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2)
- 2023(4948)
- 2022(4180)
- 2021(3814)
- 2020(3241)
- 2019(7186)
- 2018(7067)
- 2017(13482)
- 2016(7546)
- 2015(8412)
- 2014(8369)
- 2013(8178)
- 2012(7404)
- 2011(6809)
- 2010(7019)
- 2009(6824)
- 2008(6916)
- 2007(6202)
- 2006(5659)
- 2005(5267)
- 学科
- 管理(28004)
- 济(25583)
- 经济(25517)
- 业(23477)
- 企(20498)
- 企业(20498)
- 制(11541)
- 财(11395)
- 方法(8757)
- 体(8029)
- 农(7537)
- 中国(7412)
- 数学(7262)
- 数学方法(7137)
- 业经(7112)
- 务(6962)
- 财务(6946)
- 体制(6936)
- 财务管理(6929)
- 企业财务(6574)
- 学(6374)
- 银(5554)
- 银行(5547)
- 划(5492)
- 环境(5431)
- 税(5360)
- 行(5278)
- 土地(5218)
- 融(5184)
- 金融(5182)
- 机构
- 大学(108473)
- 学院(107374)
- 济(44010)
- 经济(42950)
- 管理(40313)
- 研究(38217)
- 理学(33811)
- 理学院(33426)
- 管理学(32967)
- 管理学院(32755)
- 中国(29603)
- 财(24507)
- 京(24050)
- 科学(22047)
- 所(19090)
- 财经(18242)
- 江(17769)
- 农(17546)
- 中心(16964)
- 研究所(16885)
- 业大(16515)
- 经(16392)
- 北京(15526)
- 院(15187)
- 经济学(13654)
- 财经大学(13443)
- 省(13335)
- 州(13137)
- 农业(12991)
- 范(12829)
- 基金
- 项目(70247)
- 科学(55581)
- 研究(51660)
- 基金(51579)
- 家(45480)
- 国家(45156)
- 科学基金(38430)
- 社会(33435)
- 社会科(31667)
- 社会科学(31661)
- 基金项目(27035)
- 省(26914)
- 自然(24573)
- 自然科(23914)
- 自然科学(23908)
- 自然科学基金(23498)
- 教育(23457)
- 划(23239)
- 资助(20830)
- 编号(20020)
- 制(19395)
- 成果(16764)
- 重点(16056)
- 部(15910)
- 课题(14714)
- 发(14441)
- 创(14374)
- 国家社会(14090)
- 教育部(13697)
- 性(13618)
共检索到171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罗婷婷 邹学荣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继承我国休耕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欧美休耕的先进经验,建立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与休耕转换的有效机制:运用计划手段把休耕纳入国土规划,并把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纳入休耕计划;运用退耕还林等休耕补偿和撂荒、弃耕、闲置赔偿以及土地收回等市场手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彭阳
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当前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其固碳效益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山区人口外出打工,山区人口越来越少,也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本论文以湖南省会同县耕地经造林和撂荒恢复14年后所形成的退耕还林地(杉木纯林)和农田撂荒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群落特征和碳储量差异。基于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两个样地物种组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耕地在两种恢复方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似性系数等群落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春灯
国家"以粮换地,以钱换林"的退耕还林政策,过分强调退耕还林面积和林种的"计划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而引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以林权为核心的各种冲突。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国家意志"和"市场意志"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利益冲突 机制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具有“积极的”或“正的”外部性经济活动。作者在分析了庇古等人的利益调整观点和科斯等人的改变利益调整的初始条件的观点这两种相对立的解决外部性问题观点以后 ,指出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政府找到一种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最优折衷方案 ,在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外部性问题时保持产权模糊性是非常有利 ,因而应采取利益调整的办法。为此 ,作者建议加快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近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委制定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旨在通过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生态脆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退耕规模、任务安排、政策支持、监测考核等内容。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炜 薛建宏 张兴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晓梅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王娟 孔繁斌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凡斌 何尤刚 江灶发
通过定性识别和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治理、林权政策有效性、财政资金保障等实施环节均存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影响工程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制约工程稳步规模推进和成果的巩固。在系统评价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风险管理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周庆行
运用公共经济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职能划分的原则、土地竞租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地方政府和农民承担的成本和收益损失。认为中央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不仅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生态贡献补偿不足,而且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对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对农民的补偿较之于其在退耕还林中承担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林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现有补偿数量不足,时间短;林地承包经营权限制性强、缺乏可交易性又使产权激励功能弱化。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的目标,必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补偿额度,并建立长期、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地方政府 农民 制度缺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六英 王万山
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很好的生态林补偿制度创新, 使政府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与赞誉,也得到多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赞同。但由于产权安排、政策设计缺乏弹性和协调机制的原因,使退耕还林政策在实施中还是遇到不少的阻力,在退耕地选择、还林林种选择、种苗供应、经费管理与补助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归纳进四个字:产权冲突。中央政府是国家公权代表,要的是生态;农民是私权代表,要的是吃饭,地方政府是准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鑫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大批湿地被破坏,大量鸟类迁徙他乡,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因此,树立湿地保护理念,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着力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应引起重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强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还林结构演化稳定的结果。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退耕还林市场将演化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其中一定比例的农户还经济林,而其余的农户还生态林。调整补贴政策对退耕还林结构进行引导、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可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造林结构 演化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