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9)
2023(8557)
2022(7069)
2021(6234)
2020(5194)
2019(11328)
2018(10905)
2017(20426)
2016(11144)
2015(12159)
2014(11807)
2013(11681)
2012(11019)
2011(10321)
2010(10234)
2009(9587)
2008(9042)
2007(8065)
2006(7307)
2005(6525)
作者
(36160)
(30598)
(30571)
(28848)
(19471)
(14752)
(13536)
(12162)
(11566)
(10756)
(10533)
(10085)
(9806)
(9575)
(9520)
(9286)
(9215)
(9106)
(8676)
(8675)
(7904)
(7480)
(7387)
(7050)
(6993)
(6686)
(6573)
(6514)
(6309)
(6074)
学科
(67766)
经济(67717)
管理(30660)
(27306)
方法(22321)
(20587)
企业(20587)
数学(20171)
数学方法(20061)
地方(16635)
中国(13738)
(13391)
(13158)
地方经济(12033)
业经(11872)
(10977)
(10166)
贸易(10163)
(9808)
农业(9280)
环境(9262)
(8687)
(7768)
金融(7767)
产业(7646)
(7369)
银行(7328)
经济学(7163)
(7041)
(7011)
机构
学院(169017)
大学(168931)
(80674)
经济(79358)
研究(64828)
管理(60779)
理学(52953)
理学院(52317)
管理学(51431)
管理学院(51144)
中国(46468)
科学(40878)
(38061)
(34798)
(34753)
研究所(32059)
(32010)
农业(30503)
业大(30386)
中心(28163)
经济学(26199)
财经(26092)
(24550)
(23771)
经济学院(23460)
(22529)
北京(21686)
科学院(21414)
(20670)
农业大学(20243)
基金
项目(116200)
科学(90173)
基金(85344)
(78084)
国家(77439)
研究(76685)
科学基金(64367)
社会(51825)
社会科(49226)
社会科学(49212)
(45501)
基金项目(45295)
自然(42659)
自然科(41689)
自然科学(41672)
自然科学基金(40992)
(38583)
资助(34304)
教育(33672)
编号(27523)
重点(26783)
(26377)
(25028)
(24133)
计划(23703)
创新(22730)
科研(22601)
国家社会(22461)
成果(20953)
(20853)
期刊
(91231)
经济(91231)
研究(48926)
学报(35035)
(33919)
中国(30309)
科学(29097)
大学(24980)
学学(24395)
(23463)
农业(22956)
管理(22205)
经济研究(16779)
(14313)
金融(14313)
财经(13921)
业经(13141)
技术(12435)
(12189)
(12127)
问题(11854)
技术经济(9807)
业大(9605)
(9252)
教育(9097)
世界(8894)
(8692)
商业(8655)
统计(8543)
国际(8329)
共检索到249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强  陈跃华  林萍  贾东海  顾元国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次旦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李伟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2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了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了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了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更有利于实现该区油菜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竹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刘锐林  郑智勇  李文西  蒋志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0%;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英华  屠乃美  关广晟  朱列书  王中美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镁浓度(0,0.5,1,2,4,8,16 mmol/L)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镁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镁浓度为4 mmol/L时,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的最大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缺镁或镁浓度过高(>4 mmol/L)都不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缺镁和高镁都会使养分最大吸收速率日期提前,从而抑制烟株对养分的吸收.高镁虽然能增加烟株镁的积累,但过量的镁(>4 mmol/L)不利于烤烟干物质的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_1:2.0 m、BW_2:2.2 m、BW_3:2.4 m),副因素为4个大豆种植密度(D_1:52 500株/hm~2、D_2:67 500株/hm~2、D_3:82 500株/hm~2、D_4:97 500株/hm~2),调查不同田间配置下的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籽粒灌浆及产量。结果表明:带宽增加有利于大豆光合特性、群体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和产量的增加,BW_3的大豆产量较BW_1和BW_2显著提高了37.2%和19.6%。各密度水平下,大豆产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D_3的大豆产量较D_1和D_4显著提高了9.4%和6.0%。在BW_3下不同密度处理间的大豆产量表现为:D_2>D_3>D_4>D_1。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带宽2.4 m,大豆种植密度在67 500~82 500株/hm~2时,大豆光合特性改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大豆产量较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进军  柯福来  白鸥  黄瑞冬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的碳转移量大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但光合碳量却小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处理。由于缓释尿素肥力释放平稳,一次基施使得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小。虽然后期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量较大,但增产幅度较小。因此,玉米生产应注意后期氮素供应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艳丽  张东旗  赵涛  王睿豪  黄贵斌  梁鸡保  高小丽  
为明确种植方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以抗旱高产糜子品种‘陕糜1号’为材料,常规等行距条播为对照(CK),研究等行距穴播(CX)、宽窄行条播(KT)和宽窄行穴播(KX)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抽穗后,不同种植方式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随植株衰老下降的趋势;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质积累呈单峰变化趋势,在抽穗后14d达到最大值;籽粒随着生育期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顶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抽穗14d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X、KT和KX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国顺  乔新荣  王芳  郭桥燕  
采用盆栽的方法,利用不同层数的白纱布遮光,建立不同的光照强度。研究了烤烟旺长期弱光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矿质营养的影响以及调制后烟叶中矿质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严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在低于50%的自然光的条件下,烟株总生物量急剧减少。根、茎、叶中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增加,但总的矿质养分积累量是降低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从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纯系品种,按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5个杂交组合,研究播期效应对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7个经济性状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玉米品种7个经济性状的基因型均方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秃尖长和穗行数外,其余经济性状配合力与播期互作均不显著;播期对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影响极小,一般配合力的稳定性大于特殊配合力,配合力的利用不存在播期差异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凤  彭文勇  刘新伟  赵竹青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不同形态硒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对硒累积曲线接近“S”形;施用硒矿后,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花期,施用其他3种形态的硒肥,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蕾薹期;施用硒酸盐后,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油菜籽粒硒含量高达44.56 mg/kg,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的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依次降低;施用硒矿后,油菜籽粒硒累积分配比例最高,达23.20%;油菜收获后,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中土壤残留有效态硒含量依次降低。综合分析,硒酸盐对油菜富硒的效果最强,亚硒酸盐次之,而硒矿也能显著的促进油菜籽粒富硒,硒粉则无显著的富硒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凤  彭文勇  刘新伟  赵竹青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不同形态硒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对硒累积曲线接近“S”形;施用硒矿后,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花期,施用其他3种形态的硒肥,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蕾薹期;施用硒酸盐后,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油菜籽粒硒含量高达44.56 mg/kg,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的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依次降低;施用硒矿后,油菜籽粒硒累积分配比例最高,达23.20%;油菜收获后,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中土壤残留有效态硒含量依次降低。综合分析,硒酸盐对油菜富硒的效果最强,亚硒酸盐次之,而硒矿也能显著的促进油菜籽粒富硒,硒粉则无显著的富硒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穆心愿  吕姗姗  卢良涛  刘天学  李树岩  薛昌颖  王宏伟  赵霞  夏来坤  唐保军  
【目的】高温是制约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通过设置授粉期高温胁迫和雄穗变小处理,探明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玉米抗逆栽培及耐高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品种浚单20(XD20)和农华101(NH101)为试材,于2020—2021年玉米抽雄至散粉结束的10 d内采用人工模拟增温试验,同时,设置抽雄期雄穗变小处理(剪除60%雄穗分枝数),探究授粉期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授粉期高温胁迫对玉米雄穗长度、分枝数、小穗数和雌雄开花动态影响较小,但导致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穗部分配比例下降,影响雌穗生长发育,造成穗轴长度和穗轴粗显著降低,穗粒数显著减少,花后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分配比例下降,进而产量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后,NH101穗长的下降幅度小于XD20,但行粒数、穗粒数及花后物质积累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幅度高于XD20,导致NH101产量降幅超过XD20,XD20和NH101产量降幅分别为12.32%和25.00%,可见XD20比NH101更耐高温。雄穗变小处理使XD20和NH101的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分别显著降低58.57%、42.91%和57.30%、41.34%,但对雌雄开花动态无显著影响。2个温度条件下,雄穗变小处理均能促进雌穗生长,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其中,高温条件下的XD20增产幅度最大。在常温条件下,与正常雄穗处理相比,雄穗变小处理下,XD20和NH101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2.76%和4.37%,而在高温条件下,分别增加12.47%和5.75%。【结论】授粉期高温胁迫对雄穗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导致雌穗生长发育受到不可逆损伤,穗粒数减少,制约了花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产量显著下降。高温条件下,适当减少雄穗分枝数可促进雌穗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提高产量,且大雄穗型品种浚单20增产幅度高于小雄穗型品种农华10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文明  张伟丽  侯亚方  夏美娟  宫香伟  王鹏科  高小丽  高金锋  
为探索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荞麦高产最适施氮量,以甜荞品种——西农9976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2016年施肥水平为:0 (N0)、45 (N45)、135 (N135)和225kg/hm2(N225);2017年施肥水平为:0(N0)、90(N90)、180(N180)和270kg/hm2(N270),比较不同施氮量下荞麦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叶绿素含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均能提高荞麦的株高、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数,使其产量显著上升;荞麦主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随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在苗期和初花期,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因此,生产上建议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荞麦生长过程中投入180kg/hm2的氮肥,且注重施氮比例及时期,以此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