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0)
- 2023(6101)
- 2022(5189)
- 2021(4658)
- 2020(3906)
- 2019(8472)
- 2018(8104)
- 2017(15178)
- 2016(8597)
- 2015(9131)
- 2014(8784)
- 2013(8589)
- 2012(7994)
- 2011(7277)
- 2010(6979)
- 2009(6289)
- 2008(6308)
- 2007(5420)
- 2006(4581)
- 2005(3997)
- 学科
- 济(28695)
- 经济(28660)
- 业(23004)
- 管理(22397)
- 企(17259)
- 企业(17259)
- 方法(13808)
- 数学(12354)
- 数学方法(12229)
- 农(9895)
- 学(8971)
- 财(8238)
- 贸(7980)
- 贸易(7979)
- 易(7782)
- 中国(7541)
- 农业(6894)
- 业经(6839)
- 技术(5598)
- 制(5477)
- 务(5217)
- 财务(5214)
- 财务管理(5207)
- 环境(5174)
- 企业财务(4974)
- 地方(4762)
- 银(4459)
- 银行(4400)
- 划(4316)
- 产业(4307)
- 机构
- 大学(123645)
- 学院(123439)
- 研究(47658)
- 济(45638)
- 经济(44750)
- 管理(43836)
- 理学(38876)
- 农(38524)
- 理学院(38352)
- 管理学(37495)
- 管理学院(37306)
- 科学(35324)
- 中国(32546)
- 农业(31202)
- 业大(29236)
- 所(27696)
- 京(26385)
- 研究所(26130)
- 中心(20711)
- 农业大学(20596)
- 财(18581)
- 江(17985)
- 省(17855)
- 业(16943)
- 院(16851)
- 科学院(16471)
- 室(16460)
- 北京(16155)
- 财经(15605)
- 实验(15423)
- 基金
- 项目(94154)
- 科学(71333)
- 基金(67850)
- 家(65709)
- 国家(65154)
- 研究(57299)
- 科学基金(52342)
- 自然(37914)
- 省(37829)
- 自然科(37074)
- 自然科学(37057)
- 基金项目(36488)
- 自然科学基金(36453)
- 社会(35932)
- 社会科(34026)
- 社会科学(34016)
- 划(33166)
- 资助(27248)
- 教育(25480)
- 计划(22468)
- 重点(22042)
- 科技(21166)
- 编号(20415)
- 发(20233)
- 创(19952)
- 部(19589)
- 科研(19424)
- 业(19404)
- 创新(18744)
- 农(18174)
共检索到168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杨兆生 闫素红 王俊娟 陈长海 梁文科 戚廷香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 ,对豫麦 18号、豫麦 2 1号、豫麦 4 9号、93中 6等 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 ,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 ,只有 93中 6呈上升趋势 ,豫麦2 1号、豫麦 4 9号、豫麦 18号间无差异。豫麦 18号灌浆速度最快 ,豫麦 2 1号最慢 ,豫麦 4 9号和 93中 6相比 ,前者前期灌浆快 ,后者后期灌浆快 ,93中 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 18号次之 ,豫麦2 1号第 3,豫麦 4 9号最低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小麦品种 产量构成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兰涛 姜东 王连臻 戴廷波 曹卫星
在江苏省 6个小麦生态区 ,选用大面积推广的 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 ,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 :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 ,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 ,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 ,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 ,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 ,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生态环境 基因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致 陈坤玲 张军
对三个典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抽穗后上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阻力(Rs)、蒸腾速度(Rt)等5个光合生理性状的研究,抽穗后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春性和半冬性品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上升,气孔阻力下降,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相反,冬性品种抽穗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下降,气孔阻力增加,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5个光合生理性状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均存有较大差异,同品种旗叶光合生理性状优于倒2叶,倒2叶优于倒3叶。
关键词:
小麦,光合生理性状,性状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李建民 段留生 李召虎
2007-2008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均表现为晚播高密处理的LAI最小,SPAD值则是早播处理的低。多穗型品种良星99在中播常规播量时其Pn、Fv/Fo和Fv/Fm较大,产量最高,大穗型品种洲元9369也是在中播常规播量时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各项指标占优。10月12-19日为适宜播种期范围。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探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部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养分性状等与产量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种植于大田自然降水条件下的42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各性状与其产量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各生理、生物量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NA、NU、PU、KU、KA、PA、Chl、Gs、Pn、Tr、AB、UB、TB、Ci、SL、SN和TW。并将关联度大于0.700的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系)的选育及适应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吴春 吴晓丽 黄钢 马孝玲
【目的】西南冬麦区小麦主要分布于丘陵旱地并与玉米等作物间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差。测试以微耕机驱动的小型播种机播种性能与适应性,为提高播种立苗质量和效益奠定基础。【方法】2010—2011、2011—2012年在丘陵旱地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播种立苗、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设计处理包括:对照(旋耕整地+人工挖窝播种、施肥),2B-4机播(播前施肥旋耕+机械化播种),2BFS-4(旋耕整地+机械化一次性播种施肥)。【结果】处理之间立苗质量差异在播种阶段干旱较重的2010—2011年度表现最为明显,2B-4处理出苗较快较匀,生育前期、中期的个体与群体质量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俊芹 邵运辉 陈远凯 秦峰 李巍 金先春
研究了播种方式对不同耕层水分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直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沟播小麦的根系下层分布比例较大,单位重量的根不仅能支撑较重的地上部,也能承担较多穗数和粒重;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约8.4%。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方式 耕层水分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波 杨宁宁 何璐璐 孔冬艳 柳琳 孙艳芳 蒋悦 庞瑞华 李金涛 周伟 汪全秀
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豫南不同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以豫南地区的9个香稻品种和1个常规对照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6,2017年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变幅范围较宽,在不同的播种期和不同的灌浆期温度条件下,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香宝1号、郑稻18和香宝2号胚乳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比较敏感,而其余香稻品种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豫南香稻胚乳的垩白率与灌浆期温度整体呈正相关: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胚乳的垩白率越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淀粉粒之间的空隙也越大。此外,开花后14 d的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开花后21 d、成熟期和花后7 d的温度。因此,针对香宝1号和香宝2号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敏感的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实现稻米垩白性状的改良;对农香粳4号和信长粳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的香稻品种,在今后香稻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骨干亲本。
关键词:
香稻 豫南地区 播种期 垩白性状 胚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幸 吴存祥 齐玉军 徐泽俊 王宗标 韩天富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其光合性能在小麦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灌浆期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绿素(Chl(a+b))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旗叶丙二醛(MDA)增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速率明显小于丰产品种。旗叶Pn与Chl(a+b)呈较高的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及产量均与灌浆后期旗叶的Chl(a+b)含量、Pn及叶面积持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春 吴晓丽 黄钢
2009-2011年,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了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机播小麦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即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粉碎还田(简称全喂入和半喂入方式)、4种还田量(0、4、8、12t/hm2)。结果表明,半喂入方式下小麦的播种深度、种子有效覆盖比例及出苗均匀度均高于全喂入式,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9.1%~28.7%和5.5%~24.8%,产量提高11.1%。半喂入方式下随着还田量的增加,播种深度、出苗率及出苗均匀度呈下降趋势。相较于无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小麦在出苗后群体扩大迅速,各生育阶段群体质量较优,产量增加2.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关键词:
稻茬弱筋小麦 肥料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新胜 马永良 牛灵安 郝晋珉 张树奎
5年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定位试验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较,覆免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增加5.56%~17.0%;表层(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降低9.35%~10.9%;覆免处理土壤总孔隙度(10~20 cm土层)比清茬免耕处理增加13.80%;覆盖免耕处理水稳性团聚体(≥0.25 mm)(0~10 cm土层)比清翻处理增加104.5%。在0~20 cm土层,覆免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10.6%~15.8%、覆免处理碱解氮含量比清翻处理增加23.3%、覆免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29.0%~33.8%。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没有得到相应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张宇 何梦雅 徐非
摘 要: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播种时期对蒙古栎不同类型苗木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秋季不同时间播种的出苗率均在 60% 以上,但以早期(9 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大于 80%),早期播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根体积和根生物量等指标上都明显要高于其它播种时期,蒙古栎在秋播裸根育苗时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的容器苗在所有观测的形态指标上均好于春季播种的容器苗,秋季容器育苗质量更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