为了有助于深化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本刊在上期发表了专论之后,继续刊登有关观点,欢迎专家学者参与并贡献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