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4)
2023(13629)
2022(11067)
2021(10016)
2020(8167)
2019(18200)
2018(17680)
2017(34528)
2016(18287)
2015(20171)
2014(20243)
2013(20444)
2012(19249)
2011(17380)
2010(17894)
2009(16769)
2008(16813)
2007(15474)
2006(14214)
2005(13154)
作者
(53455)
(45085)
(44744)
(41891)
(28390)
(21586)
(20164)
(17520)
(17137)
(16108)
(15348)
(15049)
(14552)
(14334)
(13901)
(13617)
(13170)
(12981)
(12924)
(12875)
(11230)
(11212)
(10983)
(10520)
(10124)
(10085)
(10004)
(9954)
(9052)
(8987)
学科
(95881)
经济(95784)
(86436)
(68090)
企业(68090)
管理(61498)
(47692)
业经(33274)
农业(32179)
方法(31245)
地方(28141)
中国(26427)
(23875)
数学(22865)
数学方法(22766)
技术(19667)
(18269)
(16641)
财务(16625)
财务管理(16609)
(15879)
企业财务(15698)
(15585)
(15410)
地方经济(14860)
(14798)
贸易(14784)
产业(14525)
(14487)
(14246)
机构
学院(274873)
大学(263659)
(123573)
经济(121314)
管理(110977)
理学(94438)
理学院(93452)
研究(93414)
管理学(92426)
管理学院(91892)
中国(74667)
(57177)
(56436)
科学(53846)
(53548)
(46623)
(45412)
中心(43859)
农业(43188)
业大(42035)
财经(41572)
研究所(41569)
(37472)
经济学(36198)
(35679)
北京(35463)
(35046)
师范(34795)
(33141)
经济管理(32897)
基金
项目(176266)
科学(141916)
研究(135062)
基金(127422)
(108586)
国家(107441)
科学基金(94404)
社会(89921)
社会科(85082)
社会科学(85064)
(72694)
基金项目(68288)
(57962)
教育(57865)
自然(57022)
编号(55770)
自然科(55672)
自然科学(55660)
自然科学基金(54704)
资助(49001)
(45943)
成果(42674)
(40206)
(39120)
重点(39078)
发展(38442)
(38381)
(37841)
课题(37807)
国家社会(37077)
期刊
(156305)
经济(156305)
研究(81939)
中国(61164)
(60164)
管理(43773)
(41648)
农业(40574)
科学(37839)
学报(34739)
业经(32914)
(30009)
金融(30009)
大学(27888)
学学(26803)
技术(26200)
教育(24734)
经济研究(21750)
问题(21358)
(21105)
财经(20413)
(17848)
技术经济(17030)
世界(15529)
农村(15210)
(15210)
农业经济(15010)
商业(14801)
经济问题(14734)
现代(14594)
共检索到433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袁菱苒   余泳泽  
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撤县设市”改变了县域发展战略,扩张了县级政府的权限,是20世纪末旨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同时要求兼顾县域农业发展的代表性政策。然而,本文基于1992~2019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后发现,“撤县设市”不利于农业总产值的提升。“撤县设市”后,财政与土地资源加速离农,但由于该时期许多县在没有达到政策所要求的产业基础下“设市”,使得财政支出和土地利用行为的非农化未能转化为工业的超额增长,进而导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畅,并最终影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产业基础达到设市标准时,“撤县设市”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保持农业产出稳定,同时达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此,该时期“撤县设市”的主要问题在于执行过程而非设计环节。2010年后中国重启“撤县设市”,新“设市”县全部达到产业基础要求,农业发展良好,证明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及其前提条件,这为下一阶段更好发挥县域工农循环,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荣博  钟昌标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大陆县域数据,以撤县设区改革为切入点,借助计量模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地方政府官员变更和县域环保部门执法)在其中表现的作用。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撤县设区改革显著增加县域碳排放量,致使其上升约0.202个单位。被撤并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公路密度规模和区域绿色植被覆盖程度减少)、工业转移集聚(污染转移准入与专业化集聚滞后)与政府财政失衡是导致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机制路径。政府经济目标增长硬约束、市(县)长更替和县级环保部门执法监督弱化均能够显著负向影响被撤并县域的绿色低碳质量。研究建议,政府应该注重提升被撤并县域绿色低碳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兰   赵建梅  
县域经济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代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突破统计数据受制于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获得空间一致且跨时间可比的县域经济衡量指标。这不仅可避免因使用统计数据可能导致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还可以同时分析“撤县设区”对县(市)和市辖区的影响,为“撤县设区”的研究提供更细致完整的图景。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无论对被撤并县(市),还是对原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原因在于,尽管“撤县设区”能够促进县域企业吸收更多人力资本,但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撤县设区”改革不能显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蓬军  邓俊淼  
本文探讨了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以及区位和环境条件,分析了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及相关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政宇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经济的总和,一般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由一、二、三产业和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复合系统。以信息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渗透和带动作用。通过信息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有2070个行政单位,国土面积为91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5%;人口总数为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干经天  徐新春  陈春良  凌幼茹  姚利根  
本文从分析我国县域农业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县域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而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新思路,阐明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及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戴双兴  
在一个县域范围,如果从经济活动的角度去分析,县域经济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着大部分土地,因此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二,农民在县域内的居民中占据着绝大多数,农民的文明和富裕程度,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县域经济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干经天  徐新春  陈春良  凌幼茹  姚利根  
本文从分析我国县域农业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县域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而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新思路,阐明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及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志强  张春霞  谢志忠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福建省委、省政府围绕中央提出的"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一课题,实施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收集有关农业产业化统计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对实现目标进行评价,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齐心   邓苏昊   陈珏颖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均是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18个省份中9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检验了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提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影响和提高邻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在短期和长期内,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整体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影响中或存在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县乡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强化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欣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2004年辽宁省63个县区的相关数据,描述了县域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实证分析了县域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解决县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喻龙敏  易法敏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给县域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带来的作用机制分析,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2018—2020年12个县域城市为样本,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县域农业产业的提升展开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县域农业的发展质量。第二,乡村经济数字化是影响县域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数字基础建设能够为县域农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平台作用,数字化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普惠金融是县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四高型”县域农业发展质量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普通型”县域农业。据此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实施差异化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等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锤  薛允达  赵永江  
实现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深入分析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荥阳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在实现循环农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荥阳市农业循环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陕西省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而且主要是乡镇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县域主导农业产业的优化选择和持续稳定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县域农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发挥促进作用,政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级评价筛选、动态监测和立法管理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国  翟进进  杜云飞  张世胜  
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农业特色产业创新的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四种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指出了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