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7)
2023(9257)
2022(7693)
2021(7118)
2020(5848)
2019(12927)
2018(12610)
2017(23995)
2016(13456)
2015(14657)
2014(14111)
2013(13978)
2012(13064)
2011(11975)
2010(11812)
2009(10947)
2008(10739)
2007(9808)
2006(8830)
2005(7721)
作者
(42591)
(36407)
(35827)
(33807)
(22548)
(17705)
(15973)
(14362)
(13863)
(12544)
(12487)
(11888)
(11678)
(11333)
(11326)
(11317)
(10917)
(10536)
(10395)
(10212)
(9560)
(8958)
(8696)
(8424)
(8354)
(8174)
(7987)
(7876)
(7588)
(7553)
学科
(53619)
经济(53553)
(45417)
(43152)
管理(30775)
农业(29899)
(21868)
企业(21868)
方法(20081)
数学(18154)
数学方法(18002)
业经(16594)
中国(13831)
(12178)
(11990)
贸易(11988)
(11828)
(11745)
(11520)
地方(10253)
农业经济(10010)
(9530)
(9003)
农村(8995)
技术(8629)
(8508)
(8491)
(8176)
银行(8129)
及其(8097)
机构
学院(193264)
大学(188931)
(79151)
经济(77704)
研究(71489)
管理(70067)
(68538)
理学(61556)
理学院(60862)
管理学(59687)
管理学院(59399)
中国(53894)
农业(53772)
科学(48749)
业大(44708)
(39723)
(39454)
研究所(36429)
农业大学(33713)
中心(33237)
(30972)
(29493)
(27840)
(26865)
财经(24843)
科学院(24656)
(24375)
北京(24136)
(23263)
经济学(22990)
基金
项目(137204)
科学(105588)
基金(98927)
研究(92308)
(91359)
国家(90476)
科学基金(74461)
社会(58639)
(55891)
社会科(55087)
社会科学(55070)
基金项目(52979)
自然(50674)
自然科(49504)
自然科学(49486)
自然科学基金(48665)
(46782)
教育(39926)
资助(39365)
(37033)
编号(36395)
重点(31197)
(31001)
(29738)
(29331)
计划(28943)
(28901)
成果(27589)
科研(27056)
创新(27030)
期刊
(90098)
经济(90098)
(72098)
研究(49165)
农业(49072)
学报(44804)
中国(40199)
科学(36923)
大学(32675)
学学(31739)
(23692)
业经(22185)
(21003)
管理(20580)
(19636)
金融(19636)
业大(15012)
教育(14155)
(13852)
农业经济(13514)
农村(13472)
(13472)
问题(13461)
农业大学(13333)
技术(13169)
经济研究(12715)
世界(11806)
财经(11569)
科技(10727)
(9861)
共检索到282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李伟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2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了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了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了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更有利于实现该区油菜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徐亚丽  彭海浪  李壮  牛应泽  
本文于2010-2011年在四川雅安(盆周山区)、射洪(川中丘陵区)和邛崃(成都平原区)3个不同试验地点,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试验地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播期是影响直播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则是影响直播油菜分枝部位的主要因素。株高、分枝部位和一次分枝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或减少;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油产量都随播期推迟而呈降低趋势,但油菜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并无显著差异。播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籽粒含油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光尧  王国槐  罗峰  聂明建  王济人  
以800,1000和1200 Gy 3种剂量60Co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系761和532的风干种子。分析了60Coγ射线辐射对油菜种子发芽率、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基因型受到影响不同;辐射处理对M1的株高及生长量有明显抑制,辐射处理不同数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对分枝部位的效应最显著,但千粒重和每角果粒数无显著变化;800~1000 Gy辐照处理使油菜种子含油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脂肪酸中芥酸和油酸含量变异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强  陈跃华  林萍  贾东海  顾元国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银月  魏生广  代希茜  詹和明  王铁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贾东海  顾元国  王娟  侯献飞  李昂  苏君红  陈跃华  王志敏  
为克服春油菜区早春播种出苗困难并解决生育后期干热风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以春油菜品种‘新油17号’为材料,采用春油菜冬前播方法,分析了不同冬播期对春油菜越冬成苗与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年后出苗的各处理(10月25日—11月14日)越冬成苗率在73.5%~91.5%,10月15日之前播种,越冬成苗率最低,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临冬封冻前播种)寄籽入土,冬前不出苗,则能安全越冬,越冬成苗率可达90%。在10月30日播种,参试品种的主要光合特性指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翌年4月8日播种,且产量增加幅度达40%以上。由此可见,适时冬播是提高新疆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清  刘秀清  石华娟  
为了探索现有组合在高密度直播条件下,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可能性及生产潜力,对10个自育三系杂交组合同时进行育苗移栽和高密度直播比较试验。在试验条件和各个管理环节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多数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高密度(270 000株/hm2)迟直播(10月13日)方式,比育苗移栽(密度90 000株/hm2,播期9月27日)方式,可以缩短生育期8 d,降低植株高度12.6 cm,减少分枝数2.4个、提高分枝部位31.1 cm,从而基本满足机收对油菜株型的要求。因此,在选育机收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抗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张少平  耿小丽  李德明  刘乾  
为研究‘和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的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本研究在甘肃省和政县进行了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的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草产量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9 059.7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2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2 728.40 kg·hm~(–2)。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与行距极显著正相关(P <0.01);株高对干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影响‘和燕1号’株高、有效分蘖数、叶长、茎粗等指标来挖掘该品种产量潜力,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继祥  刘后利  
采用主成分分析,把甘蓝型油菜49个杂交组合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即产油因子、角果因子、长度因子、种质因子、粒质因子,它们约占总遗传变异量的90%。根据各主成分遗传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应首先注意选择全株角果总数和主序角果数较多的、产油量高的杂种,结合选择主序较长的后代材料,然后选择分枝数较多的双低优系。根据上述选择原则,已选出10个产油量高、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艳  屈洋  杨清华  张伟丽  宫香伟  李境  高小丽  高金锋  杨璞  王鹏科  冯佰利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糜子生长需要的光、温条件。早播使糜子籽粒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更加饱满,且籽粒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加,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更加适合加工热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播期不影响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淀粉的X-射线的衍射峰强度,也会影响糊化特性等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陈天才  彭海浪  张旭  邹正  牛应泽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N)和种植密度(15×104~45×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枝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骊君  郭凤根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岩白菜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为岩白菜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在人工栽培岩白菜时,通过覆盖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和白色塑料薄膜,获得5个不同光质处理,比较各光质处理对岩白菜株高、株幅、叶长、叶宽、根状茎直径、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覆盖黄膜有利于岩白菜株高、株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和根状茎直径的增加,覆盖蓝膜最不利于上述形态指标的增加。红膜、白膜和黄膜处理有利于岩白菜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增加,而蓝膜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在人工栽培岩白菜时,覆盖黄膜和红膜有利于岩白菜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勇  顾炽明  刘康  廖星  黄威  杨志远  秦璐  
【目的】长江流域多熟制模式下,油菜播种推迟,引起产量低、品质差。为探究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施氮量下迟播油菜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养分积累、籽粒品质,以期探明迟播油菜最佳施氮量。【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湖北应城、黄冈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2个播期(常规播期S1,10月10日;迟播S2, 11月10日)为主区,4个施氮量(N0:不施氮肥;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为副区。【结果】(1)迟播(S2)显著降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上升趋势,与N0相比,在N1、N2和N3处理下,籽粒产量在常规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31.9%、68.6%和79.8%,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36.0%、82.3%和87.3%;(2)播期推迟,油菜根颈粗、株高、分枝起点高度和根系干重均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增加,根冠比下降。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根颈粗、株高及分枝起点高度增加,地上及根系干重均上升,但根冠比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与N0相比,在N1、N2和N3下,倒伏角度在正常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162.7%、254.7%和374.7%,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105.5%、208.7%和303.1%,即增施氮肥加重了倒伏的发生;(3)推迟播期,油菜根系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下降;籽粒氮含量上升而氮积累量下降、含油率下降;茎秆、角果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氮积累量显著上升。增加氮肥施用量,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增加,含油率下降,但产油量呈上升趋势,在240 kg·hm~(-2)施氮量水平时,产油量在两个播期下均达最大,应城分别为1 830.5和1 534.5 kg·hm~(-2),黄冈分别为1 535.1和1 220.0 kg·hm~(-2)。籽粒氮素利用率也达最高,应城分别为34.88%和31.14%,黄冈分别为27.95%和25.48%。籽粒氮素利用率与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角度不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同时不加重倒伏发生。【结论】增加氮肥施用可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但氮肥施用应控制在240 kg·hm~(-2)左右,以控制倒伏进一步加剧,并获得最大产油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伟  叶川  肖国滨  陈明  李亚贞  黄天宝  肖小军  刘小三  朱昌兰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