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6)
- 2023(5612)
- 2022(4592)
- 2021(4096)
- 2020(3376)
- 2019(7293)
- 2018(6925)
- 2017(12856)
- 2016(7175)
- 2015(7540)
- 2014(7180)
- 2013(6945)
- 2012(6077)
- 2011(5566)
- 2010(5232)
- 2009(4876)
- 2008(4627)
- 2007(3838)
- 2006(3225)
- 2005(2620)
- 学科
- 济(26185)
- 经济(26151)
- 管理(20385)
- 业(20254)
- 企(15283)
- 企业(15283)
- 方法(13214)
- 数学(12102)
- 数学方法(12028)
- 农(8365)
- 财(7344)
- 贸(7195)
- 贸易(7195)
- 易(7041)
- 中国(6727)
- 农业(5899)
- 业经(5872)
- 学(5789)
- 技术(4853)
- 务(4741)
- 财务(4739)
- 财务管理(4734)
- 企业财务(4525)
- 制(4521)
- 环境(4495)
- 划(4128)
- 产业(3931)
- 银(3885)
- 银行(3840)
- 地方(3797)
- 机构
- 大学(101957)
- 学院(101775)
- 济(40857)
- 经济(40249)
- 管理(38111)
- 研究(36869)
- 理学(34445)
- 理学院(34039)
- 管理学(33422)
- 管理学院(33264)
- 农(30316)
- 科学(26278)
- 中国(25154)
- 农业(24730)
- 业大(23330)
- 京(20627)
- 所(20381)
- 研究所(19262)
- 农业大学(16663)
- 中心(16423)
- 财(16121)
- 财经(13865)
- 江(13530)
- 业(13259)
- 科学院(13036)
- 经(12861)
- 省(12803)
- 经济学(12785)
- 院(12455)
- 北京(12196)
- 基金
- 项目(79054)
- 科学(61161)
- 基金(59003)
- 家(56092)
- 国家(55648)
- 研究(48147)
- 科学基金(45914)
- 自然(32556)
- 社会(32481)
- 基金项目(31902)
- 自然科(31874)
- 自然科学(31860)
- 自然科学基金(31358)
- 省(31193)
- 社会科(30911)
- 社会科学(30902)
- 划(27175)
- 资助(23040)
- 教育(21225)
- 重点(18231)
- 计划(18204)
- 创(17026)
- 部(16888)
- 发(16546)
- 编号(16486)
- 业(16435)
- 科技(16383)
- 科研(16078)
- 创新(16007)
- 农(14902)
共检索到13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铜 李磊 汪晓东 薛丽华 章建新 苏文平 王欢
为探明冬前播期对新疆北疆春小麦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7—2019年在田间设置3个冬前播期(10月中旬、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和春播期(3月底,CK),分析‘新春6号’、‘新春20号’、‘新春27号’和‘新春43号’4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茎数动态、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冬播处理平均出苗率(59.13%)较春播处理平均出苗率(80.70%)降低21.57个百分点,年际间差异大,同一春麦品种不同冬播期处理之间出苗率差异显著;冬播较春播处理早出苗9~15d、早成熟8~11d、延长生育期6~18d;降低总茎数峰值,总茎数峰值提前出现;冬播处理2年平均产量(7 065.99kg/hm2)较春播增产17.10%,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30.68%和5.59%,冬播期处理间产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冬播处理使供试春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所降低,但处理间籽粒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同一冬播期的不同小麦品种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显著,以‘新春43号’和‘新春6号’较高。冬播处理较春播小麦增产,主要是穗粒数增加的结果;冬播使春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降低,同一小麦品种的不同冬播处理间籽粒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10月下旬—11月上旬是新疆北疆春麦品种适宜的冬播期。
关键词:
春麦冬播 播期 生育特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贾东海 顾元国 王娟 侯献飞 李昂 苏君红 陈跃华 王志敏
为克服春油菜区早春播种出苗困难并解决生育后期干热风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以春油菜品种‘新油17号’为材料,采用春油菜冬前播方法,分析了不同冬播期对春油菜越冬成苗与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年后出苗的各处理(10月25日—11月14日)越冬成苗率在73.5%~91.5%,10月15日之前播种,越冬成苗率最低,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临冬封冻前播种)寄籽入土,冬前不出苗,则能安全越冬,越冬成苗率可达90%。在10月30日播种,参试品种的主要光合特性指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翌年4月8日播种,且产量增加幅度达40%以上。由此可见,适时冬播是提高新疆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春油菜 播期 冬播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霞 刘自刚 田海燕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董小云 郑国强 王莹 巩永杰 杨馥睿 翟利佳
【目的】解决强冬性冬油菜/春油菜间杂交种生产花期不遇问题,为我国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NTS211、NTS304)和春油菜(C05、C19)为试验材料,10/11(月/日)秋播甘蓝型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12/10、12/30、1/19、2/8、2/28冬播强冬性冬油菜和春油菜,记录生育期、出苗率和结实性能,并分析各生育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结果】10/11秋播甘蓝型油菜冬前出苗,强冬性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春性油菜越冬率为0;甘蓝型油菜在12/10之后播种种子在越冬期不萌发,翌年早春3/21-4/6温度回暖后,种子陆续出苗,出苗率为21%-72.3%。冬播冬油菜花期在6/21—7/5到7/3—7/20;冬播(12/10—2/8)春油菜的花期5/10—5/12到5/25—5/30;秋播冬油菜花期在5/5—5/6到5/30;秋播冬油菜和冬播(12/10—2/8)春油菜花期相遇,1/19冬播春油菜和秋播冬油菜花期叠合时间最长为18 d。随着冬播时间推迟,冬播冬油菜花期进程延迟,生育期延长,冬播春油菜花期进程提早,生育期缩短;冬播冬油菜的结实性能呈下降趋势,冬播春油菜的千粒重呈上升趋势;冬播冬油菜和春油菜在苗期赤霉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在蕾薹期呈下降趋势,花期和角层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冬播冬油菜苗期的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春油菜;蕾薹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生育时期;冬油菜和春油菜的丙二醛含量在苗期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期最高。【结论】强冬性冬油菜秋播及春油菜冬播调解花期相遇可行,1/19冬播春油菜和秋播冬油菜花期叠合时间最长为18 d,冬播通过影响甘蓝型油菜叶片的抗氧化酶、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与内源激素,最终影响生长发育和结实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肖跃成 王显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直播稻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孙圳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刘俊 宋云生 杨大柳 魏海燕 吴爱国 王显 吴冬冬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品种类型 生育期 温光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俊秀 尚勋武 杨文雄 王化俊 马小乐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
关键词:
春小麦 播期 产量 品质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吴立勇 李谦 刘朝芳 姚艳荣 贾秀领
为研究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生长发育及株型结构对积温的响应特征,明确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生育特点及合理株型结构。2017年秋至2019年夏在河北藁城进行大田试验,设置5个播期,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4日。结果表明,10月5—15日播种,冬前≥0℃积温410~549℃,小麦产量较高,该条件下穗数较高,穗粒数适中;积温过高达733℃时,无效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下降;积温低于279℃时,穗数和穗粒数均下降。提出高产稳产小麦冬前个体指标:单株主茎和分蘖数量2.3个,次生根数量2.5条,主茎叶片数4.1片,单棱期越冬。积温对小麦株型结构有明显影响,随播期推迟,旗叶变长、变宽、叶面积增加,倒3叶至倒5叶变窄、叶面积降低,基部茎粗增加,上部1~2节节间增长,下部3~5节节间缩短,株高显著降低。由产量和冬前积温的拟合方程得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产稳产小麦适期晚播期限为10月8—14日,该条件下冬前积温范围为433~541℃,植株冬前生长发育适中,旗叶较小、茎节较短,倒3~5叶较大、茎节稍长,株型结构合理。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产量 生长发育 株型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花荣 周广胜 齐月 耿金剑 田晓丽
【目的】基于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播期调整,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及品质对气候变暖的不同响应,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期播种方法,于2017—2023年在华北北部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大田分期(早播10 d、正常播期、晚播10 d、晚播20 d)播种试验,获取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进程、地上干物质累积和分配、叶片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营养成分等资料。【结果】冬小麦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主要原因在于冬前幼苗期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与播期呈抛物线关系,播期每推迟10 d,幼苗期缩短1.3 d,花粒期和籽粒形成-灌浆期分别延长1.5和1.6 d。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对播期调整的响应完全不同,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在播期间反应并不敏感,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在播期间差异较小,但籽粒形成期、灌浆结束日期和峰值日期因播期推迟顺次延后,且灌浆持续日数因播期每推迟10 d,灌浆持续日数缩短4 d。北方麦区在秋暖和冬暖背景下,冬小麦播种期界限延宽,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减弱,播期推迟配套增加播种量,产量不减且会小幅增产;夏玉米产量随播期推迟明显递减,理论产量播期每推迟10 d递减率1 381.50 kg·hm-2,但冬小麦和夏玉米晚播20 d产量都凸显跳跃变小。播期每推迟10 d,冬小麦籽粒分配率递增1.67%,夏玉米则递减1.57%,冬小麦收获指数提高0.017,而夏玉米降低0.016。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对播期的响应亦不同,冬小麦播期间的Pn较为相近,而夏玉米播期每推迟10 d Pn递减率1.21μmol·m-2·s-1。播期调整对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籽粒品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小麦延迟播种,延宽适宜播种期是适应气候变暖的积极有效措施,华北平原夏玉米适期早播可避免高温热害影响,有助于稳产增产。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播期调整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文 范祺祺 叶亦心 秦玉芝 熊兴耀 胡新喜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块茎膨大期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块茎形成期叶片SPAD值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马铃薯的株高与茎粗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成熟期马铃薯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在225 kg/hm~2时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28707.25kg/hm~2;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干物质含量与施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生长 氮肥 钾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文 范祺祺 叶亦心 秦玉芝 熊兴耀 胡新喜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块茎膨大期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块茎形成期叶片SPAD值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马铃薯的株高与茎粗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成熟期马铃薯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在225 kg/hm~2时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28707.25kg/hm~2;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干物质含量与施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生长 氮肥 钾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华伟 孙黛珍 王曙光 史雨刚 杨进文 闫雪 王绘艳 景蕊莲 范华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杨兆生 闫素红 王俊娟 陈长海 梁文科 戚廷香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 ,对豫麦 18号、豫麦 2 1号、豫麦 4 9号、93中 6等 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 ,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 ,只有 93中 6呈上升趋势 ,豫麦2 1号、豫麦 4 9号、豫麦 18号间无差异。豫麦 18号灌浆速度最快 ,豫麦 2 1号最慢 ,豫麦 4 9号和 93中 6相比 ,前者前期灌浆快 ,后者后期灌浆快 ,93中 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 18号次之 ,豫麦2 1号第 3,豫麦 4 9号最低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小麦品种 产量构成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睿 李淑琳 王荣成 张永峰 张宗卷 黄西社
【目的】选用关中灌区2种主推新机型与传统条播机进行播种后,比较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对籽粒品质的效应,筛选适宜关中麦区的高产播种方式。【方法】2013-2014年在关中中部的武功县,采用2BMG-4/6宽幅带状旋播机、2BJK-6型宽幅精量播种机和2BX-6普通条播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并在泾阳县、扶风县、凤翔县和临潼区进行示范试验,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越冬期和拔节期群体数量和个体质量、产量及其结构、籽粒品质等指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播种方式下宽幅播种的基本苗和越冬总茎数均低于普通条播;宽幅播
关键词:
小麦 宽幅带状旋播 关中灌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李建民 段留生 李召虎
2007-2008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均表现为晚播高密处理的LAI最小,SPAD值则是早播处理的低。多穗型品种良星99在中播常规播量时其Pn、Fv/Fo和Fv/Fm较大,产量最高,大穗型品种洲元9369也是在中播常规播量时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各项指标占优。10月12-19日为适宜播种期范围。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