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2)
2023(6635)
2022(5575)
2021(5047)
2020(4158)
2019(9376)
2018(9312)
2017(17490)
2016(9853)
2015(10896)
2014(10998)
2013(10823)
2012(10165)
2011(9308)
2010(9368)
2009(8971)
2008(9055)
2007(8555)
2006(7692)
2005(7041)
作者
(28923)
(24392)
(24302)
(23123)
(15463)
(11800)
(10922)
(9330)
(9172)
(9005)
(8398)
(8141)
(8098)
(7944)
(7848)
(7408)
(7198)
(7132)
(7074)
(6992)
(6272)
(6009)
(6009)
(5579)
(5541)
(5503)
(5432)
(5428)
(5065)
(4864)
学科
(36637)
经济(36567)
管理(32101)
(26867)
(22066)
企业(22066)
(13177)
(12676)
(12356)
中国(11388)
方法(11160)
地方(10875)
业经(9783)
数学(9199)
数学方法(9067)
(8744)
农业(7900)
(7499)
体制(7402)
(7247)
银行(7229)
环境(7118)
(6950)
金融(6946)
(6936)
(6923)
财务(6905)
财务管理(6885)
企业财务(6525)
(6206)
机构
学院(136875)
大学(136711)
(54815)
经济(53492)
研究(51164)
管理(48311)
理学(40115)
理学院(39571)
中国(39226)
管理学(38870)
管理学院(38598)
科学(30634)
(29986)
(29611)
(26453)
(26137)
中心(23701)
(23496)
研究所(23396)
财经(21601)
业大(21020)
农业(20165)
(19383)
(19139)
北京(19119)
(18903)
(18377)
(17902)
师范(17719)
经济学(16836)
基金
项目(89368)
科学(69041)
研究(66741)
基金(62912)
(55809)
国家(55329)
科学基金(45997)
社会(41806)
社会科(39402)
社会科学(39394)
(35446)
基金项目(33084)
教育(30792)
(29927)
自然(28645)
自然科(27907)
自然科学(27899)
自然科学基金(27394)
编号(27061)
资助(25064)
成果(23803)
(22294)
重点(20896)
课题(20290)
(20043)
(19771)
(18641)
(17855)
创新(17639)
国家社会(17417)
期刊
(69063)
经济(69063)
研究(44489)
中国(36177)
(25883)
(24861)
学报(23683)
科学(20806)
管理(20329)
教育(18376)
大学(18101)
农业(16836)
学学(16836)
(15038)
金融(15038)
技术(12378)
财经(11339)
业经(10764)
经济研究(10009)
(9741)
问题(8719)
(8468)
(7199)
图书(6947)
科技(6663)
(6372)
论坛(6372)
(6313)
会计(6206)
业大(6204)
共检索到226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亮  
玉米对世界粮食安全、饲料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首先强调了玉米制种生产对于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重要性,指出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玉米种子生产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建立的玉米制种基地现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建设该制种地区的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亮  
辽宁自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特别是辽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生产的玉米种子饱满,色泽光亮,商品性好。曾经是我国玉米高梁制种基地之一。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制种面积逐渐减少。分析辽宁制种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发挥辽宁优势,克服不足,恢复辽宁制种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丹  安雨丽  陶笑笑  王孝忠  吕典秋  郭彦军  陈新平  张务帅  
【目的】针对我国制种玉米氮素吸收与累积规律不明确的问题,研究制种玉米生物量累积、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对供氮水平的响应,旨在为制种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面积制种的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供氮水平,分别为只施底肥对照(CK)、168 kg N·hm~(-2)、240 kg N·hm~(-2)和320 kg N·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制种玉米父母本生物量、杂交种产量和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制种玉米父母本生物量累积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产量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保持稳定,N240处理同时实现了较高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籽粒氮浓度,两年结果较为一致。N168处理在试验第2年达到较高产量,但氮浓度低于N240处理。母本秸秆及父本整株氮浓度均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灌浆期母本实现最大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为15.08 g·kg~(-1),收获期母本生物量与氮浓度呈线性相关。各追施氮肥处理的花后生物量两年间均大于花前,且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花后氮吸收比例随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与生物量一致。N320处理与N240处理的产量水平、生物量累积和氮吸收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量与制种玉米品质时,N240可作为该区域制种玉米生产的推荐施氮量。【结论】优化施氮通过调控制种玉米父母本花前花后氮吸收比例实现增产增效。本研究揭示了优化施氮量稳定花前氮吸收,保障花后氮供应是制种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为制种玉米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志鹏   盛石鹏   樊廷录   韩登旭   刘兴斌   罗致春   闫治斌   袁静   吕小瑞   王建华   李莉  
为探究西北地区玉米亲本种子活力及适应范围,以我国西北地区41份玉米杂交亲本为试材,设置加速老化(AA)、冷浸(CS)、模拟干旱(D)及盐(S)胁迫处理,以标准发芽试验为对照(CK_1),测定种子7 d发芽率及幼苗生物量等指标,结合41份亲本材料在北京、新疆石河子、乌鲁木齐及甘肃酒泉4个生态区的出苗率及种子活力、生物量指标在内的29个参数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以20%PEG 6000(0.033 mol/L)和200 mmol/L NaCl处理模拟干旱和盐胁迫,选取80%的种子能正常发芽的处理浓度作为筛选依据,以此标准来评价亲本种子活力是可行的。供试材料中的30份亲本标准发芽率达到85%的国家标准要求;11份材料发芽率>92%,高于玉米单粒播发芽标准。冷浸处理后,35份亲本(占比85%)的发芽率与对照(CK_1)无显著差异,其中4个亲本冷浸后发芽率比CK_1升高1%~18%。41份亲本的种子耐老化能力普遍较差,加速老化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仅为44%;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10个亲本的发芽率被显著抑制,20%PEG 6000条件下8个亲本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另有10个亲本的发芽率在模拟干旱(20%PEG 6000)和盐(200 mmol/L NaCl)胁迫下均显著升高(P≤0.05);模拟干旱胁迫可显著诱导18份亲本幼苗根系的发育,其中12份亲本根重显著增加(P≤0.05)。不同亲本材料在4个气候区的出苗率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且各气候区的出苗率与冷浸发芽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峻芸  奎丽梅  
玉米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玉米生产来说,高产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优良的种子,因而制种在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种子生产类似于大田作物生产,但良种的价值远远高于大田作物的价值,因而对种子生产来说还存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该文在分析我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基地合作关系不稳、效益下降导致企业兑付困难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等4方面主要问题。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市场主体带动力不足、政府宏观调控力不足、缺乏养护导致地力不足等4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推进我国玉米制种产业科学发展,从政策叠加、项目支撑、自然优势、市场转型4方面分析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从加快实施玉米制种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等"四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种业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种业经营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有效落实对策建议,提出了永久制种田建设的概念、保护国家玉米制种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远  杨欢  雒金麟  汪思娴  梁蓝月  陈新平  张务帅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西北地区六省或自治区(新疆、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15年间(2004—2018年)玉米生产的投入(肥料、农药、柴油、地膜、种子及人工)与生态环境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人体毒性)进行评价,定量化该地区单位面积(hm~2)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较高,15年间平均肥料投入为233.1 kg N·hm~(-2),106.3 kg P_2O_5·hm~(-2)和23.3 kg K_2O·hm~(-2),农药、柴油、地膜、种子、人工投入量分别为6.5 kg·hm~(-2)、93.2 L·hm~(-2)、13.7 kg·hm~(-2)、38.8 kg·hm~(-2)和120.1 h·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9 t·hm~(-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 188 kg CO_2 eq·hm~(-2),土壤酸化潜值为155.3 kg SO_2-eq·hm~(-2),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52.6 kg PO_4-eq·hm~(-2),人体毒性为2.9 kg 1,4-DCB-eq·hm~(-2)。相较于2004年,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种植面积和玉米单产分别增加了79%和26.9%;投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分别增加9.2%、52.7%和203.7%,农药、柴油、地膜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增加了303%、143%和108%,而种子和人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则分别降低了38.6%和50.8%。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生态环境风险则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土壤酸化潜值、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以及人体毒性分别增加了13.6%、15.8%、2.6%和302.5%。西北地区玉米生产15年间单位面积氮肥投入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年份均为2016年,最低均为2007年。西北地区不同省份玉米生产单位面积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甘肃的氮肥、地膜和人工单位面积投入量最高,3种投入的最低省区分别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新疆的磷肥和柴油投入量最高,最低均为陕西;山西的钾肥投入量最高,最低为新疆;农药和种子的投入量最高分别为宁夏和新疆,最低均为山西,玉米的种植面积与单产最高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和新疆,最低的分别为宁夏和陕西。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土壤酸化潜值均为甘肃最高,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陕西最高,人体毒性为宁夏最高,均为山西最低;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量与生态环境风险综合值最高的省区为宁夏,山西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综合生态环境风险最低的省份。【结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呈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其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2004—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单产、投入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风险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未来玉米生产布局可考虑向高产和低环境风险的省份倾斜,在实现高产的同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彦民  吴欣  李翠香  付志远  刘宗华  汤继华  
提高杂交种制种产量是降低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加速杂交种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拟通过对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为玉米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优良玉米自交系琼68和K12组配的一套F2∶4家系为基础材料,构建了包含134个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通过1年2点的田间试验,对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散粉期与吐丝期、吐丝周期、花丝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吐丝期与吐丝周期、花丝活力,以及吐丝周期和花丝活力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散粉周期与散粉期和吐丝期呈负相关关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22个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的QTL:散粉期5个、吐丝期4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利沙  顾日良  贾光耀  田开新  施秀德  王建华  
【目的】研究灌浆期控水和控释肥施用对不同收获期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及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为中国高质高效玉米制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管理方式,设常规灌溉浇水和授粉后35 d停止浇水2种方式;副区为施肥处理方式,设施用传统复合肥和施用控释肥配比尿素2种处理。从授粉后44 d开始,每隔3 d采集果穗,至授粉后68 d共9个收获期,测定每个时期种子的籽粒水分、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产量和籽粒数(粒数产量);籽粒自然晾干后用于种子活力分析,包括标准发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静  张继权  马东来  
传统区域作物脆弱性的研究主要基于气象资料、作物生长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忽略了作物对极端事件的反应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指数能够表征水分胁迫下的植被特征,在对旱情的表达上比常规的间接方法更为直接,监测精度更高。研究以辽西北地区2006年玉米干旱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根据二者在旱情表达上不同的侧重和研究目的,确定模型参数,构建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模型,计算玉米干旱脆弱性,并将玉米干旱脆弱性划分为4级,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地区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兴成  陈其兵  李永德  彭治云  刘光霞  
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具有发展玉米制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现已成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种子产业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国内外玉米种业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加剧,产业出现了萎缩现象。该研究采用入户调查和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发展现状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针对制种玉米存在面临国际化挑战、企业竞争力不强、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支持、新品种研发推广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从自然资源、区域比较、生产技术及潜力、宽松政策、企业带动、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支持循环经济建设和地方政府"三大战略"实施等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分析入手,提出了从加大政策扶持、信贷支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廷录  王淑英  王建华  杨珍  
【目的】研究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种子企业躲避早秋霜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硬粒型先玉335、马齿型郑单958和吉祥1号3个杂交种制种田,授粉后每隔3—5 d采集果穗测定籽粒水分,实验室进行标准发芽和冷浸抗冷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籽粒乳线发育按5级分类法记录:1=整个胚乳是液体状,无乳线;2=种子长度的25%充满硬化胚乳层,乳线出现在离种子顶部1/4处;3=种子长度的50%充满硬化胚乳层,乳线出现在种子1/2处;4=种子长度的3/4含硬化胚乳层,乳线下移到接近种子基部;5=整个种子是硬化的胚乳层,乳线消失。【结果】不同玉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云  裴怀涛  
西北地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重视教育研究"文化氛围,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建设滞后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和高等学校以及高教研究机构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西北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彦平  张静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发达省区经验的基础上,由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建设西北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基地具有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功能。基地主要采用政府专项投资和学校配套经费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及校际联建共享三种模式。同时,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体制,注重吸收企业代表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引入企业的部分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渗透企业优秀文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高红  许立奎  潘彬荣  楼珏  梅喜雪  刘永安  周志辉  张宗宸  
为了获得金玉甜1号高产制种的父母本最佳播期差以及母本最佳载培密度,研究了甜玉米金玉甜1号制种父母本的花期相遇以及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玉甜1号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迟播18~20 d,父母本花期达到最佳相遇。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前提下,金玉甜1号制种母本的最适栽培密度为4.76万株/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