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9)
2023(5300)
2022(4785)
2021(4416)
2020(3987)
2019(9459)
2018(9273)
2017(18080)
2016(10467)
2015(12020)
2014(12208)
2013(12372)
2012(11866)
2011(10816)
2010(10901)
2009(10240)
2008(10462)
2007(9668)
2006(8127)
2005(7240)
作者
(35059)
(29534)
(29331)
(27941)
(18587)
(14429)
(13561)
(11713)
(11041)
(10524)
(9945)
(9871)
(9851)
(9589)
(9454)
(9382)
(9271)
(8706)
(8596)
(8579)
(7800)
(7436)
(7260)
(6851)
(6709)
(6663)
(6654)
(6572)
(6118)
(6113)
学科
(43287)
经济(43248)
管理(25674)
(25530)
方法(23094)
数学(20888)
数学方法(20700)
(19339)
企业(19339)
(12953)
(11736)
(10586)
中国(9774)
地方(8801)
(8562)
贸易(8562)
(8297)
农业(8279)
业经(7570)
(7097)
(6652)
(6519)
财务(6505)
财务管理(6483)
企业财务(6088)
环境(6022)
(5783)
银行(5748)
理论(5666)
(5566)
机构
大学(158811)
学院(158175)
(61461)
经济(60079)
研究(57446)
管理(55719)
理学(48243)
理学院(47616)
管理学(46596)
管理学院(46324)
(41618)
中国(41204)
科学(40663)
(33834)
农业(33730)
(32472)
业大(31894)
研究所(30091)
(26612)
中心(26090)
(24651)
农业大学(21908)
财经(21531)
北京(20780)
(19813)
(19743)
(19506)
(19457)
师范(19453)
(19122)
基金
项目(107420)
科学(80879)
基金(75600)
研究(70754)
(69051)
国家(68529)
科学基金(55607)
(43788)
社会(42101)
基金项目(40553)
社会科(39801)
社会科学(39783)
自然(38624)
自然科(37676)
自然科学(37650)
(37222)
自然科学基金(36975)
教育(32708)
资助(31803)
编号(28436)
重点(25174)
(23558)
计划(23393)
(23214)
成果(23033)
科技(21966)
(21832)
科研(21750)
创新(20615)
课题(20114)
期刊
(64482)
经济(64482)
研究(39888)
(37359)
学报(36027)
科学(28415)
中国(28143)
农业(25273)
大学(24960)
学学(24033)
(21325)
管理(17268)
(13967)
技术(12944)
教育(12666)
(11427)
金融(11427)
业经(10859)
财经(10586)
(10215)
经济研究(10056)
业大(10008)
问题(9523)
(9040)
农业大学(8720)
技术经济(8200)
科技(8024)
统计(7753)
理论(7518)
(7199)
共检索到22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郁二蒙  张振男  夏耘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豪  陈孝煊  张冬晓  陈昌福  
对草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其肠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摄食后的草鱼分别于3、6、12、24、48和72h取样,对其前、中、后肠内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摄食前,草鱼肠道中的细菌数量为105cfu/g~106cfu/g,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达到106cfu/g~108cfu/g)后减少的趋势。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104cfu/g和106cfu/g。摄食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其组成与人工配合饲料或紫背浮萍相似。饵料中的菌群在摄食后48h内可以影响草鱼的肠道中的菌群的数量及组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  许国焕  郭慧青  江永明  王珺  董小林  
对摄食不同饵料(冰鲜小杂鱼和配合饲料)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初始体重为(4.87±0.02)g)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体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喂冰鲜小杂鱼组的加州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肥满度、肌肉粗蛋白质和脂肪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饲料系数、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结果表明:饲喂冰鲜小杂鱼组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改善加州鲈体形和肌肉品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兴宇   唐忠林   陈树桥   周国勤   徐钢春  
转食配合饲料是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幼鱼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找到大口黑鲈幼鱼适宜转食的规格以及转食对幼鱼生理生化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摄食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鱼转食饲料后,其存活率、组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选取了平均体长分别为(1.06±0.02)cm、(2.04±0.03)cm、(3.02±0.04) cm、(4.05±0.04) cm、(5.01±0.04) cm共5种规格幼鱼,设为体长1 cm、2 cm、3 cm、4 cm、5 cm组进行转食实验,统计了幼鱼自然死亡率、存活率和残食率。通过酶活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肝脏与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组织的消化酶活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体长1cm幼鱼转食死亡率、残食率最高,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0.31%、30.85%和8.84%;体长4cm、5cm幼鱼死亡率和残食率为0,存活率为100%,表明规格越大死亡率和残食率越低,存活率越高。(2)转食后肝脏与肌肉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升高了86.97%和16.62%(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了58.60%(P<0.05)。(3)转食对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转食后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分别为50.11%、40.71%和42.79%(P<0.05);胃中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了18.33%(P<0.05),幽门盲囊中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4)转食后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下降(40.91%vs13.33%),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上升(14.03%vs64.60%);属水平上转食前优势菌为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24.73%)、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0.2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10.05%),转食后优势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4.96%)、支原体属(Mycoplasma, 13.5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9.32%);转食前后共有不同水平的51个细菌类群发生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幼鱼最佳转食规格为体长3~4 cm,转食产生的应激反应引起了组织氧化损伤,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显著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转食存活率及添加外源辅助消化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璐   李永吉   张艳春   李文辉   梁志强   谢仲桂   易大庆   易湘开   肖光明  
为了解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稚鱼类的肠道微生物随食性转化演替变化规律,连续采集分别代表摄食生物饵料时期(LP)、第1个转饵期(CP1)、第2个转饵期(CP2)及完全配合饲料时期(FP)的13、19、24和46日龄的加州鲈肠道内容物,采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探究摄食不同饵料时期加州鲈仔稚幼鱼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分析表明,各时期肠道微生物Goods_coverage均为1,表明测序结果可反映肠道真实存在的微生物。饵料转换显著影响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转饵期(CP1、CP2)肠道微生物种类变化显著,结构组成呈单一化,而摄食活饵和完全配合饲料时期微生物均匀度分布较高。其中,FP阶段微生物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高于1%的菌群平均达16种,LP期平均有8种,而CP1、CP2两时期均不超过2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平均相对丰度CP1、CP2两时期分别为93.27%、97.33%,占绝对优势,摄食不同饵料时期优势菌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加州鲈仔稚鱼转饵对肠道相关功能的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肠道对成分复杂的饵料吸收利用的响应。探究转饵成功的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为加州鲈转饵驯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从肠道微生态调控来改善或优化加州鲈转饵技术提供新视角。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杰  杨淞  杜杰  刘巧  杜宗君  杨世勇  李胜杰  赵柳兰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脂肪代谢等过程。本试验以三组投喂不同类型饵料的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为研究材料,通过HiSeq 2500深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鉴定出235个已知miRNAs。三种饵料组共表达的差异miRNAs有13个,随机挑选5个miRNA并采用qPCR进行验证,表达趋势在qRT-PCR结果和RNA测序结果中高度相似;对13个共表达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到靶基因530个。对预测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参与2-羰基羧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了解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的miRNAs表达特征,可以为深入了解miRNA对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过程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世贵  闫法军  张明磊  冒树泉  朱永安  付朝松  宋理平  刘峰  
选取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Metabacillus idriensis)为潜在益生菌,探讨它们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消化、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92.95±2.36)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4种试验饲料[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4和10~6CFU/g的B.tropicus(标记为BT4、BT6)或M.idriensis(MI4、MI6)],饲喂期为60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菌株添加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消化方面结果显示,各菌处理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T6和MI6对肠道消化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以及肠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升(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欧红霞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张凯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对摄食配合饲料(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组)的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比肠质量、比肝胰脏质量、比内脏质量显著高于冰鲜组(P 幽门盲囊>肠>胃,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消化器官(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楠楠  丁斐斐  张乐  乔芳  杜震宇  张美玲  
为了评估脱氧胆酸钠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实验配制了脱氧胆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和300 mg/kg的2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80±0.12) g的大口黑鲈8周后,分析了脱氧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CF),而对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全鱼的总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肝脏和肌肉中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脱氧胆酸钠通过增加肌肉中糖原合成酶(GCS)的活性显著增加了肌肉中糖原的含量,而对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此外,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胆囊中胆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脱氧胆酸钠主要通过下调肝脏中胆汁酸受体基因(fxr)的表达,以及上调胆固醇合成酶7α-羟化酶基因(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大口黑鲈摄食含脱氧胆酸钠的饲料后,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微生物丰度下降,放线菌门的丰度升高。研究表明,脱氧胆酸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肌糖原的积累以及胆汁酸合成的增加,并会对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影响。因此,脱氧胆酸钠可以作为大口黑鲈的一种饲料添加剂,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扩展胆汁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欣平  董文静  黄汉  廖瑞生  陈拥军  谭北平  林仕梅  
为了评价淀粉结构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用10%的普通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3:7,CS)和高直链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7∶3,HACS)分别配制成CS和HACS两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中饲养初始体重为(8.53±0.06)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HACS组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 显著高于CS组。同CS组相比,HACS组肠道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且抗氧化基因nrf2、cat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HACS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抗炎细胞因子(tgf-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此外,HACS组在门水平中显著提高放线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中显著提高有益菌乳酸菌属的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不动杆菌属、考克氏菌属)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相较于普通玉米淀粉,饲喂高直链玉米淀粉能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显著降低潜在致病菌丰度。研究表明,高直链淀粉能提高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水平,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因此,高直链淀粉能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健康状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转东  廖瑞生  孙皓  刘欣平  陈拥军  向枭  谭北平  林仕梅  
为评价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健康养殖方面的功效,本实验用3.5%的鱼溶浆(SW)和酶解鸡浆(EC)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脂(EE 11.3%)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25±0.13)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差异。EC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促炎细胞因子(IL-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基础饲料)和SW组。同其他处理组相比,添加酶解鸡浆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c)和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度(OTUs和Chao1),在属水平上增加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如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和支原体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添加酶解鸡浆会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不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还会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酶解鸡浆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优质蛋白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凤杰  曾令清  葛胜东  李秀明  黄小铭  张耀光  
量化分析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在正常摄食节律下摄食前(S0d)、摄食后64 h(S0d-64h)、饥饿16d(S16d)、饥饿32 d(S32d)以及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64 h(S16d-64h,S32d-64h)肠道各类型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结果发现,摄食后肠道各部位黏液细胞总数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前肠减少最为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中肠的I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肠腔中黏液增多,黏液细胞呈空泡结构。S16d组和S16d-64h组前肠和中肠的I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I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但言  余凤琴  李双  陈元坤  陈红霖  李燕  王恕桥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方法】在大口黑鲈9个不同生长阶段(5、6、7、9、10、12、14、15、16月龄)采集肠道黏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RNA分析。【结果】大口黑鲈生长前期OTU数量、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生长中后期,在6月龄均为最大;在各生长阶段微生物相对丰度大于2%的有9门17属,优势菌群有差异;随着生长阶段的推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生长前中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随后上下波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在生长前中期呈现降低的趋势,在中后期升高,随后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前中期呈现降低的趋势,随后上下波动;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在整个生长阶段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后期丰度大幅度提高;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呈现前期升高后升高—降低交替变化的趋势。支原体属(Mycoplasma)所占比例在前期升高,中期降低,后期降低—升高交替变化;不同生长阶段的肠道微生物丰度差异标记类群存在一定的差异,生长前期主要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栖热菌门(Thermi)、披毛菌科(Gallionellaceae),中期主要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假单胞细菌科(Pseudomonadaceae)。【结论】大口黑鲈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养殖过程中有可能通过精准利用微生态试剂来提高养殖效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勇  孙耀  唐启升  
将Eggers模型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采用3种室内可能得到的实验饵料:冷冻细脚长(Themistogra cilipes)、天然成体卤虫(Artemissalina)和小黄鱼糜(Fishsilage),在流水条件下,比较黄渤海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玉筋鱼(Ammodytepersonatus)对上述3种饵料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显示,3种饵料中,虽然玉筋鱼对细脚长的能量生态转换效率较高,但是其湿重摄食量[g/(100g·d)FW]和能量摄食量[kJ/(100g·d)]都比较低,生长情况较差;卤虫的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较高,湿重摄食量较多、生长情况较好;鱼糜的能量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