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8)
- 2023(4573)
- 2022(3954)
- 2021(3667)
- 2020(3056)
- 2019(6998)
- 2018(7111)
- 2017(12814)
- 2016(7571)
- 2015(8440)
- 2014(8769)
- 2013(8410)
- 2012(7954)
- 2011(7103)
- 2010(7213)
- 2009(6687)
- 2008(6430)
- 2007(5967)
- 2006(5211)
- 2005(4729)
- 学科
- 济(27271)
- 经济(27240)
- 管理(16346)
- 业(14903)
- 方法(11265)
- 企(10898)
- 企业(10898)
- 学(10470)
- 数学(9765)
- 数学方法(9685)
- 农(8081)
- 中国(7958)
- 地方(7383)
- 制(6650)
- 财(6571)
- 体(5998)
- 农业(5468)
- 业经(5144)
- 理论(5100)
- 银(4792)
- 银行(4757)
- 融(4720)
- 金融(4713)
- 贸(4683)
- 贸易(4677)
- 地方经济(4658)
- 行(4603)
- 易(4528)
- 税(4321)
- 税收(4185)
- 机构
- 学院(106370)
- 大学(105369)
- 研究(44815)
- 济(38413)
- 经济(37454)
- 管理(32529)
- 科学(32458)
- 农(32257)
- 中国(31480)
- 理学(27505)
- 理学院(27071)
- 管理学(26337)
- 管理学院(26169)
- 所(26075)
- 农业(25943)
- 研究所(24213)
- 京(23634)
- 业大(23378)
- 中心(19042)
- 江(18202)
- 财(17968)
- 省(17933)
- 农业大学(16600)
- 院(16519)
- 技术(15703)
- 室(15473)
- 北京(14454)
- 科学院(14432)
- 业(14369)
- 实验(13819)
- 基金
- 项目(75129)
- 科学(55411)
- 基金(51477)
- 家(49478)
- 国家(49110)
- 研究(47824)
- 科学基金(38328)
- 省(31507)
- 社会(27535)
- 自然(26870)
- 划(26787)
- 基金项目(26686)
- 自然科(26238)
- 自然科学(26215)
- 社会科(25924)
- 社会科学(25920)
- 自然科学基金(25733)
- 资助(21778)
- 教育(21756)
- 重点(18373)
- 编号(18242)
- 计划(17675)
- 科技(17275)
- 发(17003)
- 成果(15455)
- 创(15149)
- 部(15067)
- 科研(14789)
- 课题(14685)
- 农(14392)
共检索到16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家权 李莉 吴丰年 郑正 邓晓玲
【背景】在中国,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由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Las全基因组上鉴定出3种单独类型的原噬菌体基因序列,而广东黄龙病菌主要以Type-2原噬菌体类型和Type-1+3混合原噬菌体类型为主。这两种CLas菌株在传病媒介——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的增殖及其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差异依然不清楚。【目的】比较Type-2-CLas菌株和Type-1+3-CLas菌株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增殖能力和对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的致病力差异。【方法】嫁接准备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分别将50头柑橘木虱若虫和50头成虫放置到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嫩梢上刺吸获菌6、12、18 d,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统计柑橘木虱若虫期、成虫期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差异。饲养分别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柑橘木虱种群,分别将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20头柑橘木虱成虫置于健康砂糖橘嫩梢上刺吸2周,移除木虱后统计柑橘木虱获菌率和获菌量,每月追踪砂糖橘症状变化和叶片病菌浓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接种360 d时叶片韧皮部和薄壁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柑橘木虱以若虫形态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无显著差异,但柑橘木虱以成虫形态对Type-2-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显著高于Type-1+3-CLas菌株。在虫传后120 d时接种Type-2-CLas菌株的叶片附近新叶会呈现更严重的斑驳症状。Type-2-CLas菌株侵染砂糖橘一年后抽出的新叶转绿不正常,出现均匀黄化、小叶的明显症状,而Type-1+3-CLas菌株新叶症状则为典型斑驳和革质化。叶片解剖观察结果发现,在叶片病菌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相比于接种了Type-1+3-CLas的叶片,接种了Type-2-CLas菌株的叶片韧皮部细胞发生更严重的细胞塌缩,在叶脉和叶肉薄壁细胞内造成较多的淀粉粒积累。【结论】Type-2-CLas比Type-1+3-CLas更容易在柑橘木虱成虫体内增殖,且达到较高的病菌浓度,间接证明了Type-2-CLas菌株具有高传染性。感染Type-2-CLas的新叶呈现均匀黄化、叶小的症状,而感染Type-1+3-CLas的新叶呈现较为斑驳和革质化的症状,Type-2-CLas比Type-1+3-CLas造成更严重的叶脉韧皮部塌缩和淀粉粒积累情况,说明Type-2-CLas比Type-1+3-CLas对柑橘具有更强的致病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一平 彭埃天 宋晓兵 程保平 凌金锋 陈霞
【目的】调查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和病毒病在广东省梅州市柑橘主产区的危害情况,分析该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原噬菌体多样性。【方法】以16S r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梅州市不同抽检地在2017—2019年3年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已报道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裂皮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 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样品的RNA,反转后以样品的c 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分析梅州市抽检地区柑橘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此外,以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的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运用普通PCR方法分析该地区CLas菌株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除2018年9月梅州大浦顺兴公司蜜柚基地的抽检样品外,梅州市其他被检地区均发现CLas。总体来说,梅州市的脐橙CLas检出率为55.3%,蜜柚为61.5%,沙田柚为61.7%。其中2017年采集自平原县大拓镇的蜜柚和沙田柚样品CLas检出率为100%,兴宁市白马镇的蜜柚为100%,沙田柚为80%;其他抽检地区的样品CLas检出率在16.7%—83.3%。虽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但其病原菌的含量并不高,大部分处于柑橘黄龙病发病初、中期,属可防可控阶段;此外,梅州市柑橘病毒的总检出率不高,CTV、CTLV和CYVCV为梅州的主要病毒,CEVd和CCDa V没有检测到。CTV、CTLV和CYVCV在脐橙上的检出率依次为78.9%、7.9%和21.1%,蜜柚为15.4%、25.0%和9.6%,沙田柚为6.4%、2.1%和4.3%。基于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来研究CLas原噬菌体多样性的PCR扩增条带共有4种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经过PCR电泳和测序得出,来自梅州市脐橙和沙田柚的CLas菌株以SC2-1型为主,蜜柚上以SC1-1型为主。【结论】梅州柑橘产区的柑橘黄龙病目前属于可防可控阶段,其病原菌菌株的原噬菌体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其独特性;由于在抽检时发现有柑橘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种苗监管,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进行绿色防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锦 王雪峰 苏华楠 李中安 周常勇
【目的】通过原噬菌体区域高度变异的基因位点研究柑橘黄龙病病原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种群分化,探讨病原菌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对中国不同柑橘产区的224个‘Ca.L.asiaticus’株系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的条带类型呈多态性,具有4种条带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西南地区以SC1-1型为主,广东、广西地区以SC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娜 王海亮 白楠 黄倢 谢达祥 谢起浪 於俊琦 万夕和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溶源噬菌体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丽琴 殷幼平 王芳 吴晓芳 王中康
【目的】分析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可能与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互作的内生细菌,为黄龙病菌的人工培养及其病害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带黄龙病菌(带菌)和不带菌黄龙病菌(不带菌)的木虱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差异。其次将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分别分为头、胸、腹3部分,经PCR扩增其16S rDNA的V6—V8区,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比较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内生细菌的差异和木虱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差异。选择3种差异的内生细菌:Bacillus sp.、Salmonell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姝婷 曹青 聂蒙 董雨豪 刘广锦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前噬菌体lamdaSa04对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环境适应性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前噬菌体lamdaSa04基因缺失株,比较缺失株与野生株在体外生长、抗环境应激、抗巨噬细胞吞噬、胞内存活以及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菌载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amdaSa04基因簇缺失不影响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的体外生长能力,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调38.57%;在10及20 mmol·L~(-1) H_(2)O_(2)的强氧化应激条件下,缺失株存活率较野生株分别下调22.86%及42.01%;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缺失株的吞噬率比野生株上调76.12%。模拟巨噬细胞的内环境,在强氧化、一氧化氮、溶菌酶、强酸等多因素结合的应激条件下,检测菌株的存活率,结果表明lamdaSa04的存在有助于无乳链球菌在氧化应激和酸应激条件下的存活。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缺失lamdaSa04对小鼠致死率及组织细菌载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前噬菌体lamdaSa04的存在对无乳链球菌的环境适应性有显著影响,但并不影响细菌的致病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乔欢 徐旭凌 费文斌 黄杰 陈海 胡怿林 丛郁
为分离获得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并鉴定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别从中国福建及墨西哥海水样本中对其噬菌体进行分离;通过噬菌斑形态、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及透射电镜观察对所获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供试噬菌体裂解谱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包括最佳感染复数(MOI)、pH稳定性、热稳定性、过氧乙酸稳定性及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P46、P48及VP7,3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均呈透亮圆形,P46噬菌斑直径4~5 mm,P48与VP7噬菌斑直径5~6 mm。3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电镜下观察其头部均呈二十面立体结构,直径约60 nm,尾部宽约8 nm,长约18~20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3株供试噬菌体对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达91.5%,对非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为92.3%,且无法识别除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种属的细菌;噬菌体P46、P48及VP7感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佳MOI分别为0.001、0.1及0.001;P46与VP7最适pH为6~8,P48最适pH为6~9;3株噬菌体对60°C的温度耐受力较强,在4°C条件下存放5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对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具有一定耐受性。将噬菌体P46、P48及VP7保守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后发现,3株供试噬菌体与其他噬菌体同源性较低,因此,噬菌体P48与P46及VP7很可能为3株新发现的短尾科噬菌体,这是中国首次报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短尾科噬菌体。本研究丰富了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菌种资源,并为其应用于噬菌体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暴发频繁。现如今主流抗菌手段是抗生素,但其大规模且不规范的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为了有效防治水产细菌性疾病,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亟需寻求新的抗菌手段来缓解当今的局面。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同时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控,其相关产品也获得认可,但其本身存在的限制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对噬菌体治疗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治疗现存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展望,期望能够为后续噬菌体在水产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噬菌体 水产养殖 噬菌体治疗 细菌性疾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振灵 王勉之 孙永学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丰富和最多样化的生物实体,其数量是细菌的10~100倍。它们感染易感细菌宿主,并通过转导作用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或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自身基因至细菌基因组中,从而有助于它们在细菌宿主中的繁殖(短期)或进化(长期)。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q PCR)对不同环境来源的噬菌体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其基因组中携带大量的耐药基因(ARG),其中检出率及丰度最高的为耐β-内酰胺抗生素的基因,主要为blaTEM、blaCTX-M-groups、blaSHV、blaNDM和blaKPC,以及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基因qnr A、qnr B和qnr S。且随着高通量测序方法的不断改进,用此方法针对不同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也同样发现了高水平ARG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噬菌体可能成为潜在的储存载体,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本文将从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方法两方面综述全球不同环境样本中噬菌体基因组携带ARG的情况以及其多样性和丰度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潜在危害性,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噬菌体 转导 耐药基因 基因水平转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槿年 沈守琼 余为一 祖国掌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能分离到。表明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鱼体中存在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其余各菌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动杆菌(13-3 % ) 、黄杆菌(10-8 % ) 、肠球菌(6-0 % ) 、假单胞菌(4-8 % ) 、爱德华氏菌(3-6% ) 、变形杆菌(1-2 % )和克雷伯氏菌(1-2 % )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该养殖场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丁胺卡...
关键词:
正常鱼 条件致病菌 细菌菌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晋勇 吴英松 汪建国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used in development of antibodies.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the technology has made enormous improvement and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basic research of biology, immunology, oncology, protein engineering,...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应用 前景 水产养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涂立超 杨国桂 周华众
通过对细菌过滤器过滤、氯仿处理以及用稻细条病病叶组织浸提液直接分离噬菌体等方法的比较 ,结果表明 :三者中相比之下 ,细菌过滤器过滤法是最为简便可靠的噬菌体分离方法。通过对湖北省 1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 2 0个噬菌体互作反应的研究表明 :不同来源的细条病菌与不同来源的噬菌体之间 ,存在着亲和性的分化。根据它们相互的亲和关系 ,可把 10个细条病菌菌株划分为 6个组 ,把 2 0个噬菌体划分为 7个溶菌型 ;其中RP、RS、RT、RX、RY等 5个细条病菌菌株可与所有参试的 2 0个噬菌体发生亲和反应 ,据此在用噬菌体技术进行湖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测报工作中 ,这些广亲和性的菌株可作为指...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噬菌体 互作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鑫焱 李艳娇 户勋 邹华松
采用异源表达方法从柑橘黄单胞柑橘亚种(Xcc)中国菌株Xcc 29-1中鉴定出6个编码胞外蛋白水解酶的基因.运用同源重组方法将6个编码基因全部敲除,得到胞外蛋白水解酶缺失突变体,对其致病力、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和生长繁殖速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蛋白水解酶突变体在柑橘上的致病力减弱,并且附着到试管壁的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下降.在野生型菌株中过表达蛋白水解酶后,形成的溃疡病斑水渍状程度加大,在柑橘中的繁殖速度变快;在柑橘叶片中,6个胞外蛋白水解酶基因的转录水平都增强表达.这些结果表明Xcc的胞外蛋白水解酶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席利萌 李陇平 徐坤 张智英
【目的】筛选仔猪痢疾病原菌沙门氏菌特异性噬菌体,为噬菌体制剂的研制和仔猪痢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痢疾仔猪粪便中分离致病菌沙门氏菌,鉴定后以其为宿主菌,从生活污水中筛选、纯化出特异性噬菌体,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对照,检测该噬菌体的特异性。【结果】分离到了致病菌沙门氏菌,并得到了纯化的沙门氏菌噬菌体;经检测,该噬菌体只能裂解沙门氏菌,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没有作用。【结论】得到了纯化的可裂解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噬菌体。
关键词:
仔猪痢疾 沙门氏菌 噬菌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敏 张志毅 卢孟柱
本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描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筛选方法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结合目前我国天牛防治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天牛防治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天牛 防治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