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6)
2023(6955)
2022(5892)
2021(5293)
2020(4427)
2019(9570)
2018(9136)
2017(17138)
2016(9577)
2015(10217)
2014(9651)
2013(9557)
2012(8719)
2011(8048)
2010(7750)
2009(7147)
2008(6968)
2007(5836)
2006(5206)
2005(4388)
作者
(31843)
(26750)
(26544)
(25027)
(16786)
(13152)
(11761)
(10634)
(10227)
(9288)
(9284)
(8810)
(8520)
(8506)
(8420)
(8357)
(8007)
(7970)
(7714)
(7564)
(7019)
(6590)
(6302)
(6104)
(5943)
(5880)
(5848)
(5728)
(5574)
(5573)
学科
(36506)
经济(36467)
管理(29208)
(26186)
(20218)
企业(20218)
方法(17966)
数学(16360)
数学方法(16251)
(10801)
(9718)
(9010)
中国(8895)
(7846)
贸易(7844)
业经(7766)
(7670)
农业(7642)
环境(7461)
资源(6687)
技术(6543)
(6181)
财务(6173)
财务管理(6168)
地方(5979)
(5926)
企业财务(5900)
(5805)
(5626)
人事(5295)
机构
大学(138795)
学院(137790)
(54346)
经济(53428)
管理(52015)
研究(50458)
理学(46329)
理学院(45777)
管理学(44917)
管理学院(44710)
(38806)
科学(36542)
中国(35434)
农业(31769)
业大(30423)
(29335)
(28268)
研究所(26638)
中心(22344)
(21862)
农业大学(21423)
(19521)
财经(18538)
科学院(18123)
(17754)
北京(17400)
(17388)
(17108)
(16853)
经济学(16630)
基金
项目(105633)
科学(81592)
基金(78279)
(73700)
国家(73173)
研究(65264)
科学基金(60520)
社会(43067)
自然(43015)
基金项目(42357)
自然科(41941)
自然科学(41921)
(41899)
自然科学基金(41227)
社会科(40995)
社会科学(40979)
(36083)
资助(30902)
教育(28553)
重点(24276)
计划(23754)
编号(23517)
(22595)
(22386)
(22214)
科技(21568)
科研(21224)
创新(20973)
(20587)
国家社会(18831)
期刊
(51026)
经济(51026)
学报(36087)
(33939)
研究(31011)
科学(28546)
中国(25607)
大学(24224)
农业(23807)
学学(23345)
管理(16426)
(15789)
(13583)
业大(11026)
资源(10113)
农业大学(9661)
经济研究(9143)
业经(9055)
财经(8903)
(8756)
(8494)
金融(8494)
技术(8064)
科技(7987)
(7612)
中国农业(7356)
问题(7229)
图书(6918)
自然(6800)
商业(6320)
共检索到186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云峰  江颂颂  陈宗奎  毛紫琳  张志娟  曹凑贵  李萍  
为揭示不同播期和补灌时期对旱作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期(T1:5月30日;T2:6月9日:农民习惯做法;T3,6月19日)和不同补灌时期(W1:分蘖期+孕穗期补灌;W2:分蘖期+抽穗开花期补灌,农民习惯做法;W3,分蘖期+灌浆乳熟期补灌),综合考察旱作栽培下播期与补灌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T2相比,当播期提前,水稻的株高、茎蘖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其产量达11.03 t/hm~2,提高了16.72%;同时垩白度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提升15.81%。当播期推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稻米品质无显著变化。与W2相比,W1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稻米品质无显著变化。W3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上更为显著,分别达到11.67 t/hm~2、3.33 kg/m~3和15 028元/hm~2,同时稻米品质显著提升。因此,针对湖北省稻(旱)-麦周年轮作系统,水稻应适当提前播期,建议在6月中旬以前播种;在灌溉水有限的情况下,需优先满足分蘖期和灌浆乳熟期的灌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耗  剧成欣  陈婷婷  曹转勤  王志琴  杨建昌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处理。【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当地高产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两种灌溉方式间的节水抗旱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显著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力(产量/灌溉水量),节水抗旱品种灌溉水生产力增幅大于当地高产品种。与当地高产品种相比较,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相对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节水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常规灌溉分蘖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补红英  宋维周  曹凑贵  李萍  
【目的】揭示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节水抗旱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阐明其节水抗旱的特异性生理基础。【方法】2015和2016年利用盆栽试验,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号(HY113)和高产水稻扬两优6号(YLY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淹灌(对照)和干旱(土壤水势-38 k Pa左右)处理,研究干旱对节水抗旱稻与高产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的关系。【结果】与淹灌相比,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的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显著降低了节水抗旱稻HY113的根冠比(由0.1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玮  严玲玲  傅志强  徐莹  郭慧娟  周梦瑶  龙攀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早稻播期宜适当推迟、晚稻播期适当提前有利于光热资源效率的提高,双季稻周年以早稻第Ⅱ播期+晚稻第Ⅱ播期组合的综合效率较高,品种搭配以迟熟早稻和中熟晚稻组合的综合效益较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小梅  赵运林  李小湘  
利用6个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水稻芽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胚芽鞘、胚根长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c)、脯氨酸(Pro)、丙二醛(MDA)以及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等11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相对值与抗旱系数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水稻芽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Vc、GSH和Spm含量的相对值为水稻芽期抗旱性的综合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因变量,3个综合指标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兴华  汪吴凯  杨特武  周强  夏方招  
节水抗旱稻是一类新型水稻品种,集高产、优质和节水抗旱于一体.发展节水抗旱稻不仅可降低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扩大水稻种植范围和面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还变革了传统水稻的种植方式,显著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农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节水抗旱稻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可能制约节水抗旱稻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节水抗旱稻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节水抗旱稻扩大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常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李永丰  
为探讨直播旱种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扬稻6(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进行直播,设置麦秸秆掩埋水种、麦秸秆覆盖旱种、麦秸秆掩埋旱种和常规水种(秸秆不还田,对照)4种处理。结果表明:同常规水种相比,掩埋水种产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0.2%~11.5%,同对照差异显著;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3.0%~6.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掩埋水种、掩埋旱种和覆盖旱种均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及RVA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秸秆还田后籽粒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掩埋旱种、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徐萍  黄占景  张正斌  
在华北地区选育种植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对我国粮食资源和水资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在华北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抗旱节水高产试验,在灌溉出苗一水条件下,结果表明,浚单20的产量最高,达8697.337 kg/hm2,接近水地高产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为1.617 kg/mm,有5个品种鲁玉13、邢抗2、郑单958、冀玉9、蠡玉18超过7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在1.3 kg/mm以上;说明这些品种有较好的抗旱节水高产能力,在有限灌溉条件下,华北地区玉米可实现节水和高产双赢。通过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水分条件下,穗重对产量正效应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辉  段俊枝  李金杰  张洪亮  李自超  
为研究在水、旱稻差异表达的抗旱候选基因、解释旱稻抗旱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已获得的水、旱稻干旱胁迫处理基因表达谱中在旱稻中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分析,以期比较可能的抗旱相关基因在水、旱稻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根据水、旱稻差异表达结果,筛选出8个旱稻高表达基因。通过测序分析发现7个基因在水、旱稻间没有差异,只有一个候选基因OsMIP在典型水稻(日本晴、越富)和典型旱稻(IRAT109、毫格劳)启动子区之间存在18个SNP和1个Deletion的序列差异,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旱稻高表达基因中只有少数存在序列上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OsMIP的启动子区在水、旱稻间的序列差异,利用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灿  王直华  张家亮  曹金华  刘东华  黄峰  靳德明  
以2个推广品种两优培九、T优207和2个新组合M175s/胜泰1号、M1s/9311等4个杂交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半期旱作(插秧至分蘖盛期保留水层而分蘖后期至成熟期旱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比较,半期旱作节省后期灌溉用水16.79%;除T优207产量略低于对照外,其它3个品种的产量均略高于对照,但增减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两优培九的千粒重显著下降外,其它产量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米质分析结果表明,半期旱作可以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蛋白质含量,除T优207外,其它品种的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均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肖跃成  王显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万恒  张恒嘉  李福强  王泽义  高佳  巴玉春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修宽  马茂亭  赵同科  安志装  姜玲玲  
【目的】测墒补灌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小麦节水灌溉新技术。论文旨在探索测墒补灌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为该区节水、节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漫灌的方式设置测墒补灌和施氮两因素田间试验,补灌设置4个处理,于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W1)、60%(W2)、70%(W3)、80%(W4)。施氮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和300 kg·hm-2(N300)。在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余新桥  方第端  彭晓明  吴丽君  刘成元  李永洪  
为了对川南丘陵区的节水抗旱杂交稻适栽类型进行了研究,通过邻田对比调查节水抗旱杂交稻与四川主栽普通杂交稻在冲沟田及坡塝田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113号’、‘旱优715号’在冲沟田种植比四川主栽普通杂交稻减产2.65%~7.23%,在坡塝田种植增产17.57%。在严重干旱条件下的减灾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节水抗旱杂交稻更适合在丘陵稻区坡塝田种植,在坡塝田有效穗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