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133)
- 2022(6619)
- 2021(5963)
- 2020(4839)
- 2019(10579)
- 2018(10269)
- 2017(18667)
- 2016(10640)
- 2015(11563)
- 2014(11305)
- 2013(10805)
- 2012(9827)
- 2011(8745)
- 2010(8451)
- 2009(7686)
- 2008(7381)
- 2007(6455)
- 2006(5495)
- 2005(4654)
- 学科
- 济(35384)
- 经济(35325)
- 管理(29017)
- 业(25973)
- 企(19551)
- 企业(19551)
- 方法(15344)
- 数学(13656)
- 数学方法(13530)
- 农(12533)
- 学(11332)
- 中国(10559)
- 财(10511)
- 制(8630)
- 业经(8437)
- 农业(8136)
- 贸(8081)
- 贸易(8079)
- 易(7860)
- 体(7241)
- 地方(6875)
- 银(6444)
- 银行(6384)
- 技术(6334)
- 环境(6236)
- 融(6118)
- 金融(6111)
- 行(6078)
- 务(5915)
- 财务(5894)
- 机构
- 学院(146858)
- 大学(146293)
- 济(55977)
- 研究(55386)
- 经济(54872)
- 管理(52872)
- 理学(46485)
- 理学院(45922)
- 管理学(44945)
- 管理学院(44710)
- 农(40582)
- 中国(40085)
- 科学(38939)
- 农业(32863)
- 业大(31178)
- 京(30822)
- 所(30291)
- 研究所(28405)
- 中心(24635)
- 财(24332)
- 江(22490)
- 农业大学(21400)
- 院(20643)
- 财经(19573)
- 省(19372)
- 北京(18576)
- 室(18084)
- 技术(18070)
- 范(18015)
- 经(17958)
- 基金
- 项目(109772)
- 科学(84268)
- 基金(78962)
- 家(74239)
- 国家(73623)
- 研究(71705)
- 科学基金(60223)
- 社会(45362)
- 省(44172)
- 社会科(42934)
- 社会科学(42924)
- 基金项目(42186)
- 自然(41495)
- 自然科(40547)
- 自然科学(40527)
- 自然科学基金(39808)
- 划(38199)
- 教育(32207)
- 资助(31086)
- 编号(26853)
- 重点(25719)
- 计划(24227)
- 发(23594)
- 创(23196)
- 部(23067)
- 科研(22243)
- 科技(22178)
- 创新(21807)
- 业(21400)
- 成果(20355)
共检索到208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乾 梁旭方 刘奕鸿 蒋浩 刘沫洋 易提林 张进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张明亮 高亚平 吴桃
对壳长为65mm的皱纹盘鲍进行投喂2d、饥饿1~4d的周期性断食处理,连续投喂组作为对照。皱纹盘鲍的摄食、生长、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投喂2d,饥饿天数少于2d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天数多于3d,鲍体重开始下降;摄食率呈随解饿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排粪率与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随饥饿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各处理阶段间的差异显著(P<0.05)。血细胞中颗粒细胞的比例在饥饿少于2d的实验组间无差异,但显著高于投喂2d、饥饿3d的实验组与投喂2d、饥饿4d的实验组(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本和 周建设 王万良 张忭忭 刘海平 旺久 牟振波
为了探索水温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以同一批繁殖体长(48. 37±0. 58) mm,体质量(1. 13±0. 05) g的5月龄异齿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6个温度处理组(7、12、17、22、27和32℃),养殖36 d。结果显示:水温为7~22℃,各实验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水温高于22℃后,实验鱼存活率显著降低。水温为22℃,实验鱼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为17℃时,实验鱼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与饲料系数、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为抛物线关系。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幼鱼在12~22℃水温范围内均可存活、摄食及生长,最适温度为15. 15~17. 2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庆元 蒋玫 李磊 牛俊翔 沈新强
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的条件下饲养20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d、5d、10d、15d、20d)其摄食率、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及肌肉RNA/DNA和生化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初期低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摄食、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鲻鱼幼鱼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滞后性(P<0.05)。低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鲻鱼幼鱼肌肉水分随盐...
关键词:
盐度 鲻鱼 摄食 生长 生化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海明 刘文奎 张磊 董俊峰 樊启学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方刘 梁旭方 郭小泽 易提林 李娇 孙龙芳 骆小年 沈丹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降低;存活率在中等密度(1500尾/m2)组最高;在鱼苗3 cm之后,水体氨氮含量显著性升高。结果表明,三级分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苗种规格整齐度;使存活率显著性提高。鱼种在幼鱼早期生长速度快,需注意此阶段的营养需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勤 雷思佳 陈孝煊
中华鳖幼鳖在 30 ℃条件下 ,以鲜罗非鱼肉作为饵料 ,在设定的 4个摄食水平———饥饿、1%、2 %和饱食条件下进行生长试验 ,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氮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氮收支各组分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减少 ,其中氮排泄率与摄食水平呈显著的正直线相关 ;氮生长也与氮摄取呈直线正相关。氮收支各组分以占氮摄取的百分比表示时 ,粪便氮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氮生长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而氮排泄则变化不大。在饱食条件下中华鳖幼鳖的氮收支方程可表示为 10 0CN=5 8.6 2UN+36 .34GN+5 .0 4FN,其中CN、UN、GN和FN分别为摄入氮、排泄...
关键词:
中华鳖 摄食水平 氮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陈立侨 宋兵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真 梁旭方 徐晶 何珊 李姣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对其肽YY(peptide YY,PYY)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通过中枢注射人工合成的鳜PYY多肽,研究PYY对翘嘴鳜摄食量的影响。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发现,sc-PYY与各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鱼类中与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一致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c-PYY 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sc-PYY mRNA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肌肉、眼睛中亦有较高的表达;翘嘴鳜中枢注射PYY后,摄食量在4 h相比于对照组(PBS)显著性下降。这表明PYY可能在减少鳜的食物摄入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秀明 陈昌瑞 吴川 付世建 张耀光
为考察摄食水平对岩原鲤幼鱼摄食代谢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将实验鱼[体质量(13.05±0.17)g]轻度麻醉后灌喂不同摄食水平(通威鲤鱼种饲料,饵料分别为体质量的0%、0.5%、1%和2%)的混合饵料,随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其耗氧率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各个摄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静止代谢(RMR)无显著性差异;摄食后,各摄食水平组岩原鲤代谢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体变化趋势;0.5%和1%摄食水平的SDA耗能和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低于2%摄食水平组(P<0.05)。摄食水平从0.5%上升到2%,摄食代谢峰值(PMR)和SDA系数无显著性变化;摄食组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鉴毅 宋志明 王妤 庄平 章龙珍
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19℃、23℃、27℃、31℃)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温度组幼鱼存活率(SR)均达到95%以上,19℃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在19~31℃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WGR)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27℃>24℃>19℃,31℃和27℃温度组体质量呈二项式增长,23℃和19℃组呈线性增长;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R)逐渐降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29.8...
关键词:
温度 点篮子鱼 生长 摄食 消化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纪龙 魏平平 费凡 代明允 马贺 高东奎 宋昌斌 陈涛 刘鹰
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别设置白光(λ_(400~780 nm))、红光(λ_(630 nm))、黄光(λ_(595 nm))、绿光(λ_(530 nm))、蓝光(λ_(455 nm))5组不同LED光谱处理组,研究5种不同LED光谱对舌齿鲈幼鱼[(29.91±0.39) g、(13.78±0.35) cm)]摄食、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LED光谱对舌齿鲈幼鱼摄食、生长和能量分配具有显著性影响。红光谱下舌齿鲈幼鱼生长较好(41.09±5.70) g,蓝光谱下舌齿鲈幼鱼生长较差(36.02±4.18) g;蓝光谱下舌齿鲈幼鱼DGC(daily growth coefficient)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5组LED光谱处理组舌齿鲈幼鱼摄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红光谱摄食率最高。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IGF-2测定结果表明,白光谱下IGF-1的mRNA表达量最高;黄光谱下IGF-2的mRNA表达量最高。能量分配方面,红光谱下舌齿鲈幼鱼排粪能和代谢能较低,摄食能和生长能较高;蓝光谱下舌齿鲈幼鱼排粪能较高,摄食能和代谢能较低,生长能最低。对舌齿鲈幼鱼肌肉和肝脏RNA/DNA比值测定结果表明,蓝光谱下,舌齿鲈幼鱼肝脏RNA/DNA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蓝光谱和白光谱下舌齿鲈幼鱼肌肉中RNA/DNA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红光谱下舌齿鲈幼鱼摄食、生长均表现较好,且红光谱下舌齿鲈幼鱼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生长能;蓝光谱下舌齿鲈幼鱼摄食、生长表现较差,排粪能较高,生长能较低。因此,红光谱对舌齿鲈幼鱼摄食、生长具有积极影响;蓝光谱对舌齿鲈幼鱼摄食、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