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7)
- 2023(5515)
- 2022(4530)
- 2021(4043)
- 2020(3324)
- 2019(7186)
- 2018(6802)
- 2017(12551)
- 2016(7007)
- 2015(7323)
- 2014(6950)
- 2013(6702)
- 2012(5939)
- 2011(5373)
- 2010(5037)
- 2009(4704)
- 2008(4476)
- 2007(3706)
- 2006(3085)
- 2005(2461)
- 学科
- 济(25281)
- 经济(25249)
- 管理(19998)
- 业(19953)
- 企(15085)
- 企业(15085)
- 方法(12983)
- 数学(11902)
- 数学方法(11828)
- 农(8087)
- 财(7183)
- 贸(7084)
- 贸易(7084)
- 易(6938)
- 中国(6051)
- 业经(5723)
- 农业(5708)
- 学(5662)
- 技术(4884)
- 务(4673)
- 财务(4671)
- 财务管理(4666)
- 企业财务(4458)
- 环境(4413)
- 制(3996)
- 划(3932)
- 产业(3910)
- 银(3739)
- 出(3718)
- 银行(3703)
- 机构
- 大学(99503)
- 学院(99311)
- 济(39568)
- 经济(38995)
- 管理(37143)
- 研究(35804)
- 理学(33710)
- 理学院(33313)
- 管理学(32669)
- 管理学院(32525)
- 农(31078)
- 科学(25983)
- 农业(25595)
- 中国(24364)
- 业大(23693)
- 京(20058)
- 所(20052)
- 研究所(19000)
- 农业大学(17286)
- 中心(15924)
- 财(15442)
- 业(13809)
- 江(13364)
- 财经(13313)
- 科学院(12954)
- 省(12897)
- 室(12438)
- 经(12362)
- 经济学(12323)
- 院(11977)
- 基金
- 项目(77895)
- 科学(60313)
- 基金(58342)
- 家(55674)
- 国家(55253)
- 研究(46740)
- 科学基金(45599)
- 自然(32774)
- 自然科(32094)
- 自然科学(32081)
- 基金项目(31598)
- 自然科学基金(31575)
- 社会(31346)
- 省(30950)
- 社会科(29848)
- 社会科学(29839)
- 划(26933)
- 资助(22718)
- 教育(20644)
- 计划(18290)
- 重点(18014)
- 创(16887)
- 部(16526)
- 业(16436)
- 科技(16395)
- 发(16314)
- 编号(15963)
- 科研(15920)
- 创新(15892)
- 农(14812)
共检索到127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肖跃成 王显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直播稻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珺 陶光灿 郭兴强 尹士采 谢光辉
【目的】探明抗旱性水稻品种在稻-麦两熟系统中旱作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优势节位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旱稻297(旱稻277)、旱稻502、宁粳16和宁粳35等抗旱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旱作和浅水层灌溉条件下拔节前各节位分蘖的发生和成穗频率及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试验观察到拔节前第2~9节位有分蘖发生,虽然发生节位和频率因品种、水旱条件和年份而异,但第3~5节位均表现出了较强的分蘖势。2006年旱稻277有效分蘖对产量的贡献达到40%以上,其余品种皆不足20%;其中,分蘖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来自第4、5、10和11节位。【结论】第3~5节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节位,且分蘖穗的性状较好,通过栽培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英波 陶洪斌 朱金城 黄收兵 徐彩龙 盛耀辉 王璞
【目的】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留茬种植体系内,麦茬高度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区,探求适宜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高产高效的冬小麦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栽培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麦茬高度(15 cm、25 cm、35 cm),其余部分随机收粉碎覆盖还田,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通过测定夏玉米出苗率、苗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田间耗水量、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小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夏玉米播种出苗质量、苗期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丛琳 孙晓森 王宇智 董立强 高光杰 刘丽华 贾宝艳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弯穗型)、沈稻528(直立穗型)、沈稻506(半直立穗)为试材,研究了5个行距水平下不同穗型直播粳稻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沈稻528、通禾833和沈稻506的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小。沈稻528在行距17.5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行距水平;通禾833在行距22.5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小行距水平;沈稻506在行距20cm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值,且显著的高于其他行距水平。3个品
关键词:
旱直播 粳稻 行距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常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李永丰
为探讨直播旱种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扬稻6(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进行直播,设置麦秸秆掩埋水种、麦秸秆覆盖旱种、麦秸秆掩埋旱种和常规水种(秸秆不还田,对照)4种处理。结果表明:同常规水种相比,掩埋水种产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0.2%~11.5%,同对照差异显著;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3.0%~6.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掩埋水种、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均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及RVA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秸秆还田后籽粒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掩埋旱种、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旱种 麦秸秆还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立强 王术 高光杰 刘丽华 周婵婵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冯跃
为探索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铁粳7号、沈稻506为试材,研究了直播粳稻在5个不同行距水平下的产量以及乳熟期(齐穗期后25 d)、蜡熟期(齐穗期后40 d)2个倒伏敏感时期水稻茎秆及穗部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行距通过影响直播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行内、行间竞争关系,从而影响植株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改变群体结构,最终决定直播稻的产量和倒伏性状。通禾833在22.5 cm行距下产量最高,但随着行距减小,有效穗数、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且在低行距下弯穗型品种行
关键词:
直播 粳稻 行距 产量 抗倒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铜 李磊 汪晓东 薛丽华 章建新 苏文平 王欢
为探明冬前播期对新疆北疆春小麦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7—2019年在田间设置3个冬前播期(10月中旬、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和春播期(3月底,CK),分析‘新春6号’、‘新春20号’、‘新春27号’和‘新春43号’4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茎数动态、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冬播处理平均出苗率(59.13%)较春播处理平均出苗率(80.70%)降低21.57个百分点,年际间差异大,同一春麦品种不同冬播期处理之间出苗率差异显著;冬播较春播处理早出苗9~15d、早成熟8~11d、延长生育期6~18d;降低总茎数峰值,总茎数峰值提前出现;冬播处理2年平均产量(7 065.99kg/hm2)较春播增产17.10%,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30.68%和5.59%,冬播期处理间产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冬播处理使供试春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所降低,但处理间籽粒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同一冬播期的不同小麦品种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显著,以‘新春43号’和‘新春6号’较高。冬播处理较春播小麦增产,主要是穗粒数增加的结果;冬播使春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降低,同一小麦品种的不同冬播处理间籽粒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10月下旬—11月上旬是新疆北疆春麦品种适宜的冬播期。
关键词:
春麦冬播 播期 生育特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李伟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2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了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了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了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更有利于实现该区油菜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覆膜 产量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明金 任文涛 宋玉秋 蒋圣田 曾山 罗锡文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
关键词:
水稻 精量旱直播 生长性状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亢青选 王解丑 孟晓民 史俊民 郭平福 臧延生 李青云
高麦茬覆盖复播技术,是在机械收获后的高茬麦田,通过人工撒种、旋耕机旋耕等作业环节,达到灭茬、播种、覆盖的目的。这种复播方式既有蓄水保墒、调控地温、培肥改土、抑制杂草等土壤环境效应,又有促进夏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与常规耕作复播相比,每公顷增产夏玉米1275kg、夏大豆8265kg,增产率分别为291%和331%。
关键词:
高麦茬覆盖,复播,夏作物,效应,耕作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翁文安 邢志鹏 胡群 魏海燕 史扬杰 奚小波 李秀丽 刘桂云 陈娟 袁风萍 孟轶 廖萍 高辉 张洪程
【目的】为创新水稻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的无人化旱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3年,以中熟中粳优质稻南粳5718为材料,以无人化毯苗机插和常规毯苗机插为对照,对3种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进程、产量形成、稻米品质特征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小麦收获后,较对照提前2—3 d进行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全生育期将缩短12—13 d,其中播种至拔节阶段生育期缩短是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2)2020—2022年,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年平均产量为10.5 t·hm-2,与常规毯苗机插相比增产3.0%,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无人化毯苗机插相比,显著减产5.4%,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减少导致总颖花量的减少,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下降。(3)与常规毯苗机插相比,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食味值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无人化毯苗机插相比,无人化旱直播水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RVA峰值黏度增高,食味值显著增加。(4)无人化旱直播模式下水稻种植成本降低,净收益较无人化毯苗机插和常规毯苗机插分别增加了1.15×10~3和0.93×10~3元/hm2。【结论】麦茬无人化旱直播可以实现水稻丰产与增收协同,同时改善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后续仍需进一步优化无人化旱直播栽培技术,以提高水稻群体颖花量,促进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和各器官干物质向穗部转运,最终实现智慧化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俊秀 尚勋武 杨文雄 王化俊 马小乐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
关键词:
春小麦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