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9)
2023(7671)
2022(6393)
2021(5733)
2020(4879)
2019(10846)
2018(10408)
2017(19161)
2016(10856)
2015(11867)
2014(11331)
2013(11171)
2012(10511)
2011(9509)
2010(9142)
2009(8457)
2008(8312)
2007(7359)
2006(6408)
2005(5714)
作者
(36959)
(30970)
(30964)
(29030)
(19685)
(15384)
(13742)
(12447)
(11878)
(10823)
(10744)
(10257)
(10205)
(9983)
(9934)
(9791)
(9537)
(9278)
(8922)
(8894)
(8262)
(7606)
(7325)
(7242)
(7002)
(6996)
(6846)
(6617)
(6516)
(6507)
学科
(39172)
经济(39116)
管理(28765)
(28580)
(22230)
企业(22230)
方法(18879)
数学(16761)
数学方法(16596)
(12086)
(11657)
(11139)
中国(10265)
(9651)
贸易(9650)
(9423)
业经(8835)
农业(8169)
(7320)
(7048)
财务(7040)
财务管理(7026)
企业财务(6710)
技术(6616)
地方(6364)
环境(6346)
(6138)
银行(6083)
(5905)
金融(5904)
机构
大学(157100)
学院(155613)
研究(61187)
(59316)
经济(58136)
管理(54527)
理学(47937)
理学院(47261)
管理学(46152)
(46097)
管理学院(45921)
科学(44178)
中国(43595)
农业(37578)
(34962)
业大(34387)
(34109)
研究所(32648)
中心(26927)
(24873)
农业大学(24219)
(22786)
(21842)
(21651)
北京(21301)
(20970)
科学院(20907)
财经(20289)
(20101)
(18650)
基金
项目(114558)
科学(87397)
基金(83388)
(79608)
国家(78971)
研究(70734)
科学基金(64001)
自然(46391)
自然科(45335)
自然科学(45314)
(45059)
自然科学基金(44580)
基金项目(44315)
社会(43952)
社会科(41564)
社会科学(41549)
(39919)
资助(34020)
教育(31470)
重点(26885)
计划(26718)
编号(25193)
科技(24566)
(24466)
(24266)
(24090)
科研(23478)
(22960)
创新(22662)
(21128)
期刊
(59079)
经济(59079)
学报(42048)
(40787)
研究(39044)
科学(33136)
中国(30657)
大学(28719)
农业(27774)
学学(27736)
管理(18661)
(18451)
(16377)
业大(12881)
(12218)
金融(12218)
教育(11529)
农业大学(11021)
经济研究(10619)
(10334)
技术(9957)
业经(9928)
财经(9733)
科技(8995)
中国农业(8511)
(8301)
林业(8186)
问题(8009)
自然(7285)
资源(7244)
共检索到222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景婷婷  旦增塔庆  任淑娉  王登平  张新全  杨盛婷  陈仕勇  黄琳凯  
为探讨成都平原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措施,以"英迪米特"燕麦为研究材料,采取3个播期、4个播量的双因素完全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和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茎叶比、株高和倒伏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志晓  何润濠  况鉴洋  聂聪  杨建  苟文龙  马啸  
为探究成都平原地区玉米(Zea 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的最佳比例及其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德美亚一号’玉米分别与不同密度的‘润高’拉巴豆进行间作,对适宜收获时期玉米的农艺性状以及混合饲草的鲜、干草产量和饲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播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玉米单播处理有所降低,混合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体外消化率和干鲜比等指标高于玉米单播处理。其中,52 500株·hm~(-2)玉米间作112 500株·hm~(-2)拉巴豆处理的混合饲草鲜草产量最高,为63 711.86 kg·hm~(-2),与单播玉米处理相比净增收20 081.69CNY·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将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112 500株·hm~(-2)拉巴豆与玉米间作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3,此处理下混合饲草综合评价最佳。综合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52 500株·hm~(-2)的玉米与112 500株·hm~(-2)的拉巴豆间作处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俊秀  尚勋武  杨文雄  王化俊  马小乐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倪旺  王斌  王腾飞  邱雪峰  李满有  冯琴  兰剑  
为探究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混播后对混合饲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甜高粱单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青贮(S_0),不同播种量拉巴豆(S_1、S_2、S_3、S_4分别为22.5、45.0、67.5和90.0kg·hm~(-2))与甜高粱混播后的混合饲草青贮,室温(约25℃)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甜高梁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5.61和23.04t·hm~(-2)。混播处理组混合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则显著提高(P<0.05)。混播处理组的混合饲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P<0.05)。与S_0处理相比,S_2处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综合鲜干草产量、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播种量为45.0kg·hm~(-2)的拉巴豆与播种量为22.5kg·hm~(-2)甜高粱混播的混合饲草调制青贮饲料最为适宜。这为宁夏地区豆禾混播饲草的青贮饲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张少平  耿小丽  李德明  刘乾  
为研究‘和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的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本研究在甘肃省和政县进行了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的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草产量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9 059.7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2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2 728.40 kg·hm~(–2)。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与行距极显著正相关(P <0.01);株高对干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影响‘和燕1号’株高、有效分蘖数、叶长、茎粗等指标来挖掘该品种产量潜力,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欣明  陈智君  池惠武  贾会丽  杨如达  石永红  王学敏  
选用25个国内外育成的不同生态型饲草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并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山西雁门关地区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为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青海444’生育期为74 d,属早熟品种;‘牧王’生育期最长,为88 d。‘白燕7号’和‘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福燕A126’‘甜燕1号’‘甜燕2号’和‘青牧4号’(P 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甜燕3号’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的是‘白燕7号’。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697 2%;聚类分析将25个饲草燕麦品种分为5类。综合分析表明,适宜在雁门关地区推广的品种为‘白燕7号’‘陇燕2号’‘陇燕3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祥君  杜笑村  武慧娟  俞慧云  周栋昌  
为了明确播量和行距对高寒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采取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量(120、150、187.5和225 kg·hm~(–2))与行距(20、25、30和35 cm)对饲用黑麦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饲用黑麦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P 0.05)。不同行距对饲用黑麦种子产量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 0.05)。播量与行距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P> 0.05)外,对其他种子相关性状影响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禹池  冯文强  秦鱼生  曾祥忠  周相玉  王昌全  涂仕华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肥连续免耕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5~15和15~30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对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化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都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产量,而磷肥只能增加小麦产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覆盖还田比单施化肥每季每公顷至少能节约6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震宇  祁亚琴  邵玉林  桑志勤  王友德  王秀琴  冯波  
本文探讨了新疆北疆地区麦茬后种植不同播种量的饲料油菜对其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饲料油菜在北疆地区麦后复播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共4个播量处理,其中1个重复作为取样区,播种量处理分别设为7.5、11.25、15、22.5 kg/hm24个水平。研究在麦后复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的饲料油菜株高、鲜重、干重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后复播饲料油菜地上生物产量的积累规律为苗期缓慢,蕾苔期最快,开花后减缓,基本符合"S"型生长曲线。高密度播种量能极显著提高复播饲料油菜地上部干重、鲜重及其日生长量,以播量15 kg/hm2处理为最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颖琦   王钰文   范晓庆   张靓瑶   郭江   瓮巧云   刘颖慧   赵治海   王晓明   袁进成  
为寻找新的种植模式来提高青贮玉米(Zea mays)和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以青贮玉米‘郑单958’和谷子‘饲用1号’‘饲用5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M)、饲用谷子单作(S)、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2?4混合种植(MS24)、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4?4混合种植(MS44)。测定作物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光合性能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间作模式下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MS24可获得最高青体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142.05和42.72 t·hm-2。‘饲用1号’在种植模式MS24下青体产量最高,达到142.05 t·hm-2,‘饲用5号’间作MS24和MS44模式下比单作产量提高36.59%和34.57%。结果表明玉米谷子间作可以提高各自的产量,种植方式以玉米?谷子2?4种植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华伟  孙黛珍  王曙光  史雨刚  杨进文  闫雪  王绘艳  景蕊莲  范华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池忠志  郑家国  马均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是机插秧技术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本研究以超级稻II优602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生长、机插质量、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成都平原机插秧技术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0-15日,秧龄45~50 d,此阶段播种的机插秧产量最高。延迟播种虽然有利于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成穗率,但也会导致群体生长滞后,成穗质量差,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下降,进而产量减少。若推迟15 d播种,减产幅度甚至超过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