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4)
- 2023(8525)
- 2022(7202)
- 2021(6565)
- 2020(5537)
- 2019(12161)
- 2018(11651)
- 2017(21478)
- 2016(12072)
- 2015(13080)
- 2014(12757)
- 2013(12470)
- 2012(11726)
- 2011(10697)
- 2010(10520)
- 2009(9767)
- 2008(9674)
- 2007(8496)
- 2006(7503)
- 2005(6807)
- 学科
- 济(44715)
- 经济(44614)
- 管理(33760)
- 业(31724)
- 企(24864)
- 企业(24864)
- 方法(19590)
- 数学(17341)
- 数学方法(17089)
- 农(13658)
- 学(13555)
- 财(12740)
- 中国(12180)
- 制(10835)
- 贸(10233)
- 贸易(10229)
- 业经(10109)
- 易(9971)
- 农业(9194)
- 地方(8651)
- 银(7363)
- 银行(7294)
- 务(7250)
- 财务(7237)
- 财务管理(7213)
- 融(7194)
- 金融(7193)
- 技术(7156)
- 环境(7113)
- 体(7094)
- 机构
- 大学(177182)
- 学院(173726)
- 研究(67975)
- 济(67507)
- 经济(66184)
- 管理(61435)
- 理学(53656)
- 理学院(52956)
- 管理学(51699)
- 管理学院(51425)
- 中国(48774)
- 科学(47156)
- 农(45539)
- 京(38465)
- 所(37628)
- 农业(36621)
- 业大(36160)
- 研究所(34948)
- 财(30374)
- 中心(29504)
- 江(26785)
- 院(25113)
- 农业大学(24160)
- 财经(24058)
- 北京(23825)
- 省(23708)
- 经(21985)
- 范(21259)
- 科学院(21056)
- 经济学(20903)
- 基金
- 项目(126370)
- 科学(96889)
- 基金(92451)
- 家(87314)
- 国家(86633)
- 研究(79751)
- 科学基金(70767)
- 社会(50978)
- 自然(50035)
- 基金项目(48882)
- 自然科(48877)
- 省(48860)
- 自然科学(48853)
- 社会科(48179)
- 社会科学(48167)
- 自然科学基金(48037)
- 划(43096)
- 资助(37625)
- 教育(35433)
- 重点(29607)
- 编号(28365)
- 计划(27886)
- 部(27072)
- 发(26533)
- 创(26187)
- 科研(25660)
- 科技(25291)
- 创新(24675)
- 业(23486)
- 成果(22056)
共检索到254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立洲 王茂文 丁海荣 朱小梅 刘冲 邢锦城 赵宝泉
以三角叶滨藜为材料,研究了播种密度及氮肥对三角叶滨藜生长、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75(B1)、7.5(B2)kg.hm-2的播种量,100(N2)、200(N3)kg.hm-2的施氮量均可以显著提高三角叶滨藜的株高及鲜菜产量。7.5(B2)kg.hm-2的播种量,200(N3)kg.hm-2施氮量较有利于三角叶滨藜鲜菜总产量的增加。②100(N2)-200(N3)kg.hm-2范围内的氮肥能显著提高三角叶滨藜Vc及蛋白含量。15(B4)kg.hm-2的播种量不利于三角叶滨藜品质的积累,Vc及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
播种密度 三角叶滨藜 生长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蔡海涛 李玮 陈欢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
关键词:
晚播小麦 氮肥运筹 密度 总茎数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宇 马均 童平 朱萍 李树杏 王根齐 许远明
在施纯氮总量180 kg.hm-2下,以II优498为材料,研究大苗移栽三角强化栽培水稻前中后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苗情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运转、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茎基部伤流量、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含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施肥方式下,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底、蘖、穗、粒肥比例依次是5∶3∶1∶1、5∶3∶2∶0、6∶3∶1∶0、7∶3∶0∶0、6∶4∶0∶0、10∶0∶0∶0、5∶5∶0∶0。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只施底肥和分蘖肥的处理显著低于施用底蘖穗粒肥处理的产量,其叶面积衰退速率高,成熟期的伤流强度低,收获指数低。而采用底、蘖、穗、粒肥比5∶3∶1∶1施肥处理,从齐穗期到成熟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樊廷录 党翼 赵刚 王磊 李尚中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陇东雨养农业区产量和生育指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设置了2个氮肥用量(150、225kg·hm-2),2个密度(6×104、7.5×104株/hm2)和5个氮肥追施比例及时期(底肥100%;拔节期追施100%;底肥50%、拔节期50%;底肥50%、拔节期30%、抽雄期20%;底肥50%、拔节期10%、抽雄期40%)。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氮肥用量及密度范围内,相同施氮量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昱鑫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氮肥施用量(0、 120、 240、 360、 480 kg·hm~(–2))和播种密度(506、 675、 843、 1 011、 1 180万基本苗·hm~(–2))对甘南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增加,甘农2号小黑麦的株高、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价值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无论播种密度高低,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63 t·hm~(–2))和粗蛋白含量(12.47%)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30 t·hm~(–2));从氮肥施用量×播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甘农2号小黑麦获得最高干草产量(22.13 t·hm~(–2))和较高粗蛋白含量(12.33%)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蓉 翟明普 王文全 贺润平
对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密度效应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种群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小叶锦鸡儿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播种苗侧枝萌发的时间向后推移,侧枝数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多数生长指标各密度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种苗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播种苗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0%、35%和25%,单株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播种苗 密度 生物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李涛 池忠志 郑家国
试验以超级稻Ⅱ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3叶期;当移栽密度为20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2叶期。
关键词:
超级稻 密度 穗肥运筹 全N含量稻谷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生 张洪程 杨连群 张士永 戴其根 霍中洋
为研究依叶龄运筹氮肥对圣稻 30 1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施用氮肥效果 ,以优质中粳稻圣稻 30 1为材料 ,按照基蘖肥与秆穗肥施氮比例和秆穗肥施氮叶龄期 ,设计了 1 5种施氮运筹模式。结果表明 :在大苗栽培体制和 2 2 5 kg.hm-2施氮水平下 ,适当减少基蘖肥施氮比例与相应增加秆穗肥施氮量 (即穗重法 ) ,并在倒 4和倒 1叶期 2次追施秆穗肥 ,比常规施氮模式更有利于强化圣稻 30 1高产群体的产量形成 ,且较好地保持了该品种的 1级优质米的品质性状 ,同时施用氮肥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产量的增产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陈天才 彭海浪 张旭 邹正 牛应泽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N)和种植密度(15×104~45×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枝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郭小强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印佩文 宋廷茂 彭祚登 刘勇 赵朝中 李志丹 李万棋
研究本地区培育兴安落叶松播种苗(1-0)型的适宜播种量与最合理密度.提出当地适宜播种量为6~7 kg,合理密度为1200株/m~2(每亩44万株).当兴安落叶松种子播种净度为95%,发芽率为40%~65%,千粒重为3.5~4 g时,在西林吉林业局中心苗圃目前技术条件下,播种量的损耗系数是1.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 李洪民 张爱君 陈晓光 靳容 蒋薇 唐忠厚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 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 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振江 张林 任永浩 解华云 刘洪 胡立勇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
关键词:
糯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