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3)
2023(8066)
2022(6518)
2021(6194)
2020(4594)
2019(10371)
2018(9667)
2017(18935)
2016(10253)
2015(11317)
2014(11202)
2013(10960)
2012(10139)
2011(8944)
2010(9037)
2009(8281)
2008(8483)
2007(7539)
2006(6615)
2005(5985)
作者
(26569)
(22328)
(22134)
(21511)
(14235)
(10403)
(9954)
(8356)
(8229)
(8195)
(7439)
(7211)
(7161)
(7114)
(6869)
(6684)
(6593)
(6472)
(6403)
(6397)
(5521)
(5364)
(5249)
(5244)
(5031)
(5001)
(4881)
(4861)
(4366)
(4365)
学科
(38498)
经济(38463)
管理(35960)
(31637)
(25834)
企业(25834)
(25561)
方法(15365)
数学(13894)
数学方法(13712)
(13667)
中国(13019)
财政(12911)
(11619)
财务(11606)
财务管理(11564)
企业财务(11018)
(10760)
(10508)
(9585)
贸易(9580)
业经(9518)
(9402)
地方(9177)
(8672)
农业(8543)
(7985)
银行(7984)
(7524)
(7093)
机构
学院(140186)
大学(135444)
(62643)
经济(61375)
管理(53443)
研究(45640)
理学(45370)
理学院(44988)
管理学(44430)
管理学院(44171)
(39730)
中国(37888)
财经(27251)
(26579)
(24679)
科学(24170)
(22310)
(22011)
中心(21561)
经济学(20007)
财经大学(19833)
研究所(19078)
经济学院(18208)
(17904)
(17205)
(16953)
北京(16899)
(16867)
师范(16859)
业大(15842)
基金
项目(87757)
科学(70043)
研究(69763)
基金(63536)
(53206)
国家(52709)
科学基金(46140)
社会(45350)
社会科(43183)
社会科学(43176)
(34352)
教育(32236)
基金项目(32152)
编号(29187)
(28227)
自然(27069)
自然科(26457)
自然科学(26452)
资助(26276)
自然科学基金(25978)
成果(24496)
课题(20672)
(19981)
重点(19472)
(19460)
(19212)
国家社会(18811)
(18795)
(18254)
项目编号(18053)
期刊
(71799)
经济(71799)
研究(48768)
(34606)
中国(29031)
(20636)
金融(20636)
管理(19717)
(17155)
教育(15899)
学报(15542)
科学(14936)
财经(13836)
大学(12980)
经济研究(12930)
学学(12324)
业经(12029)
(11878)
技术(11610)
农业(11473)
(9407)
问题(8946)
(7884)
财政(7884)
会计(7852)
财会(7716)
国际(7651)
理论(6610)
(6580)
技术经济(6415)
共检索到223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正华  
本文基于我国特定的微观基础 ,并根据转轨经济体制变迁和社会群体分化的一般规律 ,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和改革财税体制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文甫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晔  
在具有总量效应的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产业效应方面各自表现如何?本文运用1990-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具有产业效应,而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均不理想,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并且,结合相关理论,文章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产业间在增量资本产出率和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区域间在银行集中度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定货币政策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日,财政部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将择时逐渐淡化。这种淡化是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长期相对平衡的客观反映,它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和力度,特别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会提出强化的要求。首先,淡化财政政策与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有内在关联性。财政政策通过收支预算及执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慧华  
作为现代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运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组合协调发展,以形成合力,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它们又各具特点和差异,导致在组合运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建议,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魏金明  
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国经济增速系统性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后,供给老化、供需结构不匹配。我国已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正向高度商业化社会迈进,中产阶级队伍正在壮大,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制造业体系的完备,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 总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东  王晓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  唐文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共识",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存量不起作用,但货币政策被赋予非常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采用盯住通货膨胀的方式,通过调节利率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财政政策在管理总需求水平方面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体现了"货币主义与财政主义的综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奥古斯汀·卡斯滕斯  肖林  
“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无法用公共债务与GDP之比的上限或政策利率等简单指标来界定,它受到生产关系、金融市场结构等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稳定区域”边界受到挑战过去两年的金融市场非同寻常——通胀持续飙升,且具有突然性、全球性。许多国家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几代人未曾经历过的水平。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近期出现的银行破产危机就是最突出的案例。高通胀和金融体系承压各有其具体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 安全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