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8)
- 2023(8653)
- 2022(6984)
- 2021(6425)
- 2020(5411)
- 2019(12287)
- 2018(12248)
- 2017(22895)
- 2016(12555)
- 2015(13500)
- 2014(13343)
- 2013(12982)
- 2012(11759)
- 2011(10138)
- 2010(10671)
- 2009(10201)
- 2008(10429)
- 2007(9336)
- 2006(8585)
- 2005(8169)
- 学科
- 业(70767)
- 企(66284)
- 企业(66284)
- 济(57736)
- 经济(57647)
- 管理(52078)
- 业经(25454)
- 农(22822)
- 财(22673)
- 方法(20564)
- 务(17110)
- 财务(17104)
- 财务管理(17087)
- 农业(16950)
- 企业财务(16147)
- 制(15280)
- 技术(15133)
- 中国(13400)
- 数学(13289)
- 数学方法(13210)
- 体(12907)
- 策(12875)
- 划(12177)
- 企业经济(11866)
- 地方(11795)
- 和(11536)
- 体制(11409)
- 理论(11188)
- 经营(10842)
- 技术管理(9987)
- 机构
- 学院(177609)
- 大学(169586)
- 济(78006)
- 经济(76734)
- 管理(71792)
- 理学(60543)
- 理学院(59969)
- 管理学(59388)
- 管理学院(59038)
- 研究(58774)
- 中国(47693)
- 财(38843)
- 京(36001)
- 科学(33465)
- 农(32050)
- 所(30067)
- 财经(29214)
- 江(28571)
- 研究所(26740)
- 经(26392)
- 中心(26142)
- 农业(24887)
- 业大(24448)
- 北京(23001)
- 经济学(22867)
- 州(22785)
- 商学(21275)
- 商学院(21094)
- 财经大学(21062)
- 范(20787)
- 基金
- 项目(111148)
- 科学(88923)
- 研究(85183)
- 基金(80337)
- 家(70156)
- 国家(69094)
- 科学基金(60011)
- 社会(55410)
- 社会科(52413)
- 社会科学(52396)
- 省(45153)
- 基金项目(42767)
- 教育(37493)
- 自然(37221)
- 自然科(36327)
- 自然科学(36313)
- 划(36253)
- 自然科学基金(35708)
- 编号(34153)
- 资助(31074)
- 业(30594)
- 创(26898)
- 成果(26826)
- 发(25619)
- 重点(25069)
- 部(24446)
- 创新(24136)
- 制(23695)
- 课题(23552)
- 国家社会(23080)
共检索到284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惠斌 朱政辉
金秋时节,笔者来到位于西柏坡附近、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地区滹沱河化肥厂。这个近1000人的中型二级国有企业在全国化肥行业70%以上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全厂职工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清醒的市场观念,硬是在一个成本高、利润低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道炯
1989年第四季度以来,一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纷纷陷入困境。虽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但投资领域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80年代后,我国工业高速增长和经济效益不理想以及结构失衡并存。工业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诱发,并靠其支撑的。据测算,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增加一百亿元投资,可提高工业产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光明 吴金槐
一、制约大中型企业活力的财税诸因素近10多年来,财税为支持经济改革做出了很大努力。突出成效之一,是使大中型企业开始从传统的财税管理体制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产经营自主权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阎力
搞好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其指导思想应该是: (一)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不能以产值为中心,压企业上速度,上产值,而致使企业忽视经济效益。 (二)要使大中型工业企业能与其它类型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近几年国营企业整体优势下降,而集体、乡镇和其它类型企业却异军突起,生产迅速发展,这主要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有关。 (三)继续理顺价格关系,按价值规律办事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一是改变基础产品和重工业产品、生产资料价低利微,加工业产品和轻纺工业品价高利大的格局;二是对执行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大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祖新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搞好企业、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中摆脱出来,由封闭的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也有了一定的自有资金,以承包为主的多种经营责任制和企业内部工效挂钩的普遍推行,对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阵地。目前,如何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大事。近期,四川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起召开了“90年代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级有关领导、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宋宝瑞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秦玉珍
(一) 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的重大原则问题。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物质财富和建设资金的主要创造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国营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邹鹤龄 杨仪厚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关系列整个改革的成败。而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必须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改善外部条件入手。从哲学观点上讲,就是加强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要搞好国营人中型企业,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企业要搞好是非常困难的。金融部门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供给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龚浩成
李鹏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的2.5%,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上交国家的税利占60%以上。从经济上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最重要的是体现国营大中型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明
从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到中央工作会议,党和国家把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提到相当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实践。这不仅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而且也有道德意义。“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个命题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一从全局看,经济效益差是我国经济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虽然我们一直讲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际上这个目标并未完全达到,经济发展大体上是粗放的产值速度型。自觉或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兴炎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力的主要来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因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因为如此,早至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然而,令人忧心和遗憾的是:国有企业至今效益不佳,“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似乎并未完全达到,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命脉,代表着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据1989年统计,我国现有国营大中型企业12300户,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15%,但占有固定资产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烫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与运用,把国有经济的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作为大中企业“血液循环”心脏的金融业,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金融改革迟缓,给正处于转换机制高潮中的大中型企业带来了一些障碍。而且欲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也存在着大量的难点。为此,金融必须主动出击,加快改革步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树庭
(一)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人们已经议论了多年,经济理论界的专家们也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理论,国营大中型企业也经过了承包经济责任制等形式的改革实践,但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至今还没有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子林
作者认为,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固然由国家适当输血注氧不无裨益,但面临财政赤字高攀和紧缩乏力的实际,对此期望过高难免落空。若不动真格地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造血机能,将会在历史性挑战中败下阵来。现在看来,企业的造血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权机制,从“向内使劲”的意义上说,健全和创新产权机制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根本。作者在本文还提出了他的健全产权机制具体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