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0)
- 2023(5957)
- 2022(4968)
- 2021(4473)
- 2020(3669)
- 2019(8058)
- 2018(7727)
- 2017(13678)
- 2016(8045)
- 2015(8614)
- 2014(8234)
- 2013(7704)
- 2012(6862)
- 2011(6198)
- 2010(5999)
- 2009(5209)
- 2008(5073)
- 2007(4308)
- 2006(3610)
- 2005(2951)
- 学科
- 济(24440)
- 经济(24410)
- 业(20244)
- 管理(20105)
- 企(15062)
- 企业(15062)
- 方法(12041)
- 数学(10966)
- 数学方法(10865)
- 农(8897)
- 中国(7295)
- 财(7179)
- 贸(6777)
- 贸易(6776)
- 易(6631)
- 学(6345)
- 农业(6017)
- 业经(5924)
- 理论(5614)
- 技术(5371)
- 教学(4900)
- 教育(4652)
- 环境(4525)
- 务(4433)
- 财务(4432)
- 财务管理(4426)
- 制(4317)
- 企业财务(4224)
- 产业(3985)
- 划(3933)
- 机构
- 学院(107867)
- 大学(106723)
- 济(39506)
- 经济(38798)
- 研究(37983)
- 管理(37973)
- 理学(34107)
- 理学院(33653)
- 管理学(32872)
- 管理学院(32719)
- 农(30485)
- 科学(27292)
- 中国(25629)
- 农业(24679)
- 业大(24177)
- 京(21856)
- 所(20632)
- 研究所(19458)
- 农业大学(16825)
- 中心(16803)
- 财(16041)
- 江(15762)
- 技术(14209)
- 范(13751)
- 院(13698)
- 省(13533)
- 财经(13509)
- 师范(13412)
- 北京(13160)
- 业(12765)
- 基金
- 项目(82169)
- 科学(62837)
- 基金(58450)
- 家(54877)
- 国家(54395)
- 研究(53215)
- 科学基金(44937)
- 省(34174)
- 社会(33064)
- 基金项目(31880)
- 自然(31761)
- 社会科(31302)
- 社会科学(31292)
- 自然科(31088)
- 自然科学(31074)
- 自然科学基金(30540)
- 划(29191)
- 教育(26230)
- 资助(22770)
- 编号(20253)
- 重点(19364)
- 创(18312)
- 计划(18172)
- 部(17234)
- 发(17201)
- 创新(17070)
- 科技(16666)
- 科研(16590)
- 业(16571)
- 农(15205)
共检索到146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荣廷昭 潘光堂
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将 N6 培养基 Ca2 + 浓度从 1.13mmol/ L提高到 5 m mol/ L ,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一次继代过程中 ,Ca2 +浓度为 5 m mol/ L 的培养基上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比 1.13m mol/ L 的原培养基增加 0 .8倍。 Ca2 +浓度提高以后 ,在培养基中再添加钙调蛋白 (Ca M)抑制剂盐酸氯丙嗪 (CPZ) ,可抑制 Ca2 +的促进作用 ,说明钙增加后对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促进作用受Ca2 + / Ca M信息系统控制。用改进后的 N6 培养基 ,可提高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自...
关键词:
玉米幼胚 组织培养 转基因 胚性愈伤组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基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关键词:
小麦,玉米,小穗培养,激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新梅 张晓东 韩立新 陈耀锋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特性,选取19个玉米自交系(属于5个杂种优势类群)为试验材料,以授粉后10~12 d的玉米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通过幼胚愈伤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其中11个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能分化获得再生植株。Reid、旅大红骨和其他种质3个杂种优势类群中的B73、黄C、478,综31,178、501、先早17、旱21等8个自交系具有较好的幼胚培养特性和植株再生特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愈伤整齐、大小适中、植株再生率高,适宜作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幼胚在附加4 mg/L 2,4-D且去掉水解酪蛋白...
关键词:
玉米 种质类群 幼胚 愈伤诱导 培养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成 黄艳花 梁庆平 蒋益敏 吴地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期获得大量分生孢子或带大量分生孢子的菌粒接种体,为大田开展抗病性鉴定接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从玉米大斑病典型病斑中分离出来的菌株为试材,探索25种谷物粒培养基、8个温度梯度、7个培养时间段、5种不同光照、菌株代数从第3至10代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最佳,产孢量最多,产孢量为1. 69×105个/g; 20℃温度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增加,培养时间在11~25 d,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减少;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高;供试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差异显著,以第3代产孢量最多,第3~10代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结论】能促进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增加的最佳谷物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该培养基在20℃、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条件下,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越高;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激 邹学校 张竹青 杨博智 周书栋
以灯笼椒、泡椒、线椒3种类型21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NTH、MS、B5培养基和在NTH、MS、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g/L活性炭+0.5mg/LNAA+1.0mg/LKT+0.1mg/L6-BA+5mg/LAgNO3的培养基NTH1、MS1、B51对辣椒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能诱导出胚状体的品种占71.43%,胚状体诱导率为0.41%~2.69%;按类型统计,分别有83.33%的灯笼椒、69.23%的泡椒、50.00%的线椒能诱导出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MS1、NTH1、B51、MS、NTH、B5,其中,MS1和NTH1差异不显著,两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婷玉 王艳丽 沈李元 吴小芹 朱丽华 叶建仁
【目的】对日本抗性黑松体细胞胚成熟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质量和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胚性细胞团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生长10天,使用灭菌(75%乙醇擦拭、紫外灭菌30 min)的电子天平称量1 g胚性细胞团,采用50 mL无菌量筒(紫外灭菌30 min)量取30 mL培养液中于100 mL的三角瓶中,将1 g胚性细胞团转至100 mL的三角瓶中,手动搅拌至细胞团分散,置于90 r·min~(-1)摇床上,25℃黑暗培养7~8天。随后,取3 mL沉淀悬浮细胞进行继代增殖,每星期继代增殖一次至胚性细胞全部均匀散落于培养液。将继代4次的胚性细胞充分摇匀,取2 mL(鲜质量约200 mg)胚性悬浮细胞喷洒在不同组分麦芽糖(30、45、60 g·L~(-1))、脱落酸(ABA)(0、5、10、20、30、50 mg·L~(-1))、聚乙二醇(PEG8000)(0、50、75、100、125、150 g·L~(-1))、活性炭(AC)(1、2、3 g·L~(-1))、琼脂(琼脂6、8、10、12 g·L~(-1),植物凝胶2、2. 5、3、3. 5 g·L~(-1))以及麦芽糖、ABA、PEG 3因素的组合固体成熟培养基上。【结果】以#1337为材料的体细胞胚成熟发育过程中,麦芽糖45 g·L~(-1),获得的体细胞胚数量显著增多。ABA浓度为5~20 mg·L~(-1),体细胞胚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ABA为20 mg·L~(-1)时,获得的体细胞胚最多。125 g·L~(-1)PEG8000为体胚发生最佳浓度; AC 2 g·L~(-1)时,胚性细胞形成结构完整、数量较多的成熟体胚;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粉,培养基不能凝固,植物凝胶更适合作为成熟培养基凝固剂。3 g·L~(-1)植物凝胶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浓度。在设计的9种成熟培养基组合中(胚性细胞#1337、#1537、#1637),胚性细胞产生体细胞胚最多的成熟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8000 125 g·L~(-1)。在不同的麦芽糖、ABA和PEG组合中,不同无性系生产体细胞胚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胚性细胞系#13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1537和#16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30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在3个无性系中PEG的极差最大,对抗性黑松体细胞胚发育成熟的影响最大。【结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过程中,麦芽糖45 g·L~(-1)、ABA20~30 mg·L~(-1)、PEG8000 125 g·L~(-1)、AC 2 g·L~(-1)和植物凝胶3 g·L~(-1)对体细胞胚成熟都具有促进作用。30 g·L~(-1)麦芽糖、10 mg·L~(-1)ABA、125 g·L~(-1)PEG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海瑞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路铁刚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小穗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安瀛 陈铭秋 林彦 卢万鸿 王楚彪 燕青 罗建中
[目的]通过不同种类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4个尾巨桉无性系幼苗进行处理,以了解各因素对其生根的影响,为尾巨桉的离体快繁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来自尾巨桉同一杂交组合,亲本相同但生根能力不同的4个无性系(EC262、EC264、EC269和EC272)为试验材料,设4因素4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培养30 d时对其生根率、生根量、平均根长、最长根长等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评估其生根性状,最后利用极差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评价。[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培养基类型及无性系均对植株生根的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4个无性系在不同处理下均可生根,生根率在7.5%~55%之间,平均根数介于1~3.27之间,平均根长在1.95~5.02 cm之间,最长根长在2.18~7.03 cm之间,生根性状评分介于27.78%~75.75%之间。极差分析表明:代表生根前期的根系发生能力的生根率及生根根数,主要受无性系的影响;而代表后续根系质量的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及生根性状评价,培养基的作用超过了无性系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结论]在尾巨桉4个无性系生根初始阶段,遗传因素是其生根差异的主导因素,而在根系发育的后续阶段,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桉树及其它树种的组培扩繁技术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尾巨桉 组培 无性系 生根率 根系形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博智 周书栋 张竹青 戴雄泽 李立恒 谢达平
选用试验前期筛选出的易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8个不同基因型辣椒进行花药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种类和浓度、材料基因型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NTH培养基为适宜于辣椒花药培养的最佳培养基,MS和B5培养基次之.2)以NTH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红艳花药,0.5mg/LNAA+1.0mg/LKT+0.3mg/LBA+1.0mg/L2,4-D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0.3mg/LNAA+1.0mg/LKT+0.1mg/LBA是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3)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花药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产胚率均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2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颢光 张朝红 王跃进
为优化‘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的生根条件,解决梨试管苗生根的难题,以‘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培养方式、不同的间苯三酚(PG)浓度、不同的IBA浓度和暗培养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生根法,试管苗在附加80 mg/L PG和20 mg/L IBA的ASH基本培养基上暗培养7d后转入附加80 mg/L PG的ASH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生根率达到91.7%。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转基因苗 离体培养 生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安 齐志广 马春红 阎芝芬 魏建昆
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原玉香 耿建峰 张晓伟 蒋武生 韩永平 高睦枪
对影响玉米花粉胚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药接种前对雄穗进行 5℃低温预处理 15~ 2 1d效果较好 ;接种后高温 (33℃ )连续处理花药 ,胚出现早、质量好且效率高 ;活性炭 (0 5 g/L)加入培养基中能显著地提高胚诱导效率。此外 ,还对基因型间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玉米 花药培养 温度处理 胚诱导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以每花药产生的胚状体个数表示)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材料不同单株间胚产量亦有差异。培养基成分中,大量元素以NLN为最佳,1/2MS和1/2B5培养基上亦可形成少量胚状体;培养基的pH以5.8为佳,提高pH至6.8和7.8,显著不利于胚状体形成和发育;不同材料要求的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也不同。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杭璐璐 张楠 季梦成
将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孢子接种在Beneck,1/2MS(Murashige and Skoog),MS,Knop,改良Knop等5种培养基上,用pH酸度计将酸碱度调至pH 7.0。分别加入适量蔗糖,5种培养基各设置不同蔗糖质量浓度:40,30,20,10,0 g.L-1,定时镜检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当蔗糖质量浓度为0~30 g.L-1时随蔗糖质量浓度升高孢子萌发率升高,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40 g.L-1时,孢子萌发受抑制。在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的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