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3)
- 2023(9638)
- 2022(8045)
- 2021(7538)
- 2020(6044)
- 2019(13494)
- 2018(13255)
- 2017(26078)
- 2016(13856)
- 2015(15288)
- 2014(14462)
- 2013(14361)
- 2012(13055)
- 2011(11887)
- 2010(11924)
- 2009(11345)
- 2008(10805)
- 2007(9767)
- 2006(8503)
- 2005(7307)
- 学科
- 济(66004)
- 经济(65927)
- 农(49341)
- 业(45023)
- 管理(33037)
- 农业(33019)
- 方法(27562)
- 数学(25614)
- 数学方法(25457)
- 企(23267)
- 企业(23267)
- 业经(18706)
- 中国(17209)
- 地方(15645)
- 财(13782)
- 农业经济(12457)
- 制(12181)
- 贸(11635)
- 贸易(11631)
- 易(11290)
- 发(11233)
- 人口(9992)
- 发展(9512)
- 展(9500)
- 村(9496)
- 农村(9474)
- 策(9128)
- 融(8761)
- 金融(8759)
- 体(8729)
- 机构
- 学院(195312)
- 大学(187331)
- 济(85724)
- 经济(84235)
- 管理(75827)
- 理学(66641)
- 理学院(66005)
- 管理学(65003)
- 管理学院(64649)
- 研究(62555)
- 农(49986)
- 中国(49441)
- 农业(37676)
- 京(37045)
- 财(36560)
- 科学(35399)
- 业大(33339)
- 中心(30797)
- 所(30440)
- 财经(29493)
- 江(28797)
- 研究所(27221)
- 经(26976)
- 经济学(26229)
- 范(25210)
- 师范(25033)
- 经济学院(24030)
- 经济管理(23623)
- 农业大学(23407)
- 州(23265)
- 基金
- 项目(132688)
- 科学(106211)
- 研究(102071)
- 基金(97624)
- 家(83443)
- 国家(82628)
- 科学基金(72096)
- 社会(68119)
- 社会科(64216)
- 社会科学(64203)
- 省(52754)
- 基金项目(52172)
- 教育(46039)
- 自然(43453)
- 编号(43049)
- 划(42649)
- 自然科(42468)
- 自然科学(42463)
- 自然科学基金(41716)
- 资助(38557)
- 成果(33538)
- 发(30324)
- 部(30311)
- 农(30220)
- 重点(29159)
- 国家社会(28705)
- 课题(28401)
- 创(27762)
- 制(26636)
- 人文(26608)
共检索到283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龙 宋月萍
文章使用2011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生态脆弱区、边境类型区、少数民族区等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意愿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究撤点并校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小学教育资源可及性下降对人口流动意愿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由于政策的粗放式执行,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资源可及性的下降对人口、特别是女性人口的流动意愿具有限制性作用。在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进程中,增强小学教育资源的可及性能够免除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后顾之忧,提振其外出流动的信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梦秋
撤点并校是我国过去10多年的重大教育事件,对农村中小学空间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江苏省仪征市的案例分析,认为国家规定的学校服务半径40min的标准,只有在撤点并校前才能完全达到,当前的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服务半径已基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从未来趋势看,中小学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学校服务半径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区制订不同的学校服务半径标准。与此同时,当前农村中小学的空间布局调整与优化,应与校车的配置同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学校布局与校车线路的理想图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上学需求。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义务教育 服务半径 江苏仪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浩天
本文以河南省10村334个农户为例,通过问卷统计和深度访谈,从农村人情消费主体和标准、人情消费域、消费方式和规模及消费心理几个视角进行深层剖析,深描了我国人情消费的现况。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以血缘和地缘为主要的消费动力有所松动,"理性"消费趋势上扬;伴随人口流动的扩大,人情消费范围不断延伸,消费媒介呈现货币化趋势;人情消费主体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人情消费负担总体相对较重。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村地区 人情消费 行为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侯海波 吴要武 宋映泉
2001~2012年期间,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不少地方政府推行"撤点并校",中西部农村大量教学点被撤并。小学数量减少且向乡镇集中,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增加,导致低年级小学生被迫选择寄宿。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河北省和四川省137所具有寄宿资格的乡镇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将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与对应距离区间内的教学点分布状况进行匹配,作为"撤点并校"政策的代理变量,评估了该政策对小学生低龄寄宿的影响,以及低龄寄宿对小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教学点降低了小学生低龄寄宿的可能性,低龄寄宿阻碍了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进程。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低龄寄宿 人力资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
关键词:
种植结构 农户类型 农户分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扬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得到了较早的关注,国家从社会保障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养老保障网,但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起步较晚,其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养老保障形式更为严峻: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随着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日趋弱化,机构养老在农村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及服务质量过低的问题,惠及农村老年人的“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过低。这其中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是大量留守在农村的空巢老人,其经济来源单一、生活照料缺失、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愈加严重,亟待解决。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 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庆芬
笔者以成都"试验区"的农村产权改革为背景,运用第一手数据发现,农村居民存在产权抵押融资的意愿。虽然有效需求的规模有限,但产权抵押被视为大额融资的备选手段,与担保相比具有更好的隐私保障和节约面子成本的优势。同时,产权融资意愿有明显的阶层分化和村镇差异,风险认知参差不齐。Logit模型分析表明,正规信贷经历、主要收入来源、性别和年龄对村民产权融资意愿有显著影响。未来农村改革需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抵押融资试验。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 抵押贷款 融资意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乡经济 流动人口 劳动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海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乡村劳动人口流向城镇,城镇因人来而兴,乡村因人去而衰,一切因人而起。本文研究了乡村劳动人口流动的特征、规模、推动力量以及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开放以来,乡村就业人口规模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城镇就业人口则呈上升趋势的规律;城镇化背景下生产要素配置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双重力量引起乡村劳动人口理性单向外流;农村劳动人口外流促进了农村生产内部分工,进而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合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在乡村投资,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顺应农村劳动人口回流,乡村终将振兴。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流动 农村劳动力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晓蓓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新格局雏形渐渐形成,然而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处于最初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保证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结合,并且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标准制度,建立信息传递更加方便、高效的数据库与信息化服务平台,创建更加高效的农村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商贸 流通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晓蓓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新格局雏形渐渐形成,然而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处于最初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保证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结合,并且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标准制度,建立信息传递更加方便、高效的数据库与信息化服务平台,创建更加高效的农村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商贸 流通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汉荣
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具有时效性强、运输量大和成本高的特点;与城市地区相比,具有产业收益率低的特点。我国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基础、环节、平台、支持体系均需要优化和调整。为此,发展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应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优化基础设施和物流环节,构建信息化平台和人才支持体系。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村地区 冷链物流 发展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