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2)
- 2023(8584)
- 2022(7441)
- 2021(7053)
- 2020(5855)
- 2019(13379)
- 2018(12834)
- 2017(24769)
- 2016(14376)
- 2015(16371)
- 2014(16572)
- 2013(15903)
- 2012(15194)
- 2011(13708)
- 2010(14281)
- 2009(12743)
- 2008(12869)
- 2007(11903)
- 2006(10806)
- 2005(10313)
- 学科
- 济(48736)
- 经济(48663)
- 管理(40647)
- 业(39735)
- 企(32760)
- 企业(32760)
- 方法(18108)
- 中国(16268)
- 财(16173)
- 农(15947)
- 数学(15079)
- 数学方法(14662)
- 制(13016)
- 学(12504)
- 策(12438)
- 理论(11697)
- 业经(11403)
- 地方(10363)
- 农业(10312)
- 贸(10296)
- 贸易(10289)
- 银(10236)
- 银行(10209)
- 易(10046)
- 行(9769)
- 务(9684)
- 财务(9654)
- 财务管理(9625)
- 技术(9404)
- 企业财务(9181)
- 机构
- 学院(205308)
- 大学(196777)
- 济(77598)
- 经济(75611)
- 研究(75221)
- 管理(69573)
- 理学(57956)
- 理学院(57217)
- 中国(56362)
- 管理学(55984)
- 管理学院(55604)
- 科学(46312)
- 京(43617)
- 所(40517)
- 财(40429)
- 农(37611)
- 研究所(36217)
- 江(34941)
- 中心(33293)
- 财经(30279)
- 技术(29893)
- 农业(29498)
- 业大(29418)
- 范(28558)
- 师范(28203)
- 北京(28163)
- 州(27867)
- 经(27386)
- 院(27113)
- 省(25205)
- 基金
- 项目(125309)
- 科学(97214)
- 研究(94107)
- 基金(86449)
- 家(76782)
- 国家(76074)
- 科学基金(63140)
- 社会(54532)
- 社会科(51408)
- 省(51394)
- 社会科学(51391)
- 教育(47520)
- 划(44072)
- 基金项目(43671)
- 自然(41810)
- 自然科(40846)
- 自然科学(40829)
- 编号(40333)
- 自然科学基金(40122)
- 资助(37621)
- 成果(34736)
- 课题(31571)
- 重点(29945)
- 发(27784)
- 部(27745)
- 性(26713)
- 年(26087)
- 创(25950)
- 创新(24033)
- 科研(23857)
- 期刊
- 济(94141)
- 经济(94141)
- 研究(65597)
- 中国(48780)
- 教育(38138)
- 农(34919)
- 学报(33537)
- 财(31605)
- 科学(30196)
- 管理(28857)
- 大学(25020)
- 融(23705)
- 金融(23705)
- 农业(23351)
- 学学(23306)
- 技术(21599)
- 财经(15531)
- 职业(14835)
- 经济研究(14795)
- 业经(14760)
- 经(13423)
- 问题(12144)
- 业(12117)
- 坛(11594)
- 论坛(11594)
- 贸(11196)
- 国际(10162)
- 技术教育(9593)
- 职业技术(9593)
- 职业技术教育(9593)
共检索到32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顺义 欧阳河 周悟
高职课程适应性不仅要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角度进行“适应”与“被适应”的解释和关切,还需要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课程范式的内在需求层面进行更深刻的诠释和适切性调整,回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高职课程在建构范式、价值取向、高阶认知和情境学习等方面与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本主义价值旨趣、国家人才战略要求、未来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建议采取构建先进课程范式、有效衔接教育供求关系、科学识别学生学情、培养高阶认知技能、提升教师适应性专业知识和推行情境化课程改革等策略提升课程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任熊 冯立元 季云峰
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创新和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学院这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样态,对其赋予将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再融通、促进校企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还面临责权利边界厘定不清、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运营管理中企业角色弱化、设置地点脱离企业、学生权益保障不足等困境。需要形成“深融合”“同治理”“共发展”的建设理念,以建设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为逻辑起点,实现产业、教育、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展;以促进“四维度”耦合为建设向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跨界”组织优势获融合“乘数”效应为目标导向,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翰青 谭明
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关系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在厘清就业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基础上,突出适应性在就业能力中的核心价值,分析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从政府承担责任、学校坚守本分,企业勇于担当,学生自觉自愿等角度深入探析开发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以期形成合力,达到提升高职生职业适应性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生 就业能力 职业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炜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提升,课程文化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程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课程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发展规范。高职课程文化建设应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关照,齐头并进地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文化,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高职课程文化。
关键词:
高职 课程文化 建设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詹先明
高职院校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学科和社会资源,深化课程及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研、训等活动,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 内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新
内涵建设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价值追求,发展意图直接指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化与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只有理性地认识软实力与硬条件适配、外源压力与内生动力并重、传统传承与创新变革并举、成果显现与过程积累并行,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内涵建设的轨道。对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需"明定位"、"强特色",师资队伍需"提增量"、"优存量",专业建设需"抓品牌"、"成梯队",科研工作需"抓团队"、"重质量",人才培养需"重技能"、"强素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晶 吴国毅 黄艳兰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对湖北地区600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结合文献和调研资料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存在治理理念亟待更新、治理信息化技术匮乏、治理组织管理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理念—方法—模型"维度系统地提出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以观念建设为引领,更新网络舆情治理理念;以主体培育为起点,打造网络舆情治理队伍;以客体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网络自律行为;以环体优化为保障,营造网络舆情治理生态;以介体开发为落脚点,掌控网络舆情治理格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舆情治理 治理模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荣平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性、生产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应当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管理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 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静云 李雪英 陈静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面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不到的自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文章从教师双师素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为高职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教师素质 信息化技术 教学组织 教学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伟 王德清
当前,迅速发展的高职院校不得不面对诸多障碍或困难,比如生源减少、资金不足、内涵不够、持续发展受阻等。文章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形势、找出问题,试图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关联主体职责进行界定,理清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寻求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和多策并举,为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各方主体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
高职 内涵 主体 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立华 曹骑豹
随着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协调,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内涵建设 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本文梳理了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与外部专业评估的区别,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关注的全过程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的特点,并提出了重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来培育质量文化、以内部专业评估制度为基础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建立内设专业评估机构和建设专业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专业评估制度 内涵 建设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治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关键词:
高职新生 适应性问题 “八个一”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海波
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是衡量高职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在学习环境方面,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与课堂环境等;影响学生学习感知适应性的因素有学习认知、学习态度等;影响学生学习行为适应性的因素有学习习惯、专业等。总的来说,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其次是师生关系与课堂环境。对此,建议通过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改善师生关系、进行入学专业认可度辅导、提升学生信息化水平等措施,从环境、感知与行为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以达到让学生快速适应高职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学校 学生学习 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