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2)
- 2023(2662)
- 2022(2098)
- 2021(1818)
- 2020(1494)
- 2019(3379)
- 2018(2986)
- 2017(6041)
- 2016(2976)
- 2015(3225)
- 2014(3072)
- 2013(3093)
- 2012(2896)
- 2011(2735)
- 2010(2566)
- 2009(2198)
- 2008(2155)
- 2007(2025)
- 2006(1714)
- 2005(1460)
- 学科
- 济(16521)
- 经济(16509)
- 管理(7741)
- 业(7313)
- 地方(7150)
- 方法(6049)
- 数学(5609)
- 数学方法(5580)
- 农(5303)
- 企(4619)
- 企业(4619)
- 农业(3930)
- 地方经济(3706)
- 财(3568)
- 中国(3532)
- 业经(3334)
- 贸(3232)
- 环境(3231)
- 贸易(3228)
- 易(3106)
- 学(2952)
- 融(2431)
- 金融(2429)
- 制(2289)
- 划(2067)
- 银(2009)
- 银行(2007)
- 行(1948)
- 技术(1946)
- 产业(1892)
- 机构
- 学院(44524)
- 大学(43689)
- 济(21008)
- 经济(20668)
- 管理(16789)
- 研究(16401)
- 理学(14852)
- 理学院(14669)
- 管理学(14428)
- 管理学院(14343)
- 中国(12047)
- 科学(10503)
- 农(9250)
- 财(9052)
- 京(8494)
- 所(7951)
- 中心(7714)
- 财经(7497)
- 业大(7491)
- 研究所(7394)
- 经济学(7194)
- 农业(7020)
- 经(6890)
- 经济学院(6717)
- 江(6640)
- 院(6390)
- 省(5887)
- 范(5809)
- 师范(5768)
- 财经大学(5681)
- 基金
- 项目(35130)
- 科学(28310)
- 基金(27055)
- 家(24642)
- 国家(24489)
- 研究(23859)
- 科学基金(20989)
- 社会(17032)
- 社会科(16295)
- 社会科学(16293)
- 基金项目(14688)
- 自然(13665)
- 自然科(13297)
- 自然科学(13292)
- 自然科学基金(13034)
- 省(13014)
- 划(11288)
- 资助(10288)
- 教育(9818)
- 编号(8305)
- 发(8123)
- 国家社会(7991)
- 重点(7970)
- 部(7629)
- 创(7172)
- 创新(6807)
- 科研(6561)
- 制(6459)
- 教育部(6450)
- 计划(6441)
共检索到62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胡雅静
在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撤县设区带来的区域一体化对于化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撤县设区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撤县设区显著提升了工业产能利用率。撤县设区的产能过剩化解效应在东部城市和低行政级别城市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提高人口密度和创新水平提升了产能利用率,而缓解市场分割并不是撤县设区影响产能过剩的主要传导路径。撤县设区还对邻近城市的产能过剩治理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撤县设区政策及化解中国式产能过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恩义 吴彦榕
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优化现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出口贸易关联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母国的产能利用率,最终化解过剩产能;而金融支持则是OFDI的重要推动力。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并加权平均计算各省市产能利用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存在普遍性的产能过剩;OFDI和出口贸易均能有效转移过剩产能,但各地区的效应有较大差异,且OFDI与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支持能够推进企业OFDI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恩义 吴彦榕
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优化现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出口贸易关联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母国的产能利用率,最终化解过剩产能;而金融支持则是OFDI的重要推动力。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并加权平均计算各省市产能利用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存在普遍性的产能过剩;OFDI和出口贸易均能有效转移过剩产能,但各地区的效应有较大差异,且OFDI与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支持能够推进企业OFDI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化解产能过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如钢铁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明显表现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晨晖 陈长石
为增加城市数量和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自2017年起我国重启了新一轮的撤县设市工作。基于这一背景,以上一轮撤县设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撤县设市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影响与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设市地区在经济绩效方面的改善既存在正向的外溢效应,也因对周边资源的吸引而产生负向的竞争效应;正向外溢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经济规模上,负向竞争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发展效率上。基于此,本轮撤县设市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城市间的衔接,以撤县设市带动城市群的形成和扩大;还应立足效率提升,加强产业、人才等政策配套,促进政策总效应由规模增长向效率改善转变。
关键词:
撤县设市 城市化 溢出效应 城市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系统考察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从全局层面把握撤县设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协同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1797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探究了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撤县设区会对周边未发生撤县设区建制变更县的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且该外溢效应在空间上表现出随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特征。外溢效应综合反映到地级市层面同样表现出撤县设区对粮食生产的削弱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影响周边县耕地用途非农化、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农地非农化机制,以及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本地就业结构改变的劳动力非农化机制,对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伟 陆军
撤县设区改革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地级市政府推动的行政区划改革,这一改革反映出地级市政府主导的地市财政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经实证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后地级市政府在统筹分配财政资源过程中,将更多财政资源集中于市辖区内,带来了更快的市辖区经济增长,而地级市下辖县域的经济增长却并未因此减速。比较整县设区和拆县设区两种撤县设区改革的实施方式,拆县设区改革方式下地级市市辖区财政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产生的经济增长驱动效应也更强。这一发现也表明,集中投入市辖区的财政资源与投入县域相比可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建议在撤县设区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市辖区经济和县域经济进行合理定位,在地市财政资源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关键词:
撤县设区改革 城市经济 地方财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蕾 张京祥
2000年以来,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进行了大力度的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县设区”为主要手段的区划调整为都市区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以镇江市丹徒区为研究个案,对行政区划兼并的效应进行客观检讨,分析了这一举措的得失,并就如何建构更为有效的都市区管理体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区划兼并 效应 丹徒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包群
作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撤县设区在中国地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尤为频繁,其增长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1998-2008年的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倍差法考察撤县设区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撤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增长轨迹。尤其重要的是,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吸引大量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引起企业数量扩张,进而带动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快速积累获得短期经济增长,也造成了撤并城市生产效率下降和资源错配加剧。本文研究证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化改革方案,撤县设区的作用仍然依赖于要素扩张这一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对城市增长效率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增长绩效 经营土地 粗放型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琳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撤县设区这一区划调整在过去一段时间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通过采集1995—2006年间所有的撤县设区样本,将撤县设区区分为主动适应型与被动调整型两大类,就能够较好地展现过去一段时间撤县设区现象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主动适应型的撤县设区较好地顺应了市场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更有可能与城市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被动调整的撤县设区则由于通常并没有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会与城市化的发展背道而驰。
关键词:
撤县设区 主动适应 被动调整 城市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马艳茹
研究目的:探索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9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机制模型检验其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财政竞争和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但引资竞争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3)撤县设区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促进效应显著;其增加了商服和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加剧了不同用途土地出让价格扭曲。研究结论:合理运用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区域与城市规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撤县设区政策,逐步深化地区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妤凡 王开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频繁,撤县(市)设区更是成为中心城市扩容提质的主要行政手段。统计和分析1978年以来全国撤县(市)设区的数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总结和归纳了这一行政区划调整频繁的动因,研究发现:①1978—2016年间全国共有231个市辖区调整的案例,90%以上的市辖区调整发生在1997年以后,且以撤县(市)设区为主;②1997—2002年和2011—2016年为全国撤县(市)设区的高峰期,尤其是2010年以后增长态势明显;③撤县(市)设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且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撤县(市)设区的主力军;④基于"核心—外围发展理论",我国撤县(市)设区频繁的动因可归纳为六点,即撤地设市后的建制性调整、市管县体制下的区域统筹、撤县设市冻结后的体制性调整、省管县体制下的政府竞争、大城市情结下的结构性调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手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黎 邹埴埸
撤县设区是近年来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改革对地级市税收收入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增长变量后,撤县设区改革显著降低了地级市的税收收入,这一影响具有动态效应。在税种当中,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下降最为明显。而且对于撤县设区改革强度越大的样本,其税收收入下降更多。这主要是因为撤县设区改革后,原县级政府税收激励程度下降,进而减少了税收努力程度,从而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省以下政府层级调整对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财力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政府收入划分和分成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撤县设区 税收收入 税收激励 税收努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子炎
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在2013年11月4日召开的"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研究探讨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提出了用5年时间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的目标。化解产能过剩,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经常性地被政府作为重要目标加以推进,仅在2013年,就已经有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出台具体文件,提出整改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出现了一边压缩一边又在扩大的问题,这导致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愈演愈烈,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十分低下。很显然,化解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要达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