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5)
2023(11258)
2022(9544)
2021(8802)
2020(7600)
2019(17079)
2018(16540)
2017(31963)
2016(17056)
2015(18544)
2014(17741)
2013(17134)
2012(15134)
2011(13132)
2010(12392)
2009(11149)
2008(10602)
2007(8724)
2006(7076)
2005(5694)
作者
(46459)
(38963)
(38749)
(36590)
(24627)
(18776)
(17491)
(15279)
(14778)
(13324)
(13091)
(12986)
(12059)
(12025)
(11910)
(11796)
(11762)
(11674)
(11280)
(11163)
(9548)
(9391)
(9032)
(8890)
(8790)
(8696)
(8452)
(8213)
(7845)
(7635)
学科
(66181)
经济(66111)
(55024)
管理(54790)
(47877)
企业(47877)
方法(38392)
数学(35106)
数学方法(34729)
(23427)
(17986)
财务(17954)
财务管理(17927)
企业财务(17282)
(15518)
业经(14546)
中国(13959)
(12569)
贸易(12566)
(12304)
(11686)
技术(11146)
(10821)
农业(10660)
环境(9491)
地方(9268)
(9136)
(8796)
(8741)
(8610)
机构
大学(229766)
学院(228783)
管理(97105)
(94694)
经济(93231)
理学(86729)
理学院(85949)
管理学(84514)
管理学院(84113)
研究(66976)
中国(50825)
(44855)
(43239)
科学(41956)
(39157)
业大(37764)
财经(36545)
(33757)
中心(32947)
(31604)
农业(31281)
(29799)
经济学(29469)
研究所(29235)
财经大学(28003)
商学(27287)
经济学院(27079)
商学院(27056)
北京(26442)
经济管理(26189)
基金
项目(171137)
科学(136733)
基金(129845)
研究(116829)
(115373)
国家(114500)
科学基金(100251)
社会(77955)
社会科(74376)
社会科学(74356)
基金项目(70091)
自然(68538)
自然科(67130)
自然科学(67110)
自然科学基金(65967)
(65187)
(55801)
教育(53868)
资助(52123)
编号(44347)
(38171)
重点(38099)
(36816)
科研(34582)
(34450)
创新(34446)
国家社会(33590)
教育部(33276)
计划(32810)
人文(32611)
期刊
(85007)
经济(85007)
研究(54376)
学报(39767)
(36363)
科学(34728)
管理(34046)
(32463)
中国(31988)
大学(30203)
学学(29292)
农业(21959)
(18325)
金融(18325)
技术(18280)
财经(17892)
(15137)
经济研究(14824)
业经(14497)
财会(12427)
教育(12219)
(12200)
问题(11806)
(11520)
统计(11347)
科技(10928)
理论(10872)
(10748)
技术经济(10697)
商业(10436)
共检索到299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晓铃  雷雨嫣  
ST类公司的摘帽一直被大家所关注,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方式调节净利润达到"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正"的目的从而实现获得ST类公司摘帽已经并不新鲜。2012年7月颁布的新股票上市规则取消了非经常性损益对摘帽条件的限制,这是否会对摘帽ST类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耀杰  李杰刚  史本山  
以2004~2015年的ST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ST摘帽对公司价值和股价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摘帽公告可以引起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而且,摘帽的部分信息含量可以被市场提前预期到,并立即反应到股价上。因此,仅从摘帽信息的股价反应速度看,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市场。此外,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显示,ST摘帽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具体而言,摘帽事件可以同时显著地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账面价值。这些结果都基本符合ST制度的政策预期。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在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和倾向值匹配后,双重差分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哲  何佳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1998-2001年四年内被实施ST的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通过实施频繁的资产重组对ST公司的支持行为,旨在找到ST公司成功摘帽的决定因素,以及“摘帽”能否说明公司价值真正得到了提高。结果表明,重组次数更多、重组规模更大的公司摘帽的可能性更大,进行了资产置换的公司摘帽的机率明显增加,盈利能力更差、负债更严重的公司摘帽的机会更小。无论成功摘帽与否,ST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改进,“支持性重组”本质上只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艳玲  钱锐  
ST公司的摘帽方式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同的摘帽方式对ST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分析ST公司的各种摘帽方式及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乐  田高良  何畅  
本文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特别处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对ST公司"摘帽"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增强,支持了制度引导假设;政治关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制度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三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ST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其"摘帽"均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ST公司、审计师、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也有所裨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丽蓉  韩彬  
在内部控制审计分类分批实施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治理作为上市公司的顶层设计影响着其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信息披露环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代理成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要求、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相关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江波  朱琳琳  
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评分表,同时从公司治理角度选择了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设立"四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而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这三个解释变量虽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丽蓉  韩彬  
与自愿内部控制审计不同,强制内部控制审计一方面剥夺了管理层选择是否进行审计的权利,对其形成了一种潜在约束;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可信承诺效应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水平。通过对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实施前后A股国有主板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强制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但作为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主要诱因,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提升投资效率作用的发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丽蓉  韩彬  
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分类分批实施的制度背景下,产品市场竞争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深刻影响着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本文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主要表现为高竞争行业和低竞争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整体需求较高。本文结论丰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关系的研究文献,为下阶段我国主板上市公司中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燕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缺陷修正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上市公司若成功修正了内部控制缺陷,相较于修正失败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有所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恶化后,其财务报告质量较先前显著降低;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改善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之前却未见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彭迪云  王江寒  
一、引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以至于没有十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给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导致对于披露和监管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真实,给包括ST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运用盈余管理达到特定目的创造了条件。而盈余管理的不合理,甚至违规运用形成了会计欺诈、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股票市场未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秉成  徐鑫波  
本文以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差异。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不同。具体来说,政府控制人对困境公司的支持程度要大于非政府控制人,而地方政府控制人的支持程度要大于政府控制人。支持理论认为,当公司陷入困境时,大股东将提供支持。本文研究结论对支持理论的发展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同性质终极控制人将对困境公司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不是相同程度的支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欣  
本文旨在对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导致境内主板上市公司绩效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变现存状态、缩小上市公司之间绩效差异的政策建议。首先,本研究从境内主板上市公司中,选择98家B股上市公司及与这些B股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大致相同的9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配比样本,共计196家主板上市公司2011—2013年度的14个财务数据指标,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下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两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对比,发现A股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都优于B股上市公司。其次,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样本上市公司绩效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是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