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1)
- 2023(6863)
- 2022(5712)
- 2021(5093)
- 2020(4244)
- 2019(9379)
- 2018(8870)
- 2017(16596)
- 2016(9247)
- 2015(9916)
- 2014(9472)
- 2013(9284)
- 2012(8553)
- 2011(7838)
- 2010(7499)
- 2009(6950)
- 2008(6728)
- 2007(5856)
- 2006(5124)
- 2005(4464)
- 学科
- 济(34676)
- 经济(34627)
- 管理(25718)
- 业(25115)
- 企(19482)
- 企业(19482)
- 方法(17105)
- 数学(15317)
- 数学方法(15151)
- 农(10458)
- 学(10278)
- 财(9511)
- 中国(8746)
- 贸(8722)
- 贸易(8721)
- 易(8523)
- 业经(7628)
- 农业(7172)
- 制(6139)
- 技术(5957)
- 务(5830)
- 财务(5826)
- 财务管理(5812)
- 环境(5594)
- 企业财务(5546)
- 银(5221)
- 银行(5170)
- 融(5119)
- 金融(5118)
- 划(5070)
- 机构
- 大学(135565)
- 学院(133040)
- 济(52882)
- 经济(51970)
- 研究(51825)
- 管理(48025)
- 理学(42597)
- 理学院(42069)
- 管理学(41112)
- 管理学院(40920)
- 农(38504)
- 科学(36970)
- 中国(36533)
- 农业(31363)
- 业大(29793)
- 所(29106)
- 京(29088)
- 研究所(27275)
- 中心(22578)
- 财(21677)
- 农业大学(20800)
- 江(19478)
- 院(18784)
- 财经(17896)
- 省(17893)
- 北京(17863)
- 室(17095)
- 业(16956)
- 科学院(16943)
- 经(16513)
- 基金
- 项目(100259)
- 科学(77100)
- 基金(74267)
- 家(70877)
- 国家(70340)
- 研究(60819)
- 科学基金(57635)
- 自然(41725)
- 自然科(40819)
- 自然科学(40799)
- 自然科学基金(40144)
- 基金项目(39469)
- 社会(39307)
- 省(38980)
- 社会科(37280)
- 社会科学(37269)
- 划(34400)
- 资助(30382)
- 教育(26978)
- 重点(23375)
- 计划(23222)
- 部(21392)
- 科技(21191)
- 创(21106)
- 发(20926)
- 编号(20781)
- 科研(20649)
- 业(19975)
- 创新(19867)
- 农(18031)
共检索到186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锡香 晏儒来 向长萍 徐跃进 孙红绪
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实现了菠菜生产的品种杂优化。在有关的栽培技术研究中,Gonzalez等指出,播种期和采收期不仅影响菠菜的生长发育,而且在英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秋季采收比春季采收的菠菜品质好。我国的菠菜生产至今仍主要采用常规品种,而且以秋冬栽培为主。在南方,一般为一次播种分期采收,往往不注重选择最佳播种和采收时期。关于播种和采收期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尚未见有人研究报导,故用“华菠1号”杂交菠菜为材料,探讨播种期、采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在长江流域条件下新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收期,为新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菠菜 播种期 采收期 产量和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小山 魏臻武 曹德明 任海龙 梁建峰 陈祥 吴晓月
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是苜蓿属植物,可用作绿肥、饲料、蔬菜。为确定金花菜在扬中市的最适播种期,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金花菜产量,以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金花菜的发芽率、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9月中下旬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产量等皆高于8月份和10月初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在播种期为9月29日时产量最高,为3 164.7kg·hm(-2),温岭金花菜播种期为9月19日时产量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袁菊红 刘鹏 张顺堂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关键词:
播种期 再生稻 腋芽萌发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娟 唐湘如 闻祥成 李艳红 周新建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期对香稻香气形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确定华南双季稻区早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在大田条件下以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0日播种的香稻的2-AP含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2-AP含量分别达到了24.35,11.67 ng/g。2-AP含量与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AP含量较高的播种期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籽粒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适当推迟播种提高了香稻精米率,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3月5日播种的香稻产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产量分别达到了6.57,6.77 t/hm2。延迟播种不同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忠军 杨华 姜参参 李淑君 赵建国 祁志云
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玉3号为研究对象,分5个采收期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采收期推迟,干重一直增加,鲜重不断降低,秸秆中ADF和NDF含量不断增加,粗蛋白含量和IVODM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籽粒中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研究显示,授粉后27~34 d是最佳采收时期。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采收期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李建民 段留生 李召虎
2007-2008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均表现为晚播高密处理的LAI最小,SPAD值则是早播处理的低。多穗型品种良星99在中播常规播量时其Pn、Fv/Fo和Fv/Fm较大,产量最高,大穗型品种洲元9369也是在中播常规播量时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各项指标占优。10月12-19日为适宜播种期范围。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波 宋晓华 段斌 易常会 孔冬艳 彭宇 柳琳 庞瑞华 孙艳芳 李慧龙 郭桂英 李金涛 周棋赢 宋世枝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播种期 品质性状 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张召荣 冷蓉 李娟
以12个不同类型的茎瘤芥品种为试材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采用多元分析法研讨了茎瘤芥对播种期的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性状对播种期的响应程度不同,可分为敏感型、迟钝型和中间型等3种类型;②品种对播期的响应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可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响应等级,其中三转子77和半碎叶两品种为稳定型,各性状受播期的影响均较小;③以营养生长期长短为熟性划分标准,不同熟性品种,对播种期的要求不同即熟性愈早,可适播种范围愈窄,对播期要求愈严格;并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早熟品种宜9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宜9月上中旬播种,而晚熟品种可依不同栽培目的在8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均可播种。
关键词:
茎瘤芥 播种期 响应 多元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周宇飞 黄瑞冬
对甜高粱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宏亮 夏天舒 谭贺 赵宏丽 许显滨 杨骥 王萍
【目的】研究甜菜播种期环境因子对甜菜出苗时间的影响,为黑龙江省甜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菜品种KWS341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种期,统计出苗时间及环境因子指标,分析各环境因子与出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甜菜播种至出苗开始期间,气温积温、平均气温、平均土壤温度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积温、土壤含水量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积温对出苗开始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积温,最后是平均气温。在出苗开始至出苗完成期间,除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外,其他环境因子与出苗完成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越1 2 沈雪峰1 陈勇1 陈阜3 张海林3
在甘蔗/花生间套作带状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同播期处理研究甘蔗/花生间套作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生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IS3处理(甘蔗播前15 d种植花生)增产效果最佳,并且对甘蔗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间套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幅为57.66%~85.69%,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中IS3、IS4(甘蔗花生同期播种)、IS5(甘蔗播后15 d种植花生)处理中硝态氮含量降低24.33%~26.76%。同时,间套作中适宜的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代谢活性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各生态因子与...
关键词:
间套作 甘蔗 花生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永光 郝丽珍 王萍 张进文 刘杰才 胡宁宝 赵清岩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 cm,株展为15.5 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 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
关键词:
沙芥 生长发育 种子产量 播种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奎彬 方文惠 张宝珍 李素文 孙德岭 赵前程
在露地条件下研究了 2个品种的花椰菜在 7个播种期下的生长发育特性 ,同时探讨了环境条件对花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播种期下 ,花椰菜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但现球期和成熟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在一定播种期内 ,叶片数可作为花球形成的一个形态指标 ;在不适宜的花球诱导条件下 ,影响花球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 ,高温和减少光照时间均能抑制或推迟花球的形成
关键词:
花椰菜 播种期 生长发育特性 温度 光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凤山 葛全胜 陶福禄 蔡杨星 卜建超 白妮妮
通过改变陆—气界面的地表水热交换,农田管理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之一。华北平原玉米的播种期和有效积温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改变了叶面积指数(LAI)、地表反照率(α)、净辐射(R_n)、潜热(LH)和冠层温度(T_c)等,成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论文利用SiBcrop模型模拟3种玉米情景(春玉米、夏玉米、潜在玉米)下的LAI、α、R_n、LH和T_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春玉米具有早播种、早收获、早LAI峰值的特征;夏玉米具有晚播种、晚收获、晚LAI峰值的特征;潜在玉米具有早播种、晚收获、高LAI的特征。模拟情景之间LAI差异为±2.5 m~2·m~(-2);T_c差异为±0.5℃。地表反照率(α)和地表能量分配是决定情景之间T_c差异的决定因素,播种期推迟,以α升高的降温效应为主;有效积温增加,以LH分配增多的降温效应为主。春玉米具有最高的冠层温度,夏玉米和潜在玉米的冠层温度较低且差异很小。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农田土地管理变化适应和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波 杨宁宁 何璐璐 孔冬艳 柳琳 孙艳芳 蒋悦 庞瑞华 李金涛 周伟 汪全秀
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豫南不同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以豫南地区的9个香稻品种和1个常规对照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6,2017年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变幅范围较宽,在不同的播种期和不同的灌浆期温度条件下,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香宝1号、郑稻18和香宝2号胚乳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比较敏感,而其余香稻品种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豫南香稻胚乳的垩白率与灌浆期温度整体呈正相关: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胚乳的垩白率越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淀粉粒之间的空隙也越大。此外,开花后14 d的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开花后21 d、成熟期和花后7 d的温度。因此,针对香宝1号和香宝2号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敏感的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实现稻米垩白性状的改良;对农香粳4号和信长粳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的香稻品种,在今后香稻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骨干亲本。
关键词:
香稻 豫南地区 播种期 垩白性状 胚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