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9)
- 2023(4301)
- 2022(3448)
- 2021(3196)
- 2020(2636)
- 2019(5861)
- 2018(5490)
- 2017(11100)
- 2016(5705)
- 2015(6326)
- 2014(6287)
- 2013(6290)
- 2012(5823)
- 2011(5238)
- 2010(5755)
- 2009(5801)
- 2008(4627)
- 2007(4042)
- 2006(3664)
- 2005(3501)
- 学科
- 融(25196)
- 金融(25196)
- 银(21889)
- 银行(21885)
- 行(21358)
- 济(19067)
- 经济(19035)
- 业(17768)
- 中国(15345)
- 管理(14216)
- 企(13775)
- 企业(13775)
- 中国金融(10901)
- 制(8623)
- 财(8570)
- 农(7483)
- 地方(6529)
- 务(6474)
- 财务(6449)
- 财务管理(6443)
- 方法(6370)
- 企业财务(6246)
- 农业(6036)
- 业经(5750)
- 数学(5535)
- 数学方法(5488)
- 体(4979)
- 事业(4560)
- 体制(4370)
- 业务(4282)
- 机构
- 学院(75004)
- 大学(74584)
- 济(33167)
- 经济(32386)
- 中国(28082)
- 管理(26344)
- 研究(25501)
- 理学(21850)
- 理学院(21610)
- 管理学(21340)
- 管理学院(21193)
- 财(17897)
- 银(16070)
- 银行(15527)
- 京(15069)
- 融(14739)
- 行(14577)
- 金融(14465)
- 中心(14402)
- 财经(13919)
- 经(12603)
- 人民(12592)
- 科学(12534)
- 所(12388)
- 经济学(11513)
- 国人(11505)
- 中国人(11462)
- 农(11364)
- 中国人民(11360)
- 江(11346)
- 基金
- 项目(45560)
- 研究(36393)
- 科学(35692)
- 基金(32808)
- 家(27249)
- 国家(26960)
- 社会(23717)
- 科学基金(23101)
- 社会科(22530)
- 社会科学(22523)
- 省(17658)
- 基金项目(16915)
- 教育(16406)
- 编号(15312)
- 划(14610)
- 资助(13579)
- 成果(13566)
- 自然(12888)
- 自然科(12603)
- 自然科学(12599)
- 自然科学基金(12390)
- 融(10692)
- 课题(10591)
- 发(10533)
- 性(10529)
- 部(10446)
- 重点(10387)
- 创(10143)
- 国家社会(9893)
- 项目编号(9751)
共检索到12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经勇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呈企稳回升的态势,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微妙的变化,出现了后金融危机的"民工荒"。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1年,并很可能成为今后的一种常态。"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但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民工市民化是有效缓解"民工荒"的重要举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爱花 李万明 谢芳
"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各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农民工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后金融危机下"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这是对"民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民工荒 成因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本文从斯科特的"生存伦理"视角入手分析当前的民工荒问题,认为生存取向的农民工着眼于预期收入和全年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季节性收入和瞬时收入的最大化,选择在家乡附近或中西部地区就业谋生,而不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东部迁移。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增强农民工失业时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他们进城的准入成本、生活成本和迁徙成本。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民工荒”问题 生存伦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克源 张彦雄 张婷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和全国经济的逐渐回暖,"民工荒"问题不断困扰着国内发达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发展。因此,探寻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便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在对其经过有效扩展后,从务工收入、户籍制度、留守家庭及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短期劳动力供给行为及其变化,并运用两种不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演绎形式来解析民工荒的产生过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海慧 叶明
本文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造成的困难。提出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改革金融审计方法等保障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良
本文从阶段性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形势。在分析美国系列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定位依据。由此出发,遵循危机发展的连续性,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预作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经济体 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
关键词:
货币供给 金融危机 非线性调节 冲击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春江 逯野 张敬伟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出口、外贸、就业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农民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失去了工作,回流到家乡。危机的影响逐渐淡去的今日,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特征,这些都很值得关注。本研究于2010年中期对河北省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就业工资待遇还处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也不够理想,工作时间过长、以体力劳动为主,主要分布在服务业等特征。同时,农民工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工作经历不长的状况造成他们人力资本相对较少,这也构成了上述现状的主位原因。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 现状 特征 河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钢 郑良琳
本文基于新金融中介理论角度诠释金融脱媒概念,从发达国家的金融脱媒与反脱媒的轮回历程,对我国的金融脱媒趋势下的金融体制变革提出相关启示。同时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金融脱媒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及变化特征,并从部门角度选择中介化比率以资产和负债两个维度来考察我国金融脱媒变化趋势,指出当前我国在金融脱媒趋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国情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脱媒 金融中介 反脱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爱民 高蓉 张萍 季伟杰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危机与过去的各次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这次危机是由银行体系内部危机开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体的危机。文章就危机后学者关于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对未来监管启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理论 最新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绵茂 欧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前行,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监管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2007年由美国引起的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美国通过立法对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机制的变革,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变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及其监管的深刻启示。
关键词:
金融监管模式 目标导向 金融风险 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丽宾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后走出危机的五年中,尽管在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但是就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城乡差距还有所扩大。这对于当前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从保障经济增长转向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生改善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龙祥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显著冲击。首先,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长期高速增长的趋势发生逆转,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其次,金融危机破坏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稳定性,致使国际收支出现剧烈波动;再次,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遭受了明显的波段性冲击;第四,金融危机在初期一定程度上造成出口结构恶化,但此种效应被刺激出口的措施所抵消。论文最后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出口形势进行展望,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出口规模 出口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宪堂 陈宇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基本判断,宏伟的人类视野和执着的淑世情怀,使它仍然占据着人类思想的制高点。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由于过于浓厚的革命的批判色彩,马克思主义已经很难恰如其分地解释全球一体化时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最明显的是,剩余价值理论能够直观地揭示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秘密,却很难同样直观地揭示国际剥削的真实机制,尤其是无法解释何以后进国家甘心情愿接受发达国家的剥削。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予以修正的基础上,提出商品三种分类法和消费的三种不同类型,力求对当今时代的经济现象特别是正在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文章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以相对价值商品换取...
关键词:
福利价值论 价值论 外贸 经济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