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0)
- 2023(6109)
- 2022(5177)
- 2021(4533)
- 2020(3602)
- 2019(8267)
- 2018(7831)
- 2017(15277)
- 2016(7757)
- 2015(8776)
- 2014(8831)
- 2013(8841)
- 2012(8699)
- 2011(8174)
- 2010(8545)
- 2009(8073)
- 2008(7724)
- 2007(7201)
- 2006(6815)
- 2005(6438)
- 学科
- 济(63629)
- 经济(63582)
- 管理(19393)
- 方法(18106)
- 业(18002)
- 地方(17927)
- 数学(16493)
- 数学方法(16435)
- 企(13097)
- 企业(13097)
- 地方经济(13031)
- 中国(12664)
- 农(11086)
- 学(10166)
- 业经(9774)
- 融(8861)
- 金融(8858)
- 制(7695)
- 农业(7495)
- 环境(7350)
- 经济学(7256)
- 贸(7192)
- 贸易(7183)
- 财(6997)
- 银(6929)
- 银行(6925)
- 易(6809)
- 行(6787)
- 发(6449)
- 体(6191)
- 机构
- 大学(128506)
- 学院(126955)
- 济(69961)
- 经济(68874)
- 研究(51952)
- 管理(45592)
- 中国(39956)
- 理学(38175)
- 理学院(37684)
- 管理学(37243)
- 管理学院(36987)
- 财(29260)
- 京(27414)
- 科学(27109)
- 所(26419)
- 经济学(23935)
- 研究所(23579)
- 财经(23398)
- 中心(22407)
- 经济学院(21220)
- 经(21212)
- 江(18891)
- 院(18000)
- 北京(17762)
- 农(17575)
- 财经大学(17387)
- 范(16166)
- 师范(16060)
- 科学院(15804)
- 州(14866)
- 基金
- 项目(77631)
- 科学(61666)
- 基金(58474)
- 研究(57052)
- 家(51871)
- 国家(51043)
- 科学基金(42788)
- 社会(39927)
- 社会科(37907)
- 社会科学(37894)
- 基金项目(30137)
- 省(27246)
- 自然(25303)
- 自然科(24688)
- 自然科学(24679)
- 资助(24383)
- 教育(24346)
- 自然科学基金(24243)
- 划(23360)
- 编号(20821)
- 发(18813)
- 部(17894)
- 国家社会(17793)
- 重点(17740)
- 成果(17279)
- 济(16014)
- 经济(15898)
- 发展(15871)
- 教育部(15738)
- 展(15674)
共检索到210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坤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市场经济道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胡坤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Africa)亦称热带南部非洲,主要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区域。①在1989年前苏联解体以前,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在经济上主要依附于前苏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坤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胡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Africa)亦称热带南部非洲,主要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区域。这一地区在经济结构上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世界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发表题为《来自非洲的好消息》的文章,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近年经济持续增长。文章指出,非洲33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1996年,20个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或超过了5%,超...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李洁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去极端化经历了从社会、政治改造到军事打击,再回归全领域治理的发展过程。冷战时期,这些国家致力于将当时逐渐兴起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纳入本土体制。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则试图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的政治化转型进程加以规范和控制。"9·11"事件后十年,随着美国反恐战争强力介入撒哈拉以南非洲,该地区的去极端化进程被片面简化为反恐。2010年以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重新重视军事手段以外的去极端化方案,引入一系列法律、教育和社会、经济新举措,呈现出全领域去极端化的新态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全领域的去极端化不排斥在明辨是非、善恶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并探寻宽恕与妥协的可能,其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文卿 赵忠秀
本文研究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活动对该地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使用索洛增长模型及1991-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该地区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并从中获利。实证结果还表明,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对非洲当地企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中国的投资与援助对非洲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显著的影响。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文刚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端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这一区域。非洲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与非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多党民主化风潮、经济社会欠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构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伊斯兰主义思潮和运动不会改变非洲伊斯兰教总体温和且具包容性的大局,但其对非洲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伊斯兰主义在非洲会长期存在,但因自身矛盾重重,加之近年来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其遏制和打击力度,长远来看,伊斯兰主义在非洲难有更大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毅
在区域治理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的治理类型正影响着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由于这一地区特有的政治文化对该区域治理模式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起着决定性影响,也造就了这片大陆上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区域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这些模式是目前侧重于以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区主义研究视角所无法认识的。因此,该地区的客观条件为思考区域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需要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对非洲区域治理模式进行分类,并对非洲区域治理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李卓颖
随着"非洲千年计划"的实施,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的重点逐渐由小学教育转向相对薄弱的中等教育。为了加快非洲全民教育目标与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世界银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对该地区的中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经费、教学质量、课程和学校权力下放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实现改革目标的因素。
关键词: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中等教育 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微
2013年5月,美国布鲁金斯协会发表的研究报告《展望非洲》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非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非洲出现了埃塞俄比亚、加纳、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另一方面,非洲大陆固有的顽疾依然深重,例如,基础设施落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宁彧
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早期传播带有浓厚的经院特点,传播的力度与广度相对有限。穆拉比特运动、穆瓦希德运动以及"富拉尼圣战"为19世纪萨拉菲主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化。其中,极端化的萨拉菲主义以"圣战"分子为传播载体渗透至撒哈拉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冲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以苏菲主义为主流的宗教格局,而且在瓦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体制的同时,消耗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红利。某些宣扬萨拉菲主义的极端组织在辖区内进行社会控制,灌输超越国界的"乌玛"与"哈里发国家"理念,对当前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已困难重重的民族国家建构构成了挑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华 谭晓风
先锋树种选择是沙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试验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5种抗旱树种作为先锋树种,通过对其种苗、造林技术、森林培育措施等环节的试验,对其树高、胸径、冠幅和存活率连续4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先锋树种林分对林地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伞相思、巨大戟、赤桉、东非车桑子4个试验树种可以作为该地区的先锋树种;在旱季先锋树种林分对林地土壤温度和林地土壤湿度两方面能起到良性作用,能为后续树种创造较优越的生长环境条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黄丹华
殖民主义时期,法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实施的教育同化政策对这些法语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长期不利的影响。这些不利的影响主表现为:高等教育成本高昂,入学机会严重不足,科学与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受到忽视,非洲本土语言在高等教育中被边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红坤 金晔 毛世平
本文以日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水稻技术转移为例,系统探究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农业技术转移的发展、模式并进行深刻反思,进而凝练出对中国完善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的启示。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始,日本基于履行国际责任、开发非洲资源与市场、获取国际社会信任和话语权、推动实施“海外农业战略”等综合考量,不断推动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为此,日本着眼水稻生产经营链条的每个环节,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展以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灌溉水稻栽培、新品种推广、收获后加工以及增强受援国自主创新能力为典型模式的水稻综合技术转移。总体来看,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农业技术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可持续性尚有不足。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双方技术优势和真实需求有效衔接、变革非洲农耕模式和农耕理念、拓展技术转移视野以开展综合技术转移、提升技术转移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在过去30余年里,由于政策与实践上的忽视,中等教育已经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加速推进中等教育的发展现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该地区各国政府与国际捐赠组织正在携手制定中等教育复兴策略,以期使其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中等教育 滞后 复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彭自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教师数量短缺且质量不高给普及基础教育的目标提出巨大挑战。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一项为期十年针对小学教师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师资培训计划"(TTISSA),致力于提高该地区小学教师地位与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改革师资管理的行政体制,开发适切的教师教育政策,提升教师专业的质量标准并确保其专业发展的连贯性。该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计划的总经费不足、组织效率低下、政策本土化程度低以及各国教师教育经费极度缺乏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