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9)
2023(4789)
2022(4388)
2021(3999)
2020(3676)
2019(8713)
2018(8611)
2017(17083)
2016(9533)
2015(11053)
2014(11439)
2013(11600)
2012(11061)
2011(10054)
2010(10199)
2009(9606)
2008(9808)
2007(9070)
2006(7617)
2005(6840)
作者
(29612)
(25035)
(24987)
(23919)
(15877)
(11988)
(11575)
(9890)
(9185)
(8877)
(8364)
(8356)
(8135)
(7947)
(7939)
(7822)
(7793)
(7346)
(7224)
(7158)
(6346)
(6165)
(6023)
(5764)
(5635)
(5615)
(5590)
(5475)
(5073)
(5063)
学科
(43513)
经济(43477)
管理(26027)
(25680)
方法(23538)
数学(21264)
数学方法(21099)
(20207)
企业(20207)
(11740)
(10993)
(9696)
中国(9597)
(8996)
贸易(8995)
(8734)
地方(7969)
农业(7560)
业经(7542)
(7376)
(6984)
财务(6971)
财务管理(6948)
(6643)
企业财务(6540)
(6223)
银行(6199)
(6180)
金融(6178)
环境(6116)
机构
大学(147190)
学院(145669)
(61120)
经济(59831)
管理(55567)
研究(48507)
理学(47971)
理学院(47440)
管理学(46616)
管理学院(46349)
中国(36449)
科学(30743)
(30733)
(28328)
(27534)
(25707)
业大(23852)
研究所(23381)
中心(23049)
农业(22673)
财经(22276)
(21928)
(20138)
经济学(19285)
北京(19252)
(18457)
师范(18261)
经济学院(17695)
(17199)
(16699)
基金
项目(94926)
科学(73507)
基金(68518)
研究(67478)
(59824)
国家(59353)
科学基金(49936)
社会(41726)
社会科(39537)
社会科学(39521)
(37160)
基金项目(36671)
自然(32794)
自然科(32007)
自然科学(31992)
(31546)
教育(31446)
自然科学基金(31442)
资助(28594)
编号(27995)
成果(23047)
(21634)
重点(21534)
(20437)
(19266)
课题(18817)
科研(18807)
教育部(18257)
创新(18075)
计划(18009)
期刊
(63603)
经济(63603)
研究(39764)
中国(25167)
(25119)
学报(24873)
(22359)
科学(21730)
大学(18052)
管理(17392)
学学(17106)
农业(16544)
(12673)
金融(12673)
教育(12544)
技术(12333)
财经(11185)
业经(10418)
经济研究(10310)
(9537)
(9309)
问题(9210)
技术经济(8074)
理论(7704)
(7660)
统计(7627)
(7520)
商业(7257)
实践(7027)
(7027)
共检索到207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昱  
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杰米·戴蒙在紧急投资者电话会议中宣布,该行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对冲交易策略失误,导致4月以来累计交易亏损超过20亿美元。此次事件引起了市场和监管当局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大鳄的质疑之声再次高涨,对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玄  
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将场外衍生品交易与监管问题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产生及发展的回顾,说明了该机制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为防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需要借助中央对手方机制加强监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由于交易员布鲁诺.伊科西尔对公司债市未来行情的误判,摩根大通的CDS(信贷违约掉期)交易在短短6周时间内发生了2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并且这一亏损窟窿不断被撕大,到2012年第二季度时,其亏损已扩大到85亿美元。而在监管层从四面八方展开对摩根大通(下称"小摩")的追查和问讯时,人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华尔街"模范生"的摩根大通同样存在着风险监控的漏洞,同时未来施予银行等金融机构衍生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敏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2011年年末的资产规模高达2.3万亿美元,在投资银行、消费者和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业务、金融交易处理、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宣布召开紧急电话会议,首席执行官(CEO)戴蒙(James Dimon)宣称其首席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胥朝阳  杨青  
由于并购主体、并购客体以及并购市场环境等各种复杂因素会对并购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并购案例比研究并购一般统计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JP摩根大通银行为研究对象,剖析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特征,考察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绩效,对我国银行业的并购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支东生  周海晨  周丽莎  
摩根大通作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企业,在公司治理、价值理念、运营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10年前,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凭借严谨的治理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躲过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劫难,成为华尔街"最后的胜者"。摩根大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24万名雇员。作为一个全能型银行,摩根大通在美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走近杰米.戴蒙,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其超凡的金融智慧和才识,更领略到了这位"华尔街神童"推动金融帝国建立的真实本领和力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宏宇  
摩根大通在2019年取得了优异的业绩,净利润达到364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2%。在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略有下降的背景下,这一业绩显得尤其突出。除商业银行业务线之外,摩根大通的各条业务线均表现出很好的经营业绩,但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无疑是消费金融业务线,正是其超高的净利润使得摩根大通的整体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极高的水平。因此,摩根大通消费金融业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彦明  
作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经营最稳健的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消费者金融业务发展稳健,其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本文介绍摩根大通消费者金融业务的骄人业绩及其背后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银行业在发展瓶颈期提供开拓新业务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波  陈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寿喜  
摩根大通作为美国银行业巨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经营稳健和风险管理能力强著称,但近年来也为其一系列违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该行因参与美国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舞弊案和Bernard L.Madoff 650亿美元的投资欺诈案而被迫分别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金和赔偿款,更因在销售次级债券中存在欺诈行为,而被处以130亿美元的罚款。由此表明大型金融机构在追求业绩高增长和市场扩张时,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强势地位,最大程度地掠夺市场弱势群体的利益。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后对违规金融机构的重罚也告诫中国政府要加强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小璠  莫依依  许玥  
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关闭,由FDIC作为第一共和银行的接管人,同时FDIC宣布接受摩根大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要约收购当地时间5月1日凌晨3点左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第一共和银行的接管人,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接受摩根大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要约收购。第一共和银行是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中第四家倒下的银行(前三家为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破产银行。
关键词: 摩根大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彦明  
作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经营最稳健的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消费者金融业务发展稳健,其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本文介绍摩根大通消费者金融业务的骄人业绩及其背后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银行业在发展瓶颈期提供开拓新业务的参考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曾秋根  
在2006年,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发生了两件大的亏损事件,一件是Amaranth Advisors LLC(以下简称“Amaranth”)基金在9月18日报道亏损45亿美元,随后扩大至约60亿美元,基金资产价值暴跌65%,超过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创造的43亿美元的亏损纪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宏宇  
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不同,所产生的声誉风险有着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应对思路与措施也存在差异。对于短期声誉风险,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多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对于长期声誉风险,则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余年,需要强调应对措施的一致性与可持续性。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实践之中,可以很自然地看到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在应对上的差异。但是,声誉风险的短期或长期并非完全取决于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一些外部因素,尤其是对声誉风险的监管要求,也会使得声誉风险从短期向长期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