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
2023(168)
2022(174)
2021(201)
2020(137)
2019(324)
2018(293)
2017(507)
2016(215)
2015(187)
2014(158)
2013(166)
2012(138)
2011(108)
2010(113)
2009(94)
2008(89)
2007(78)
2006(80)
2005(63)
作者
(478)
(475)
(410)
(395)
(262)
(186)
(167)
(162)
(148)
(145)
(142)
(140)
(129)
(129)
(128)
(123)
(119)
(109)
(105)
(102)
(101)
(95)
(94)
(89)
(89)
(88)
(84)
(83)
(82)
(81)
学科
(1408)
农业(1302)
(1211)
收入(1027)
分配(949)
(729)
经济(727)
地方(378)
中国(312)
业经(293)
(256)
农业经济(236)
发展(231)
(231)
管理(222)
(222)
地方经济(182)
(150)
金融(150)
建设(145)
(139)
企业(139)
环境(129)
经济建设(125)
(121)
银行(121)
农村(120)
(120)
财政(120)
(118)
机构
学院(2600)
大学(2389)
(1103)
经济(1089)
研究(986)
管理(835)
中国(759)
理学(707)
理学院(701)
管理学(683)
管理学院(679)
(658)
科学(562)
(503)
(472)
师范(469)
中心(467)
农业(465)
(448)
研究所(420)
(406)
(400)
业大(375)
社会(371)
(371)
经济学(367)
师范大学(366)
发展(362)
(360)
(359)
基金
项目(1888)
研究(1662)
科学(1495)
基金(1326)
(1130)
社会(1122)
国家(1101)
社会科(1044)
社会科学(1044)
科学基金(915)
(769)
教育(737)
编号(720)
基金项目(663)
(631)
成果(631)
(613)
发展(536)
(523)
国家社会(508)
(498)
(490)
课题(490)
(480)
(468)
(465)
重点(439)
资助(413)
社科(402)
规划(389)
期刊
(1563)
经济(1563)
(951)
研究(718)
中国(690)
农业(653)
业经(448)
教育(435)
科学(423)
学报(381)
大学(356)
农业经济(348)
学学(346)
(321)
(306)
金融(306)
农村(251)
(251)
(249)
社会(242)
社会科(229)
社会科学(229)
问题(227)
经济问题(197)
农村经济(187)
改革(186)
(186)
管理(185)
(181)
技术(180)
共检索到4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谋立  卓信宁  
一、严峻的贫困现实 贵州是目前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虽然建国以来贵州省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1994年,连续16年稳定持续发展(见表1),但贵州省和全国水平比差距还很大,1993年人均GDP只有全国水平的46.24%,相当于全国10年前的水平;和邻近省份相比,贵州和他们的比例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从表1中可见,和邻省相比,贵州省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于相邻省,但人均GDP水平却低1/3。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萍  
本文对发达国家与我国当前的农业与经济整体背景做出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方法与经验,并对合理应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法与我国农村摆脱经济贫困的路径做出深入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廉超  林春逸  裴金平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背景下,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但是,贫困地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仍未引起各界足够的重视,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较薄弱,女性就业难问题突出,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总体上仍较薄弱等。应从强化对贫困地区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的重视程度,加强贫困地区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增强贫困地区女性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进一步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立新  
广西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时,由于这些地区区位环境、资源开发、人才、技术、市场对接,特别是发展产业时相关决策者观念的问题,产业扶贫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中,如有政策却达不到相应目标、有资源却无法规模开发、有资源却无人力、有产业却无市场、有产品却无品牌、缺投入、缺渠道,一部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困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服务,特别是各种对接性服务,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采用适当的运营模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娟  潘文献  梁艳鸿  
近年来,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广西重点深度贫困村的调研表明,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和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高等。应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落实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精准破解深度贫困村农民增收瓶颈,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加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全面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领域风险监测防控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曾代良,徐达华,杨文辉,易国华  
湘西武陵山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这一地区脱贫与发展,对缩小这一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这一地区贫困现状入手,研究了贫困的原因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脱贫与发展的规划设想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胜恩  
三维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人、自然与社会这一三维结构的独特视角分析贫困地区的脱贫与发展问题 ,认为贫困地区至今经济停滞不前 ,脱贫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固然有多种 ,但主要原因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的良性运行链条被打断。要解决此问题 ,必须通过整合作用 ,找到三者之间结合的最佳状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刘爱荣  
分析了贫困区的发生机制和三种类型。从我国扶贫攻坚的现状出发,针对贫困区人与环境三个生产环节的矛盾焦点,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脱贫的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增增  邹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仍然面临产业扶贫亟待加强、"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解决"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燕继荣  
由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的问题。结构性贫困是困扰发展的国家问题,因此,贫困问题不仅应该被视为国家发展状况的衡量尺度,也应该成为国家治理的任务,反映国家治理的水平。中国扶贫成就突出,尤其是2012年之后在"大扶贫"格局之下开展了"脱贫攻坚战",把贫困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实行政府专项治理的方式,动员党政机构、企业、军队、学校、社会组织与团体全员参与,采用精确识别、建档立卡、责任到人的方法,凭借国家制度体系的政治和行政优势,运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储备,精准施策,对口支援,采用产业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支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中国贫困治理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为后发展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国防  
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落后,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短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脱贫攻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