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3)
- 2023(10846)
- 2022(9533)
- 2021(9147)
- 2020(7586)
- 2019(17728)
- 2018(17853)
- 2017(34351)
- 2016(18718)
- 2015(21109)
- 2014(21139)
- 2013(20786)
- 2012(18939)
- 2011(17106)
- 2010(16908)
- 2009(15290)
- 2008(14950)
- 2007(12834)
- 2006(11113)
- 2005(9751)
- 学科
- 济(75187)
- 经济(75102)
- 管理(53030)
- 业(49078)
- 企(42283)
- 企业(42283)
- 方法(38331)
- 数学(32731)
- 数学方法(32248)
- 中国(18384)
- 财(18109)
- 学(17649)
- 农(17627)
- 业经(16297)
- 理论(15160)
- 地方(14370)
- 贸(13200)
- 贸易(13191)
- 易(12779)
- 和(12654)
- 制(11862)
- 农业(11802)
- 务(11653)
- 财务(11585)
- 财务管理(11562)
- 技术(11173)
- 环境(11026)
- 企业财务(10910)
- 教育(10752)
- 融(10708)
- 机构
- 大学(266225)
- 学院(261597)
- 管理(106908)
- 济(102005)
- 经济(99649)
- 理学(93248)
- 理学院(92236)
- 管理学(90527)
- 管理学院(90070)
- 研究(84805)
- 中国(63086)
- 京(56995)
- 科学(53492)
- 财(46397)
- 所(42001)
- 业大(38707)
- 研究所(38475)
- 中心(38170)
- 农(37900)
- 财经(37778)
- 北京(36196)
- 江(36024)
- 范(35093)
- 师范(34810)
- 经(34367)
- 院(30759)
- 经济学(30530)
- 州(30080)
- 农业(29696)
- 师范大学(28410)
- 基金
- 项目(181664)
- 科学(142469)
- 研究(132865)
- 基金(132086)
- 家(114474)
- 国家(113559)
- 科学基金(97983)
- 社会(82176)
- 社会科(77853)
- 社会科学(77831)
- 基金项目(70266)
- 省(69854)
- 自然(64753)
- 自然科(63238)
- 自然科学(63226)
- 自然科学基金(62072)
- 教育(61073)
- 划(59233)
- 资助(55512)
- 编号(54350)
- 成果(44254)
- 重点(40116)
- 部(40049)
- 发(37510)
- 创(37426)
- 课题(37038)
- 科研(34890)
- 创新(34812)
- 教育部(34496)
- 大学(34202)
- 期刊
- 济(108018)
- 经济(108018)
- 研究(78466)
- 中国(45548)
- 学报(41371)
- 管理(39366)
- 科学(37824)
- 财(34544)
- 农(33459)
- 大学(31471)
- 教育(30537)
- 学学(29321)
- 农业(23748)
- 技术(23251)
- 融(21795)
- 金融(21795)
- 财经(18275)
- 经济研究(17122)
- 业经(16627)
- 图书(15795)
- 经(15497)
- 理论(14113)
- 问题(13867)
- 实践(13088)
- 践(13088)
- 科技(13059)
- 技术经济(12894)
- 现代(11771)
- 业(11764)
- 情报(11711)
共检索到374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锦
配送中心作为供应链以及物流服务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核心作业之一。其拣货作业的组织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绩效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拣货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客户不满和运营成本的高昂,进而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配送中心的所有作业中,拣货作业所扮演的角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易纲 赵晓 江慧琴
对冲基金始于美国,创于1949年。90年代初,有人说其运作像个小作坊,通常是在仅有一二个人的办公室里工作。近10年来,规模膨大,其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主要浓缩在国际股票大炒家索罗斯身上。此人操纵量子基金,先对意大利里拉下手,后在香港及东南亚股市四处点火。由此,许多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翟传强
2009年4月至6月,根据审计署联合国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本人先后参与了对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R,以下简称卢旺达刑庭)和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进平
订单分拣是订单履行流程中一项重要活动,分拣成本是配送中心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订单分拣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订单类型、产品特点、分拣策略、分拣区域的布局、分拣路径和储位选择等因素。本文主要评价各种拣货路径方法,作者利用方差分析中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法.1602640178otmail.com对仿真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当订单规模较小时,单区布局下的最优启发式路径方法是最大间隙法;双区布局下的最优启发式路径是组合方法;而且双区布局下的各种路径方法更能节省分拣行走距离。这些结论有助于配送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订单规模来改变分拣路径和布局,进而提高配送中心分拣效率。
关键词:
配送中心 分拣 拣货路径 仿真 方差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洪华 董慧慧
建立了以最小化拣货路径距离为目标函数的分批与路径优化的组合数学模型,分别采用订单包络算法与遗传算法来解决订单的分批与路径优化问题,推导了双区型仓库模型下订单品项之间的通用距离公式。对订单分批前后分别按照传统穿越策略、S型策略和GA优化策略3种不同路径方法进行分析。算例分析证明,采用订单分批与GA路径优化的策略组合,其拣货路径距离最短,节约量最大,可以达到40.33%。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靳晓娜
1电子商务下配送中心拣货问题分析根据电子商务网站客户满意度评价,较电子商务过程中其他环节,物流环节的客户满意度最低,只有75.1%。根据电子商务网站客户不满意度评价调查,由配送中心拣货作业导致的客户不满意率高达27%。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趋势下,欲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客户流失率、提升客户网络购物满意度,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黎怡兰
品牌利益就是"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这是企业品牌资产的来源。2012年底Interbrand与华通明略相继公布全球品牌100强和中国品牌50强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品牌在中国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品牌重要性提升,但中国企业品牌的价值却出现下滑的现象。更让人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国际化品牌推广,仍旧没有任何中国企业能进入全球品牌榜单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熙宁
揭开公司热的面纱潘熙宁公司多得花了你的眼一个小品里说:天上掉下一块砖头打着六个人,其中四个是总经理,还有两个是副总经理。这话虽然带着夸张和调侃的成份,但艺术的夸张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在中国,“全民经商”热浪曾两度“惊涛拍岸”。1988年,全社会对公司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成林 张力夫 范鑫
在总结配送中心作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单元货物的作业模式,基于该模式设计了相应的作业流程,并对比分析了该模式的适用性。构建了配送中心服务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模式选择评价模型,同时进行了案例分析,为配送中心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成林 范鑫 张伟
在分析面向单元货物存拣一体化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以系统存储最大SKU数、出入库能力两个主要指标对系统的总体能力进行了评价,对影响系统能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FlexSim软件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设备利用率等进行定量分析,为面向单元货物配送中心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单元货物 存拣一体化 作业能力 配送中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巧静 刘立
1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概述1.1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介绍电子标签拣货系统(Digital Picking System,DPS)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的一种无纸化拣货系统,DPS系统是在仓库或配送中心的拣货作业区的货架上为每一种货物安装一个电子标签,每个电子标签与相应的设备和系统进行连接,该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西林
首先把配送中心作业分解成作业单元,针对不同特征的作业单元,采用相应的作业时间测定方法,然后通过求均值、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把配送中心各个作业时间定量化。综合应用各种作业时间测定方法对配送中心作业时间进行分析研究,使得配送中心作业时间的确定更加准确,从而更加合理地制定工时定额,使作业均衡化,更合理地安排作业人员,从而减少配送中心作业人员数量。
关键词:
配送中心 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 建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东艳 苏庆义
本文以2015年11月5日公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广度、深度及新理念三个视角对TPP文本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首先,以议题为单位,通过与美国和亚太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亚太地区大多数FTA文本进行比较,探讨TPP议题在广度上的扩展。其次,探讨了TPP议题分类的方法,将30章内容分为四类:传统议题的深化、深度一体化议题、横向新议题和其他制度性议题,并对这些议题的深化程度进行了重点分析。再次,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TPP的四个新理念:推广美国对于国际经贸规则的基本理念,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国际经贸规则改变的诉求,考虑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利益、限制政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海芬 刘相彤
组织身份代表组织存在的本质内涵,是组织受众理解并解释组织行为,应对认知模糊与挑战的根本倚仗,但组织身份的理论内涵,尤其是结构维度仍不明晰。为此,本文以飞算、飞鹤、竹叶青为研究样本,运用案例研究辅之扎根编码的方法构建组织身份结构模型,得出研究结论:(1)组织身份由基因性身份维度、表现性身份维度、解释性行为维度与演绎性行为维度构成,前两者隶属于认知面,后两者隶属于行为面。(2)认知面和行为面各自存在内部作用关系。基因性身份维度是表现性身份维度的基础,表现性身份维度表达基因性身份维度并影响受众对组织身份的感知。解释性行为维度与演绎性行为维度互为基础,彼此支撑。(3)认知面和行为面还存在交互作用。基因性身份维度处于中心位置,是组织身份的逻辑基点与认知起点,其余维度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彼此关联。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综合性组织身份结构模型而贡献于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组织身份管理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