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0)
2023(5065)
2022(4179)
2021(3696)
2020(3069)
2019(6594)
2018(6210)
2017(11512)
2016(6367)
2015(6601)
2014(6172)
2013(5980)
2012(5359)
2011(4738)
2010(4459)
2009(4016)
2008(3851)
2007(3128)
2006(2649)
2005(2133)
作者
(20727)
(17303)
(17262)
(16157)
(11095)
(8545)
(7586)
(6867)
(6555)
(5990)
(5832)
(5658)
(5646)
(5641)
(5367)
(5304)
(5242)
(5222)
(5050)
(4966)
(4579)
(4209)
(4034)
(4004)
(3850)
(3769)
(3748)
(3745)
(3625)
(3445)
学科
(22757)
经济(22727)
管理(18040)
(18026)
(13756)
企业(13756)
方法(11535)
数学(10593)
数学方法(10538)
(7054)
(6587)
(6521)
(6398)
贸易(6397)
(6261)
中国(5645)
业经(5368)
农业(5011)
技术(4498)
环境(4349)
(4211)
财务(4210)
财务管理(4206)
企业财务(4017)
(3926)
产业(3769)
(3646)
银行(3601)
(3504)
(3387)
机构
大学(89797)
学院(89180)
(35863)
经济(35362)
管理(34153)
研究(31659)
理学(31005)
理学院(30652)
管理学(30109)
管理学院(29974)
(24984)
科学(23133)
中国(22196)
农业(20425)
业大(19933)
(17641)
(17120)
研究所(16326)
(14077)
中心(14042)
农业大学(13856)
(12225)
财经(12169)
(11596)
(11295)
(11246)
经济学(11108)
实验(10800)
(10663)
(10640)
基金
项目(70635)
科学(54883)
基金(52958)
(50141)
国家(49731)
研究(42981)
科学基金(41361)
自然(29517)
社会(28988)
自然科(28883)
自然科学(28870)
基金项目(28860)
自然科学基金(28397)
(27640)
社会科(27599)
社会科学(27591)
(24286)
资助(20511)
教育(18944)
重点(16395)
计划(16280)
(15368)
(15042)
(14886)
科研(14800)
(14562)
科技(14556)
编号(14536)
创新(14424)
(12904)
期刊
(31320)
经济(31320)
学报(23416)
(20494)
研究(19664)
科学(18802)
大学(16094)
学学(15838)
农业(13668)
中国(13507)
管理(10208)
(9993)
(7530)
业大(6940)
经济研究(6222)
农业大学(6029)
(6025)
金融(6025)
业经(6022)
(5740)
财经(5703)
科技(5420)
商业(4825)
(4819)
技术(4767)
问题(4603)
林业(4384)
中国农业(4170)
资源(4020)
自然(3944)
共检索到11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朝红  王志勇  谢芳靖  谢仰杰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永红  张建设  曾霖  
为探讨β-葡聚糖对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肝脏中丙二醛(MDA)、抗氧化酶(Cu/ZnSOD、CAT、GPx和GR)活性和基因水平及核转录因子Keap1和Nrf 2基因水平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为(76.53±0.74)g的大黄鱼幼鱼腹腔注射浓度为0或5 mg/kg体质量的β-葡聚糖0.1 m L,再暴露在溶解氧浓度为1.5或7.0 mg/L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β-葡聚糖在常氧环境下对MDA不产生影响,但β-葡聚糖可减少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MDA的含量,表明β-葡聚糖可缓解低氧胁迫对大黄鱼幼鱼的氧化损伤。Nrf 2基因水平与抗氧化酶基因水平成正相关,表明Nrf 2参与了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抗氧化反应。Nrf 2基因水平与Keap1基因水平成负相关,表明Keap1在调节Nrf 2参与抗氧化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可缓解大黄鱼幼鱼低氧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核转录因子Nrf 2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佳明  艾庆辉  麦康森  张璐  张春晓  刘付志国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霖  张惠  宋炜  熊逸飞  谢正丽  黄伟卿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低盐有助于改善其生长,降低刺激隐核虫感染风险。为探讨低盐驯化对低盐胁迫下大黄鱼氧化损伤和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体质量为(52.46±1.47) g的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25或20的水体中7 d,再暴露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低盐胁迫显著增加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尽管低盐驯化对ROS和LPO不产生影响,但低盐驯化显著降低了低盐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表明低盐驯化缓解了低盐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低盐驯化vs.对照组、低盐胁迫vs.对照组和低盐驯化+低盐胁迫vs.低盐胁迫实验中,分别筛选到356、478和4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GnRH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凋亡、Toll样受体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低盐驯化可以通过调节离子和物质运输、脂类代谢、细胞凋亡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来提高大黄鱼的低盐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低盐驯化改善大黄鱼低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今后工厂化和内陆采用淡水或半咸水养殖大黄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听听  刘鑫  王昌勃  张东  
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峰  吕小康  刘阳阳  楼宝  陈睿毅  王立改  詹炜  
为了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取大黄鱼幼鱼540尾,体重均值为(40.80±3.40)g,分组进行为期0 d(S0)、4 d(S4)、8 d(S8)、12 d(S12)、16 d(S16)、20 d(S20)的饥饿处理,测定背部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的大黄鱼背肌的16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含量在不同饥饿处理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均表现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 d时达到最高,20 d时明显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15种氨基酸一致。在不同饥饿处理组的大黄鱼背肌中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所有处理组均稍大于对照组(S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S12组时达到最低,其值为31.87%±0.65%。由上可知,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改变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较好地改善大黄鱼的肉质风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海瑞  麦康森  段青源  马洪明  Chantal Cahu  Jose Zambonino  刘付志国  谭北平  张文兵  徐玮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奇奇  温久福  区又君  李加儿  周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润  王鲁民  王亚冰  曾姣  王倩  王建钢  施兆鸿  彭士明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早期发育阶段低氧和酸化胁迫对其消化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溶解氧(DO)=7.0 mg·L~(-1),pH=8.1]、低氧组[溶解氧(DO)=3.5 mg·L~(-1),pH=8.1]、酸化组[溶解氧(DO)=7.0 mg·L~(-1),pH=7.3]和低氧-酸化组[溶解氧(DO)=3.5 mg·L~(-1),pH=7.3],每个处理组4重复,每个重复放置大黄鱼受精卵4.0×10~4粒,并在实验开始后(记录为0 d)和受精卵孵化后1 d、3 d、5 d、10 d、15 d、20 d、27 d分别测定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其中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0 d以后;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其酶活性在前10 d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主要发生在5~10 d仔鱼刚开口阶段,此阶段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均导致脂肪酶活性相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酸化胁迫对胰蛋白酶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5 d之前,导致此阶段胰蛋白酶活性明显较高。低氧-酸化双重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相比单一因子胁迫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苗亮  李明云  陈莹莹  胡谋  陈炯  
为研究冷诱导结合蛋白(CIRP)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大黄鱼CIRP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低温胁迫下大黄鱼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大黄鱼CIRP基因cDNA序列全长1211 bp,推测编码一个由18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9 ku的蛋白。序列比对显示硬骨鱼类CIRP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特别是N端的RNA识别基序(RRM)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黄鱼CIRP与银鳕相似性最高(81.5%),所有硬骨鱼类聚为一个大支。慢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红   曾霖   吉群   谢正丽   黄伟卿   宋炜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分别在盐度25(对照组)、盐度36(高盐组)、盐度10(低盐组)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熊逸飞  张惠  黄伟卿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从盐度25转入盐度36或10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 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本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王永红  熊逸飞  张惠  
为探讨大黄鱼对低温和饥饿氧化损伤的响应机制,实验将体重为(21.38±2.46) g的大黄鱼在低温(8°C)或/和禁食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可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低温组(CC组)、饥饿组(F组)和饥饿+低温组(CF组),每组3个平行。低温和饥饿胁迫30 d后,计算成活率;采取肝脏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化学荧光法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处理组间活性氧(ROS)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CC组、F组和CF组的成活率显著降低,而ROS含量显著升高,且肝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和核萎缩现象,表明低温和饥饿胁迫对大黄鱼产生了氧化损伤。大黄鱼低温应激后,从CC vs. C和CF vs. F组中分别筛选出84种和154种差异代谢物,有5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和自噬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和自噬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黄鱼饥饿应激后,从F vs. C和CF vs.CC组中分别筛选出184种和50种差异代谢物,有4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ABC运输体和自噬等,表明能量代谢和自噬在大黄鱼饥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CF vs. C组中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6种,主要富集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氧化磷酸化、淀粉和蔗糖代谢、FoxO信号通路、自噬和谷胱甘肽代谢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能量代谢、自噬和抗氧化系统在大黄鱼适应低温和饥饿联合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低温及其诱导的饥饿对大黄鱼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超  施兆鸿  薛宝贵  王鲁  李炎璐  吴雷明  曲江波  马爱军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