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9)
- 2023(7827)
- 2022(6549)
- 2021(5848)
- 2020(4799)
- 2019(10655)
- 2018(10138)
- 2017(18895)
- 2016(10464)
- 2015(11350)
- 2014(10671)
- 2013(10594)
- 2012(9949)
- 2011(9054)
- 2010(8821)
- 2009(7947)
- 2008(7827)
- 2007(6699)
- 2006(6022)
- 2005(5255)
- 学科
- 济(40359)
- 经济(40310)
- 业(28671)
- 管理(27732)
- 企(21194)
- 企业(21194)
- 方法(19093)
- 数学(17105)
- 数学方法(16907)
- 农(12909)
- 学(12687)
- 财(10005)
- 中国(9659)
- 业经(9252)
- 贸(9203)
- 贸易(9202)
- 农业(9035)
- 易(8983)
- 制(7376)
- 环境(6891)
- 技术(6681)
- 地方(6247)
- 务(5982)
- 财务(5978)
- 财务管理(5965)
- 企业财务(5674)
- 银(5531)
- 银行(5479)
- 划(5460)
- 融(5425)
- 机构
- 大学(155285)
- 学院(153396)
- 研究(60684)
- 济(60603)
- 经济(59537)
- 管理(54768)
- 理学(48381)
- 理学院(47743)
- 管理学(46585)
- 管理学院(46362)
- 农(46043)
- 科学(43755)
- 中国(43186)
- 农业(37310)
- 业大(35229)
- 所(34165)
- 京(33922)
- 研究所(31983)
- 中心(26225)
- 农业大学(24743)
- 财(24478)
- 江(22598)
- 院(21928)
- 省(21219)
- 北京(20838)
- 科学院(20478)
- 财经(20196)
- 业(19905)
- 室(19740)
- 经济学(18726)
- 基金
- 项目(115550)
- 科学(88997)
- 基金(85577)
- 家(82152)
- 国家(81544)
- 研究(70690)
- 科学基金(66455)
- 自然(48066)
- 自然科(46972)
- 自然科学(46951)
- 自然科学基金(46164)
- 社会(45412)
- 基金项目(45253)
- 省(44555)
- 社会科(43075)
- 社会科学(43063)
- 划(39553)
- 资助(34836)
- 教育(31156)
- 重点(27002)
- 计划(26553)
- 发(24708)
- 部(24620)
- 编号(24437)
- 科技(24318)
- 创(24135)
- 科研(23589)
- 业(22902)
- 创新(22792)
- 农(21471)
共检索到216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苟蓉 游明鸿 刘金平 雷雄 季晓菲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满有 蒙向武 王斌 李小云 沈笑天 曹立娟 兰剑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 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黎松松 于辉 王宁欣 夏树淼 朱亚琼 陈雪 郑伟
为评估混播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燕麦(Avena sativa)草地减氮增效的贡献度,于2019年在新疆昭苏盆地进行了以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20,20 g·m~(-2);高氮N40,40 g·m~(-2))和混播比例(禾豆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为控制条件的双因素田间试验,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氮产量以及种间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从氮产量的角度评估了混播箭筈豌豆对燕麦草地的减氮潜力。结果表明:1)燕麦产量、牧草总产量、燕麦氮产量和总氮产量随着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2)在N_0下,箭筈豌豆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均大于燕麦,是强竞争者,而在N_(20)和N_(40)下,燕麦成为强竞争者;随着禾豆比的减小,箭筈豌豆的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呈增加趋势;箭筈豌豆的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与燕麦产量、牧草总产量和燕麦氮产量呈负相关关系。3)相较于单播燕麦,混播箭筈豌豆可以代替33.65%~45.15%的氮肥;在N_0下,混播箭筈豌豆对燕麦草地的贡献值为0.45~1.28 g·m-~2,在N_(40)下,混播促进效果为3.75 g·m~(-2);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为3.71 g·m~(-2)。因此,昭苏地区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可以实现减氮增产,种间竞争格局的变化对混播优势及减氮增效贡献影响较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春林 南金生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 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试验分别以燕麦‘蒙饲燕1号’(Avena nuda ‘Mengsiyan 1’)、‘蒙饲燕2号’(Avena sativa ‘Mengsiyan 2’)、‘青引1号’(Avena sativa ‘Qing yin 1’ )+箭筈豌豆为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和鲜、干重;以燕麦150 kg·hm~(-2)、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永亮 潘东 吴明浩
在科尔沁沙地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共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按豆禾行数比1∶1、1∶2、2∶1和2∶2建植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二龄混播禾草、苜蓿及禾豆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及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及群体产量影响显著(P<0.05)。除第1茬禾草产量以苜蓿+虉草混播组合最高外,其余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均以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高,苜蓿+垂穗披碱草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虉草1∶1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分别比单播苜蓿产量高25.70%(P0.05),但禾草产量占比仅为16.10%和16.63%。豆禾1∶2混播全年禾草产量占比达到27.20%~37.57%,但禾豆总产量显著(P<0.01)低于其他混播组合。在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1∶1混播短期内可获得最高的禾豆总产量,1∶2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最低,而禾草产量比最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富强 向洁 王立威 余成群 沈振西 邵小明
以一年生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绿麦草(Secale cereale)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对混播或单播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6 d后箭筈豌豆单播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和绿麦草单播(P <0.05);株高和叶长、叶宽的抗旱系数值均小于1,而根长的抗旱系数均大于1,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的条件下,抑制了植物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地下部根系的伸长生长;通过隶属函数法对箭筈豌豆与绿麦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单播箭筈豌豆的抗旱性最强,试验设计的3个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而言没有明显的抗旱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相勇 孟军江 周礼伦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雪君 周青平 陈有军 杜忠 柏晓玲 田莉华 彭先琴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亚琼 郑伟 王祥 关正翾 刘美君
本研究从混播牧草相对生长效率和种间竞争动态的角度出发,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混播方式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牧草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以期明确无芒雀麦+红豆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和混播优势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密度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混播大于单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表现出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异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_g)和红豆草相对密度(RD_l)均高于同行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窦梓镱 郑伟华 田燕燕 黎松松 马雨萱 郑伟
为在新疆伊犁昭苏盆地筛选出综合生产性能较优的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分别以毛苕子(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苕子+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燕麦和箭筈豌豆+小黑麦按豆禾牧草异行混播(豆科牧草:禾草为1:1、2:1、3:1和4:1)的方式建植栽培草地,将牧草产量、牧草营养产量、相对饲用价值和种间相容性作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不同混播方式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时具有较高牧草产量、粗蛋白(CP)产量、粗脂肪(EE)产量和磷(P)产量;毛苕子+小黑麦和箭筈豌豆+燕麦均在3: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CP产量、EE产量,或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产量以及较高的P产量;而箭筈豌豆+小黑麦在1:1与4:1混播时生产性能相似。2)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箭筈豌豆+燕麦在3:1混播、箭筈豌豆+小黑麦在2:1混播、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和毛苕子+小黑麦在4: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因此,在评价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性;箭筈豌豆+小黑麦2:1和毛苕子+燕麦1:1的豆禾异行混播方式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适宜在昭苏盆地推广示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滕泽 张永亮 张玉霞 于铁峰 陈卫东 孙昊 刘欢 唐玉婷
以紫花苜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两种方式建植草地并确定8个紫花苜蓿种群密度(5、15、25、35、45、55、65和75株·m~(-2),分别记为B_1、B_2、B_3、B_4、B_5、B_6、B_7和B_8)混播为对象,通过测定全年及各茬次产量及头茬禾草生长特性、光合特性,研究混播方式和紫花苜蓿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科尔沁沙地混播草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交叉混播禾草产量、生长特性、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间行混播(P<0.05),间行混播1茬、全年苜蓿、禾豆产量、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交叉混播(P<0.05)。B_1和B_3全年禾草产量显著高于B_4~B_8(P<0.05),B_6全年紫花苜蓿及禾-豆产量显著高于B_1、B_2和B_3(P<0.05)。B_3处理禾草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高。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无芒雀麦草地上交叉混播紫花苜蓿15~25株·m~(-2),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间行混播紫花苜蓿45~55株·m~(-2)全年禾豆总产量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满有 杨彦军 王斌 曹立娟 沈笑天 兰剑
[目的]探究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该区域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模式。[方法]以‘梦龙’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和条撒混播,并设置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播种量分别为120.00和75.00 kg/hm~2,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播种量分别为75.00和45.00kg/hm~2,在燕麦灌浆期和箭筈豌豆花末期测定不同混播模式下饲草的主要性状指标(株高、叶茎比、鲜干比、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播种模式下饲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相比,4种混播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其中交叉混播模式干草产量最高,达9 412.18 kg/hm~2,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41.27%和64.45%;与燕麦单播相比,混播模式显著改善了饲草品质,其中交叉混播模式饲草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29.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性状较好。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模式 干旱地区 滴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杜文华 田新会
通过研究不同施肥量(A1:0 kg N·hm-2,A2:90 kg N·hm-2,A3:180 kg N·hm-2,A4:360 kg N·hm-2)和不同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生长第2年和第3年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从施肥量看,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肥量为90 kg N·hm-2时,猫尾草新品系的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平均CP含量均较高。从播种方式看,猫尾草新品系在点播处理下的平均株高、CP含量和EE含量均高于条播和撒播。施肥量×播种方式互作效用表明,播种方式不同,猫尾草新品系生长发育所需的施肥量不同,点播,生长第2和第3年施用90 kg N·hm-2氮肥的猫尾草新品系模式,具有用种量和用肥量少、产量高、营养好的特点,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种植方式,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