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8)
2023(7000)
2022(5812)
2021(5180)
2020(4309)
2019(9433)
2018(8938)
2017(16518)
2016(9217)
2015(9966)
2014(9453)
2013(9302)
2012(8502)
2011(7739)
2010(7326)
2009(6735)
2008(6557)
2007(5617)
2006(4901)
2005(4085)
作者
(32133)
(27279)
(27091)
(25351)
(17133)
(13451)
(11879)
(10678)
(10264)
(9540)
(9349)
(8957)
(8845)
(8673)
(8487)
(8467)
(8328)
(8076)
(7850)
(7607)
(7165)
(6702)
(6502)
(6273)
(6028)
(5969)
(5897)
(5831)
(5732)
(5578)
学科
(34452)
经济(34416)
(24286)
管理(23420)
(17158)
企业(17158)
方法(16280)
数学(14860)
数学方法(14708)
(11409)
(11101)
(8591)
贸易(8588)
(8376)
农业(8216)
(8190)
地方(7788)
业经(7704)
中国(7612)
环境(6635)
技术(5927)
(5063)
财务(5057)
财务管理(5052)
(4864)
(4824)
企业财务(4810)
产业(4693)
(4278)
(4138)
机构
大学(134455)
学院(134236)
研究(52758)
(51576)
经济(50728)
管理(47697)
理学(42468)
理学院(41908)
(41563)
管理学(40891)
管理学院(40683)
科学(39632)
中国(36519)
业大(33169)
农业(33102)
(29886)
(29121)
研究所(28311)
中心(22710)
农业大学(22346)
(19843)
(19782)
(19509)
(19234)
(18261)
科学院(18054)
北京(18006)
实验(17274)
(17170)
财经(16778)
基金
项目(105521)
科学(80212)
基金(76998)
(74819)
国家(74304)
研究(63037)
科学基金(59851)
自然(43669)
自然科(42618)
自然科学(42595)
自然科学基金(41857)
基金项目(41397)
(41365)
社会(40120)
社会科(38101)
社会科学(38089)
(36428)
资助(31030)
教育(26946)
计划(24863)
重点(24804)
科技(23747)
(22862)
(21831)
科研(21807)
(21518)
编号(21465)
创新(20650)
(20580)
(19300)
期刊
(49031)
经济(49031)
学报(39211)
(35970)
科学(31173)
研究(30710)
大学(27309)
学学(26877)
农业(24129)
中国(22165)
管理(14605)
(13944)
(13680)
业大(12566)
林业(12490)
农业大学(9868)
业经(9666)
(9622)
科技(9136)
经济研究(8706)
技术(8262)
资源(7694)
财经(7643)
(7541)
金融(7541)
问题(7428)
中国农业(7328)
自然(7198)
(6581)
技术经济(6110)
共检索到18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雪君  周青平  陈有军  杜忠  柏晓玲  田莉华  彭先琴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昱鑫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氮肥施用量(0、 120、 240、 360、 480 kg·hm~(–2))和播种密度(506、 675、 843、 1 011、 1 180万基本苗·hm~(–2))对甘南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增加,甘农2号小黑麦的株高、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价值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无论播种密度高低,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63 t·hm~(–2))和粗蛋白含量(12.47%)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30 t·hm~(–2));从氮肥施用量×播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甘农2号小黑麦获得最高干草产量(22.13 t·hm~(–2))和较高粗蛋白含量(12.33%)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杜文华   田新会  
通过研究不同施肥量(A1:0 kg N·hm-2,A2:90 kg N·hm-2,A3:180 kg N·hm-2,A4:360 kg N·hm-2)和不同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生长第2年和第3年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从施肥量看,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肥量为90 kg N·hm-2时,猫尾草新品系的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平均CP含量均较高。从播种方式看,猫尾草新品系在点播处理下的平均株高、CP含量和EE含量均高于条播和撒播。施肥量×播种方式互作效用表明,播种方式不同,猫尾草新品系生长发育所需的施肥量不同,点播,生长第2和第3年施用90 kg N·hm-2氮肥的猫尾草新品系模式,具有用种量和用肥量少、产量高、营养好的特点,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种植方式,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推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苟蓉  游明鸿  刘金平  雷雄  季晓菲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裴亚斌  杜文华  刘汉成  刘翠  田新会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 286和11 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 <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雄雄  侯扶江  常生华  王召锋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启林   王小军   王金兰   刘文辉   马金秀   李俄仁措   李文  
【目的】为探讨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并揭示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从而为青藏高原地区饲草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和青牧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2)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个行距,分别为R1:15 cm、R2:30 cm、R3:45 cm;副因素为3个播种量,分别为S1:15.0 kg·hm-2、S2:22.5 kg·hm-2、S3:30.0 kg·hm-2。9个处理,3次重复,各品种27个小区,共54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3 m×5 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试验于2022—2023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处理对老芒麦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结果】行距和播种量均对茎粗、生殖枝数、分蘖数、茎叶比和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同一行距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和茎粗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播种量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和干鲜比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在行距15 cm、播种量22.5 kg·hm-2时,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大,青牧1号饲草产量为12 668.16 kg·hm-2,经济效益为13 731.97元/hm2;青牧2号饲草产量为12 180.94 kg·hm-2,经济效益为13 064.03元/hm2。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饲草产量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行距和播种量主要通过影响老芒麦的分蘖来影响饲草产量。【结论】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行距15 cm,播种量22.5kg·hm-2不但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还可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是适宜于研究区及类似高寒区黑钙土上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冉  杨蔚  任健  王文  许文花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迪庆高寒牧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1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生育期观测、常规青贮,60 d后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并对比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差异,以期为云南省西北部高寒地区饲草缺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1) 11个燕麦品种在迪庆州高寒牧区均能完成生育期,最高干草产量可达17 060.93 kg·hm~(-2)。2)青贮料开罐后,感官评价总分均在16分以上;8个燕麦品种具有较好的发酵品质,以‘ESK’的乳酸含量最高(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梁国玲  马祥  
了解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对燕麦栽培草地各器官生物氮素储量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为燕麦栽培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高寒区燕麦栽培草地在品种、施肥和混播处理下的生物氮素储量。结果表明,对燕麦混播栽培草地群落而言,地上和地下生物氮素储量均受品种、施肥和混播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品种、施肥和混播比例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植物各器官氮素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和花序生物氮素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氮素储量,品种和施肥共同影响燕麦根生物氮素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选用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和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处理下,乳熟期地上、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可达128.60和13.20、112.45和10.08、122.20和11.30 kg·hm–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群落地上总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则呈下降变化;燕麦地上、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呈增加、"先增后降"、"先增后降"和下降的变化;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茎生物、叶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而箭筈豌豆根生物氮素储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满有  蒙向武  王斌  李小云  沈笑天  曹立娟  兰剑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 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德明   张榕   武慧娟   耿小丽   刘乾  
为筛选适宜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对35份燕麦种质资源在天祝县生产性能差异及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通过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35份燕麦材料的生产性能,旨在促进现有燕麦种质资源充分利用及培育适合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燕麦品种。结果表明:1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最高的是叶长,为1.87,其次是株高和茎粗;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为25.12%,其次是分蘖数和穗长。主成分分析显示,10个数量性状转化成可以代表原有指标86.35%信息量的4个主成分,第1至第4主成分分别反映轮层数、分蘖数、根长和叶宽。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类,种质类群Ⅰ和类群Ⅱ未发现突出特点,以矮秆或分蘖多为育种目标的类群Ⅲ作为亲本材料,以高秆和长穗为育种目标的类群Ⅳ作为亲本材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景芳   刘彦明   南铭   边芳   任生兰   陈富   张成君  
为筛选适宜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的高产、抗倒伏、抗病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国内外引进的12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倒伏率和病害发生率,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燕麦品种干草产量为10800.00~15233.33 kg·hm~(-2),平均干草产量13298.61 kg·hm~(-2);种子产量为3095.24~7857.14 kg·hm~(-2),平均值5407.14 kg·hm~(-2);其中,坝燕6号的倒伏率较低,红叶病和锈病发病率最低,为抗倒伏兼抗病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干草产量、叶茎比在灰色关联评价系统中所占权重最高,是品种选择时的重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个燕麦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饲草型品种,第Ⅱ类群可作为籽粒型品种,第Ⅲ类群的倒伏率及病情指数低,抗逆性好。综合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的产量高、适应性好的饲草型燕麦品种加燕2号,籽粒型燕麦品种坝燕6号和美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史志强  裴亚斌  徐强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Gannong No. 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n No.1’)、绿箭2号(‘Lvjian No.2’)、绿箭431 (‘Lvjian 431’)与甘农2号小黑麦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播组分间,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混播时的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综合评价值最高(0.941 6);混播比例间,50:50混播处理混播效果最佳。交互作用表明,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1.1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3.25%,营养适中,综合评价值最高(0.832 1),混播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甘南高寒牧区禾–豆混播草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抗灾保畜、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娄春华  王博  李德锋  朱晓艳  齐胜利  王成章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6个春播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特性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合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燕麦品种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干草产量、鲜干比、籽粒产量和茎叶比差异显著(P <0.05);粗蛋白含量以甜燕1号最高,为17.3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太阳神最低,为35.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加燕2号最低,为27.22%;粗脂肪含量以ESK最高,为9.94%。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表现最好的5个燕麦品种分别是ESK、贝勒、禾王、太阳神和甜燕1号,适合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推广种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