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6)
2023(7943)
2022(6604)
2021(5777)
2020(4845)
2019(10713)
2018(10112)
2017(18796)
2016(10561)
2015(11445)
2014(11034)
2013(10911)
2012(10152)
2011(9179)
2010(8902)
2009(8117)
2008(7908)
2007(6985)
2006(6180)
2005(5394)
作者
(36578)
(30691)
(30663)
(28367)
(19361)
(15077)
(13635)
(12016)
(11631)
(10732)
(10692)
(10268)
(10078)
(9812)
(9686)
(9611)
(9395)
(9178)
(8920)
(8808)
(8071)
(7565)
(7289)
(7032)
(6886)
(6866)
(6730)
(6530)
(6475)
(6370)
学科
(40327)
经济(40276)
管理(28012)
(27571)
(21238)
企业(21238)
方法(19852)
数学(17856)
数学方法(17648)
(12524)
(12047)
(11538)
中国(10057)
(9261)
贸易(9260)
业经(9078)
(9038)
农业(8432)
(6800)
技术(6734)
环境(6650)
地方(6536)
(6132)
财务(6124)
财务管理(6110)
企业财务(5824)
理论(5724)
(5668)
银行(5610)
产业(5604)
机构
大学(157125)
学院(155067)
(60586)
研究(60553)
经济(59534)
管理(54486)
理学(48286)
理学院(47649)
管理学(46509)
管理学院(46270)
(44668)
科学(43791)
中国(42128)
农业(36268)
业大(34541)
(34262)
(33795)
研究所(32153)
中心(26107)
(24843)
农业大学(23963)
(22904)
(21801)
(21265)
北京(20741)
财经(20533)
(20140)
科学院(20061)
(19599)
经济学(19011)
基金
项目(116194)
科学(89144)
基金(85298)
(81401)
国家(80797)
研究(71111)
科学基金(65933)
自然(47469)
自然科(46412)
自然科学(46387)
自然科学基金(45626)
(45620)
社会(45401)
基金项目(45287)
社会科(43064)
社会科学(43050)
(40149)
资助(34763)
教育(31895)
重点(27133)
计划(26752)
编号(24593)
(24570)
科技(24535)
(24526)
(24313)
科研(23893)
创新(22898)
(22677)
(20763)
期刊
(58567)
经济(58567)
学报(42656)
研究(39315)
(39129)
科学(34004)
大学(29911)
中国(29099)
学学(28953)
农业(26633)
管理(18680)
(17929)
(15227)
业大(13355)
教育(11284)
农业大学(11202)
经济研究(10896)
(10730)
金融(10730)
(10438)
财经(10185)
技术(10104)
业经(9584)
林业(9379)
科技(9128)
(8781)
问题(8022)
中国农业(7986)
自然(7415)
技术经济(7124)
共检索到217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耿小丽   李德明   付萍   周栋昌   高占琪   刘乾  
2020-2021年,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肃省通渭县不同播种量(7.5、15、22.5和30 kg·hm~(-2))和行距(30、60、90和120 cm)对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实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甘肃红豆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红豆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行距60和90 cm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和120 cm (P <0.05),播种量则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在行距60 cm+播种量22.5kg·hm~(-2)组合时红豆草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1 423.81 kg·hm~(-2)。同时,行距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播种量对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同样影响显著(P <0.05)。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每花序荚果数、每花序饱满荚果数、空瘪率、每花序空瘪荚果数、每株荚果重、分枝数和千粒重是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上,红豆草种子实际生产中,以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最佳,同时可通过减少每花序空瘪荚果数,降低空瘪率,增加每花序荚果数、分枝数以及提高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等方式来提高种子产量,但要注意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王润莲  温超  贾利霞  
2002-200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草籽繁殖场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探索当地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下,蒙古冰草种子田的适宜播种技术。经播种行距、种肥量和播种量三因子三位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条播行距是影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种肥量和播种量为次要因子。建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田时,条播的最适行距为38 cm;用撒可富作种肥的适宜施用量为157.8 kg/hm2;播种量13.3~52.6 kg/hm2为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斌   张敏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铁军  韩建国  赵守强  岳薇  
以扁穗冰草为材料,通过肥料的施用与行内疏枝组合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限制扁穗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是氮、磷、钾。连续2年施氮,种子产量显著增加,秋施N45kg/hm2、春施N90kg/hm2、行内疏枝到45cm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最高达924.3kg/hm2;同一施氮量下,秋春季2次施氮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高于春季一次施氮处理,另外,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是影响扁穗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组成因素,秋季施氮可以显著增加第二年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春季施磷有利于生殖枝数、小穗数、种子千粒重增加;春季施钾可以增加每小穗小花数、每小穗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疏行处理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仇春辰   胡雨彤   严涵   赵婷婷   张一   周小国   郭亮   廖雨  
种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过程中会发生发芽率低、分蘖低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而增施氮肥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这种情况,另外在何时收获羊草能得到最大的种子产量仍有待研究。为此,本研究开展施氮量(分别为0、150、300 kg·N·hm~(-2)·a~(-1))和收获时间(分别为盛花期后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以明确新疆羊草的施氮量和最佳收获时间。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显著影响。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的处理与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40天、45天的处理相比,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的变化。第一次采样中,15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0 kg·hm~(-2)处理和30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31.25%和12.51%;(2)不同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各部位全氮、全磷均有提高。在新疆羊草种子生产时,适宜的施氮量是150 kg·hm~(-2),最佳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云  余淑艳  黄薇  王星  高雪芹  彭文栋  伏兵哲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跃进  杨从国  
牛心甘蓝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多作越冬栽培,次年4—5月上市,是解决春淡的一种供淡蔬菜。因此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其用种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种子产量低,供不应求。对牛心甘蓝种子产量的各种因素研究不多。本试验是从牛心甘蓝的种子产量与构成性状的简单相关入手,然后进行几个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阐明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和估测这几个性状对提高种子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并对剩余因素的通径系数大小进行了讨论,为牛心甘蓝的繁育工作提供某些依据。1 材料和方法牛心甘蓝于1988年9月5日播种,定植400余株,从中选出具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进行采种,并在1989年9月下旬第二次播种,同年12月1日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杜文华   田新会  
通过研究不同施肥量(A1:0 kg N·hm-2,A2:90 kg N·hm-2,A3:180 kg N·hm-2,A4:360 kg N·hm-2)和不同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生长第2年和第3年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从施肥量看,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肥量为90 kg N·hm-2时,猫尾草新品系的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平均CP含量均较高。从播种方式看,猫尾草新品系在点播处理下的平均株高、CP含量和EE含量均高于条播和撒播。施肥量×播种方式互作效用表明,播种方式不同,猫尾草新品系生长发育所需的施肥量不同,点播,生长第2和第3年施用90 kg N·hm-2氮肥的猫尾草新品系模式,具有用种量和用肥量少、产量高、营养好的特点,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种植方式,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启林   王小军   王金兰   刘文辉   马金秀   李俄仁措   李文  
【目的】为探讨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并揭示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从而为青藏高原地区饲草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和青牧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2)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个行距,分别为R1:15 cm、R2:30 cm、R3:45 cm;副因素为3个播种量,分别为S1:15.0 kg·hm-2、S2:22.5 kg·hm-2、S3:30.0 kg·hm-2。9个处理,3次重复,各品种27个小区,共54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3 m×5 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试验于2022—2023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处理对老芒麦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结果】行距和播种量均对茎粗、生殖枝数、分蘖数、茎叶比和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同一行距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和茎粗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播种量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和干鲜比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在行距15 cm、播种量22.5 kg·hm-2时,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大,青牧1号饲草产量为12 668.16 kg·hm-2,经济效益为13 731.97元/hm2;青牧2号饲草产量为12 180.94 kg·hm-2,经济效益为13 064.03元/hm2。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饲草产量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行距和播种量主要通过影响老芒麦的分蘖来影响饲草产量。【结论】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行距15 cm,播种量22.5kg·hm-2不但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还可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是适宜于研究区及类似高寒区黑钙土上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帆  康俊梅  赵忠祥  杨青川  张铁军  
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行距、播种量对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cm的行间距具有最高产量18.32t·hm-2;播种量差异对产量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间距对粗蛋白和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20cm的行间距具有最高粗蛋白含量和最高相对饲用价值。随着播种量增大、行间距减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下降,每平米枝条数增加。单株枝条重、株高、直径、干鲜比和茎叶比等指标在不同播种量间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行距间的差异并不显著。7.5kg·hm-2的播种量具有最大单株枝条重、株高和直径。产量和每平米枝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每平米枝条数与单株枝条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通过不同播期、施氮量和密度试验,研究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产量显著降低,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2施氮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9108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公顷施氮262.5~300 kg为宜,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6︰4为宜,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3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穗数和总颖花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南粳9108高产栽培应当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总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高超  王建丽  申忠宝  李佶恺  张睿  张举梅  
以农菁4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Nongjing No.4’)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期(上年秋季施肥、当年春季施肥、当年秋季和春季分次施肥以及不施肥)和收获期(盛花期后21、24、27、30、33、36、39、42和45 d)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因素(抽穗率和结实率)和质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适宜的施氮时期和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羊草种子的产量(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每盘80 g(500 g/m2),平均为5 284.7 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9.9%,6.1%,9.8%,16.1%,1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